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赵红 《成才之路》2022,(12):22-24
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将社会事件与爱国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分析"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指出爱国与制度自信、爱国与爱党、爱国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爱国与责任担当、爱国...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抗疫答卷的对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契机、注入了新内容。“东治西乱”的疫情防控现状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前提和实践基础,“中西对比”疫情防控实践案例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的边界和内容,抗疫教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抗疫国际比较的现实场域,超越各国疫情防控差异的表象,窥见不同治理模式背后的历史渊源、文明根性、价值认知,从疫情防控理念、制度、文化、效果等四个维度的国际比较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民族与世界、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多视角、多维度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生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和阐释能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学校教育能够凝聚更强大的爱国力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学校教育面向国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重视教师群体,注重思想引领;针对不同学生,变通讲述方式;挖掘抗疫案例,丰富故事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抗疫体验。学校教育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各类学校要贡献与分享抗疫"中国经验";对外教育要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体验;各级学校尤其高校应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需注重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后疫情时代",教育更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此次疫情抗击留下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财富"保存好、传承好和传播好。  相似文献   

4.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共战疫情,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是生命教育最完美的诠释,同时抗击疫情也留给我们诸多思考。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少先队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少先队工作者,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和队员们共同分享和探索抗"疫"背后的故事,抗"疫"英雄身上的精神,我们更要不断反思疫情期间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和抗疫故事为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防控是思政大课堂,战疫是思政教科书。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应从情感、内容、方法三方面着力,深刻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增强思想引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疫情防控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包括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厚植大学生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怀;深度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和生动素材,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讲好、传递好中国战“疫”故事;及时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与法治思维扎根在学生心中等七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战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颇为难得的实践教材。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素材运用滞后、教育脱离情境、内容载体分散、教育方式受限等问题。要有效贯通疫情防控与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须深刻认识二者的关联性,并采用如下实施路径:把握时机,以"第一课堂"推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榜样作用,以"第二课堂"传播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走向社会实践,以"第三课堂"丰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兴媒介,以"网络课堂"引导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动力,还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一场特殊的战"疫",在此前景下,用好抗疫实践,传扬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现实诉求,彰显独特的爱国主义理论形态,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教育形式。在中国故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叙事内容的背景下,以故事叙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载体,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叙事应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情感与理性相兼容、杰出与平凡相结合、文字与图像相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协同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健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健康的重大意义、守护人民健康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等。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守护人民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之要,基于人民健康擘画抗疫之策,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控疫情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其难点在于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了新时代的战"疫"精神,将战"疫"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探索战"疫"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路径,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全民战疫是党领导人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举措,凝聚了民族共识,汇聚了中国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价值示范、凝聚和引领作用。将全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外在形式和内含的价值观要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是全民战疫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武汉四所高校20名来华留学生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访谈数据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显示:新冠疫情使得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短板凸显,留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有喜有忧,线上教学保证了停课不停学,共同抗疫使留学生的亲华情感和对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增强,留学生积极付诸抗疫行动。基于武汉战疫期间留学生情感和行动的变化,建议利用战疫故事对留学生开展中国国情认知教育,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流适应能力,在趋同化管理中重视朋辈群体作用,鼓励留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等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伟 《教育探索》2021,(5):58-61
重大疫情防控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契机,高校应利用疫情防控的生动课堂和鲜活素材,将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转化为教育的时代内涵.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构筑各族学生共有精神家园,打牢高校防疫思想体系,实现"防疫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有机结合,将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抗疫精神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担当,引导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锻造过硬本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提炼抗疫精神教育价值,用微观叙事话语方式、讲好抗疫故事,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完善线上教学,加强课程思政、构建融合协同育人格局,可以推进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生活"常态,让全国人民"禁足"。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尊重法治、依法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防疫抗疫实践构成了学生特定时空下的生活,在校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图像生产与数字技术的勃兴,图像叙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型叙事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像叙事的可视性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化;生动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渗透性有利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感召力。与此同时,存在图像叙事“娱乐化”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性的矛盾、“碎片化”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的矛盾、图像叙事主体素养匮乏与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的矛盾。从加强防范治理,强化图像叙事价值引领;落实教育培训,提升大众图像叙事素养;助力改革创新,优化图像叙事话语表达三个方面纾解爱国主义教育图像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陈晨 《教育探索》2020,(4):63-67
全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高校应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20.
地方     
正上海:2020年科技节即将举办以"科技战疫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0年上海科技节将于8月23日—29日举办。与往届相比,本届科技节有突出科技战疫、突出云端科技节和强化疫情防控等三大特点。据悉,本届科技节分开幕、惠民、论坛、赛事、青少年、企业、联动和闭幕等十大主题板块。科技节期间,将开展各类活动1800余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节的影响力,方便公众参与科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