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是最早实施中小学"放学后计划"的国家之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美国中小学"放学后计划"能解决放学后的难题,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对美国"放学后计划"实施策略与成效的梳理,审视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从多个方面探究其对提升我国当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课后服务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服务经验,"放学后计划"探索成效显著。政府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政府、社会和家长等多方提供广泛充足资金,课程内容着眼于学生全方面发展,重视高质量师资的储备与培养为其实施和发展保驾护航。研究和分析美国课后服务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在"双减"背景下打造高质量的中小学课后服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放学后计划”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校内外协同推进的课后服务系统。多渠道资金来源、多样化人员结构、多主体信息互通和多机构协同评估运行质量的实施策略,保证了“放学后计划”为儿童提供优质的课后教育,体现了“放学后计划”凭借立法引领发展、强调协作提供资源、重视评估改进质量的特征。美国“放学后计划”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措施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改善学生学习行为、保持儿童身体健康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在持续性发展中面临需求量大、资金不足、师资水平参差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的“下午三点半”问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保障儿童的安全,加州的“放学后计划”内容完备,包括学业辅导、STEM学科知识、社会情感能力学习、健康知识等主要活动内容。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联邦和加州政府通过立法以确保“放学后计划”的经费来源、加州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官方与民间组织通力协作以确保人力资源、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管以保障教育质量。加州的“放学后计划”兼具公平性及人本性,既覆盖了处境差异化的学生家庭,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加州“放学后计划”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放学后时间对儿童的成长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机遇"。当低收入工薪家庭无力照顾放学后子女时,美国"放学后计划"提供了将"危险"转换为成长"机遇"的第三方环境。本文对美国"放学后计划"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它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教育补偿作用,是消除城市贫困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放学后计划"得到了美国民众高度的公共支持。  相似文献   

6.
放学后教育不是用来"看、管"学生的,应该通过系统研究进行合理化的制度设计,使放学后教育真正体现特色。"三点半"问题让课后服务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讨论内容聚焦在:我国中小学放学后教育制度是否可行?应由哪些部门怎样实施?其次,放学后教育的功能应该如何定位?例如,一些观点认为在校外补习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学校可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价格低、高质量的学业辅导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和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课后服务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把不断创新治理与全整规划相结合,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美国课后服务治理的动因源自纾解工薪家庭学生放学后看管压力,降低学生自我照顾风险,缩小学生放学后成长差距,提升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其特点呈现出遵循递归原则、以“有效”与“协同”为价值取向、以实践证据为基础明晰质量指标等特点。美国课后服务运行的治理对我国以系统思维为导向,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以多中心治理为行动逻辑,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以教育智库为依托,探索课后服务政策决策与实践的新出路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永涛  陈娟 《教学与管理》2014,(12):146-149
美国"开端计划"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型项目,对于促进美国幼儿学前教育机会、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以及入学准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美国NCES的翔实资料,从开端计划的性别比例及族裔构成、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情况、开端计划层次与家庭环境、开端计划效果和认同等几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不是片面地传授专业知识,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美国历史上也经历过"重视专业、技能"与"训练素养"的矛盾之争,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者都更强调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它涵盖了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有待通过完善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体系、明确学分要求、营建教育氛围等途径落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好转的当下,以安徽中北部为例,分析中西部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育教育存在对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设施落后等问题。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美国SPARK课程体系及课程理念,初步提出这些地区的基础体育课程改革方案,以期使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教育公平都具有现实和深远上的重要意义。学校如何在"计划"实施管理中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以实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双丰收"呢?笔者根据近年实践观察和思考,提出以下看法,愿以此抛砖引玉,和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培计划"作为我国一项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在提升教师能力、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面向新时代,"国培计划"面临着新要求和新任务,应围绕如何推进专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助力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公平、助力伟大复兴等方面在教育、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审视并赋予其新的价值功能,这也是政策优化的着力点。为此,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国培计划"项目内容设计、坚持两个大局政治导向以深化多元功能定位、坚持项目质量为本原则以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坚持技术驱动教育发展以深化信息手段融入、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以细化项目模式设计等,以期为新时代"国培计划"及教师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多,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由祖辈隔代抚养或由亲友照管,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加上目前农村社会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导致很多学生常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赌博、早恋;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主要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安全教育、学生人际交往、学生自我管理、激励学生"这几方面探究如何当好农村初中班主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开学综合征"日益成为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桎梏,同时消解着素质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效。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对"开学综合征"进行多维透析,指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性、主体性、个性差异性和客观需要的人本缺位,并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对"开学综合征"调适进行可行性策略的探索变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考虑到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以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实例为载体,探索如何上好体育课,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大学教育机会及学位获得率,美国高中和中等后教育机构制定了"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这些计划通过促进学生由高中到中等后教育的过渡衔接了高中与中等后教育.本文介绍了美国"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及实施对美国教育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靳昕  蔡敏 《外国教育研究》2011,(2):50-54,77
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美国基础教育界开展了"21世纪技能"计划。经过近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有14个州全面实施了该计划。该计划的技能框架以核心学科为基础,以期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其实施策略包括:制定标准和实施评价;改革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生健康行为风险调查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迷恋电视等不良的久坐行为正严重地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美国青少年参与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程度正急剧下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美国社会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美国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理论,深入开展了关于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旨在促进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措施。我国因升学压力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和运动状况更令人担忧。基于此,应对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开展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技能对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发展、学业顺利完成及未来社会适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社会技能培养宜强化学校的"权威"作用、稳固家庭的"源头"作用、关注同辈群体的"弥补"作用、发挥社区和大众传媒的"参照"作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技能,可促使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进而顺利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事关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现阶段,我国中学德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德育形式大于内容、多学科合力尚未形成、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应从协调素质教育和增强学生考试竞争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