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文教资料》2008,(3):45-47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戈尔丁对战争等人间罪恶更加深恶痛绝,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见解愈加深邃与成熟.为了达到警醒世人,扬善抑恶的目的,戈尔丁怀着悬壶济世之心,通过<蝇王>小说刻意安排了一个"恶战胜了善"的情节,从而更加深刻、尖锐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及善恶相争的残酷性.同时作者也乐观地对人类自身倾注了巨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糜海波 《教育导刊》2007,3(8):17-19
教育伦理具有贬抑教育行为之恶和显扬教育行为之善两个功能向度.前者需要从规范性层面上,通过教育伦理建设来探寻教育善的实现路径;后者需要从主体性层面上,通过伦理建设来探寻教育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5日,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学监们以259票对214票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赛义德关于建立“世界级工商管理学院”的建议,也因此拒绝了赛氏的340万美元捐款(《方法》1998年第4期)。牛津人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捍卫牛津大学的宗旨,保持自己的品质,而且是对弥漫于东西方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思潮的一种抑制、一种蔑视,表现了教育的本义和品质。无独有偶,与牛津人凛然捍卫自己学校宗旨的  相似文献   

4.
程心萍 《中国教师》2010,(Z1):317-318
<正>童话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按照儿童的心里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夸张、拟人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只有哺育,没有教育。动物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但人不是。康德曾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因此,教育只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行为,是造就人的一种现象。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其人性有性善与性恶之说。教育的目的即扬善抑恶,使人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几十个年龄、智力、知识和心理特点等相近的学生所组成的。作为一个集体.它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最基层组织,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都必须依赖于班集体。所以,班集体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而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对班集体的认识和理解,对班级活动所持有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所作的角色定位等.都会影响到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7.
林小全是初三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林的家境不好,母亲是一位清洁工,收入微薄;父亲应负担的生活费也时有时无。为了让小林进好学校,母亲几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可是,小林在这所重点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三年了,成绩虽然不错,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新的培养目标,可表达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被誉为"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学者"的杨东平教授这样看待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解,并让学生充分理解,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这样期待。"学校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圣地,特别重要的是师生的平等,这对塑造未来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邓何周  王琼 《今日教育》2011,(Z1):78-79
八十年的悠久历史,八十年的内涵发展,鸡公岭小学秉承科学教育的精髓,力求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鸡公岭小学以"快乐成长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以"乐音悠扬拨动渝州"的发展目标,以"器乐特色为根、以师生同乐为本、以向快乐出发"为魂,一路踏歌,用行动践行着科学教育中最本质的快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1.
教育面临着变革。变革之一就是完善或重建学生培养模式,确保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有益于个人幸福,又服务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陆枋  李蓓  夏英 《中国德育》2013,(14):58-59
近年来,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重"智"轻"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将"我"置于利益的首位,忽略他人利益,甚至对公共事务冷漠置之……这些现象都显示出学校公民教育的严重缺乏。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就像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公共生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昆二的特色就是,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伴随着"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欢快的旋律,迈进美丽的校园、温馨的教室,和亲爱的老师、同学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我要做合格小公民"的耳濡目染下,在"我要做合格小公民"的激励下,我们这些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09,(7):26-27
核心提炼仰望现代教育的蔚蓝星空,叩问小学教育本质:夯实未来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开启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谋求学校科学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着力学生科学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建构:教育思想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性素养培养;教育内容上,  相似文献   

15.
白墙红瓦,熠熠生辉,绿树成阴,鲜花烂漫,漫步在刚刚跨越百年的美丽校园,欣赏着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感受着一中师生阳光健康、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不由从心底涌上一种感动:这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秉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的知名老校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我校紧紧抓住机遇,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山西省“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实验”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阳泉十一中作为阳泉市的首批实验学校,经过认真的学习讨论、可行性的论证、前期的培训准备,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最初的星火试点实验开始,逐步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到如今公民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性学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综合实践课程的一大亮点,最具特色的品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学校公共生活是指发生在准公共领域内的有限公民间的准公共交往,或称为准公共生活.准公共生活通过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知识结构、突破纯"知识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突破纯"灌输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理想、突破纯"理想教育"来发挥作用.因而,学校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需重点构建准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8.
学生未入学时,盼望上学,而经过一段学校生活后,少部分学生就会厌学、逃学。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说明了教育手段和方法不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如何化解?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企图用"灌"、"压"的办法实施高难度和高速度的原则,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倡导"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4,(35)
正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如何解决初中学校特色不明显、课堂不高效、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值得深思。与应试教育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