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经公布,它必将对我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法制新闻报道带来冲击。从现在起到1997年1月1日新《刑诉法》施行,可以看作是法制新闻报道的磨合期。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避免新闻机构或新闻记者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法制新闻报道急需规范化。 从维护公民权益出发更新报道观念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作为一种专业性新闻,是以1980年《中国法制报》(《法制日报》前身)的创刊为标志的。跨入21世纪,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仍在不断加强。法制新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法制日报》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法制新闻报道的先驱和典范,是全国法制类报纸中知名度最高、传播信息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中央级报纸。本文总结并提炼它的法制新闻的采写特色不仅可为其他法制类报纸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为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由李矗编著的《法制新闻报道概说》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在万紫千红的新闻报道苑林中,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点、功能和作用?与其它专业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殊的规律?如何进一步拓展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提高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呢?所有这些,是法制新闻报道从业人员和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人员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书从总结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入手,就法制新闻报道基本理论以及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述。同时,对法制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问题,也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2,(9):26-26
由李矗编著的《法制新闻报道概说》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由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制新闻报道以其异军突起而别具特色的风采,匾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引起了新闻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在万紫千红的新闻报道中,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点?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与其他专业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殊的规律?如何进一步拓展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提高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呢?所有这些,是法制新闻报道从业人员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人员所关心的问题。 该书从总结我国法制…  相似文献   

5.
一、法制新闻报道播出的频度法制新闻是以反映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为题材的新闻。法制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知识件、接近性、悬念性、冲突性等特征,对广大受众来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士的关注。下面是浙江电视台《浙江卫视新闻》和常山电视台《常山新闻》2001年法制新闻播出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台的法制新闻报道常年都保持了一定的频度,从而在舆论上形成一定的声势,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特別是布集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4月份,《浙江卫视新闻》法制新闻报道的播出更为密集,共53条,平均每天1.7条,最多的一天4月24日有7条之多。然而,新闻报道的频度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工  相似文献   

6.
由李矗编著的《法制新闻概说》一书 ,日前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从总结我国法制报道的实践经验入手 ,就法制新闻报道基本理论、特点、功能、作用 ,以及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述。同时 ,对法制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问题 ,也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这是一本探索性的法制新闻学论著 ,尤其注重对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实务的论述。其中 ,对于“法制新闻”与“法制新闻报道”等基本概念的比较与界定 ,对于法制新闻报道四个价值选择的论述 ,对于法制新闻编辑中的“梯形队列法则”和标题…  相似文献   

7.
高幸 《大观周刊》2012,(25):40-41,39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政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做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改。法学界在持续关注新刑事诉讼法问题的同时,就律师辩护、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取保候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些旨在推动中国刑事立法的新思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象征,也是体现人权的一种表现泰文针对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款着手,分析条款的讲步性和不足,从而讲一击务新知和展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河南《平顶山日报》一直非常重视法制新闻报道。1999年起,该报增设《法制周刊》,每周一期,周四出版。周刊主编卢拥军长期从事政法系统采访报道,经验丰富,善于创新,把《法制周刊》办得有声有色,使之成为《平顶山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在广大读者中有较大和深远的影响力。2012年,他将发表的法制新闻精心选择后,分类写成法制系列著作:《拥军拍案》、《卢眼看法》、《拥军解法》、《卢评贪渎》。这几部书不仅是法制新闻作品集,更是法制报道的经验集成,为今后的法制报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9.
赖忠华 《新闻界》2001,(1):53-54
新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新闻宣传可以说无处不在,影响深远,而法制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门类,近年来异军突起,不断蓬勃发展。而搞法制新闻写作,除了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小,还必须对我们国家的各种立法情况有及时、全面的了解,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客观,公正、准确,起到打击犯罪、弘扬法制、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国家正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各种新的立法和对原来一些法律的修改法案层出不究,特别是作为社会生活中一部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了16年之后,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它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的一些内容对法制新闻题材的写作和报道密切相关,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无意中的“违法”现象或出现常识性的谬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准确是新闻报道的要义之一。法制新闻报道更要求准确。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常见有些文章将起诉、申诉与撤诉三者相混淆,造成了逻辑混乱或言不达义。如《离婚不离家的悲剧》一文,就错将放弃“起诉”和“撤诉”用作放弃“申诉”。《离》文的大意是,某县法院在处理部分离婚案件遇到夫妻财产难于分割时,不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将夫妻协议分割房产作为是否准许离婚的附加条件,导致一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放弃了离婚诉讼。《离》文有这样一段话“……法院不得不要求夫妻双方必须在提供可靠的分割房源后才准予他们离婚,使得一些人只好取消离婚申诉”(见《中国妇女报》1996年5月6日)。  相似文献   

11.
推动整个社会的法制进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3月14日,备受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律师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新闻报道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应当具有严格的真实性。但是否只要是真实的事实,法制新闻就可以公开报道和传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知情的权利和自由,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要使公民的知情权利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法制越来越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这种关系反映在电视传媒中,便是各类法制频道和法制栏目的纷纷成立。相对于单一的法制新闻报道来讲,法制专题节目以其对某一主题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形式上各种表现手法、技法的综合灵活运用,更能发挥电视优势而被媒体视为法制报道的“重头戏”,在人力、物力上多加倾斜,出现了央视《今日说法》、《法治在线》,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法制节目。但是综观一些省级卫视和市级电视台的节目,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偏重专业性,可…  相似文献   

14.
武装 《大观周刊》2013,(9):24-24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健全了审查逮捕的工作机制,确认了侦查阶段律师"辩护人"的地位,为新时期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职能的完善与变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从辩护权的含义与功能出发,以新《刑诉法》修改对律师辩护权内容的完善为切入点,逐步阐述在构成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机制上,如何保障辩护人行使辩护权,以期在法律施行前做好理论研究与实践预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闻法(征求意见稿)》中有关新闻报道“不得损害司法尊严”等项规定提出了不同意见。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发展,新闻媒介普遗加强了法斜新闻报道,广大读者越未越关心法制断闻,要求法制新闻有更高的透明魔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新闻界普谊要求减少对司法工作报道的限挑司法界也越来越趋向于增加  相似文献   

16.
林琳 《声屏世界》2006,(7):30-30
自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法制在线》一改对案例进行法制分析和评论的模式,以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的第一现场,向观众进行全面及时的动态报道,法制新闻节目就受到了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欢迎和信赖。然而,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有效地给观众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等,本文拟从法制新闻常见的几种形态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法制新闻报道:做新闻要有想象力由于法制题材的新闻事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案件的法律程序又有…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中媒体越位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新闻中媒体“越位”的几种表现 媒体自己做法官。做有罪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开宗明义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涉及法制内容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不少法制新闻报道反映的是社会中真实的非常态事件或现象,富含一般新闻所缺乏的悬念与趣味,对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于是,法制类新闻报道成为许多报纸、杂志,甚至电视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6,(4):19-19
表现之一:妄下结论型我们常常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的结束语:某某某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法律的严惩”是通过法院的终审判决来实现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在法院终审判决前.被告人只能是“犯罪嫌疑人”.媒体无权作出其“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法制新闻报道和其他类型的报道是不同的,法制新闻在选取材料、切入角度、创新、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和普通的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区别。法制新闻报道有其本身的原则,这是由法治新闻的法制特性所指定的,本论文着重从法制新闻编辑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