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党报可读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如何来增强党报的可读性,许多报纸走生活类报纸的路子,其实党报的可读性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以《新华日报》为例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今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以来,人们普遍反映报纸好看了,版面洋气了,...  相似文献   

2.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自1995年12月1日改版以来,报纸质理得到很大提高,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说:“新华日报改版后,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做到了扬党报之威,融晚报之长,改版是成功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的一份材料肯定了新华日报的改版,认为改版的报纸“面貌一新”,“信息量大、短新闻多,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很多读者也投书报社,对改版大加称赞。 最近,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报纸改版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着眼于增强党报在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积极推进党报的改革和创新,大幅改版,满足读者对党报的多重信息需求,追求党报的独有魅力,使读者面迅速扩大,有效地提高了党报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效能。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评价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有声有色,我看很好。”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党报的宣传水平,增强党报在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近年来新华日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继1995、1999年两次改版之后,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又实施了新一轮的改版,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内容结构上将形成“龙头凤尾”的格局,“龙头”是党报的工作新闻,“凤尾”是干部群众爱看的,反映变革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的内容,最终形成“龙飞凤舞”的局面。新华日报这次改版甫一推出,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反响,并引起了国内传媒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里选刊北京三位学者的文章,相信会对致力于党报改革的同志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党报的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方案已经得到江苏省委的批准。这次改版,版面内容格局要调整,而且配套实施一系列的办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一个很大的动作。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这一轮改版,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党报的新闻宣传水平,使新华日报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增强党报在干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新华日报在舆论导向方面是掌握得好的,党报的主要职能是履行得好的,中央宣传部、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全省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目前在省报中还维持着比较高的发行量。但是应当看到,我们的报…  相似文献   

6.
发挥党报优势改进理论宣传□□□□□□□□周正荣□□□□□□□□新华日报自改版以来,十分注重发挥党报的理论优势,致力于加强和改进理论和言论宣传。同“顶天立地”的改版方针相适应,新华日报在理论和言论宣传上形成了以理论版《思想界》为基本阵地、以宏观分析的言...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党报的竞争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党报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党和政府的政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负载了宣传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压力的党报不断地探索着自身发展的模式。作为党报改革的探索者之一,新华日报从1995年以来连续进行三次改版,提出了“顶天立地”、“龙头凤尾”、“龙飞凤舞”等改版思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刊特地编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新华日报改版的分析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华日报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版,探索党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去年12月,新华日报实施的最新一轮改版,明确提出内容结构上要形成“龙头凤尾”的格局,以“三贴近”的思想创新党报优势。力求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的统一、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党报,《新华日报》不断改进自己的办报思路,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有所突破,体现出鲜明的风格与个性。2007年3月《新华日报》以"高度、贴近、开放"为理念进行改版,报纸内容格局和版容版貌出现了新变化,专家学者称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10.
林建斌 《传媒观察》2007,(12):18-19
今年3月起,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高端对话》等一批专版栏目相继亮相。新华日报此轮改版的全新理念是“高度、贴近、开放”。时任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刘向东对改版的评价和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深度报道,体现党报的高度、高端和深入。《高端对话》推出半年多来,围绕改版的核心理念,做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党报,《新华日报》在以往多次改版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20日又采取了新的改革举措,即:首批推出由8名相对年轻的记者主持的个人专栏,从而开启了鼓励记者凸现个性特点、创新党报报道形式和搞活报纸版面的新的改革之旅。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党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2002年12月2日,新华日报又进行第三次改版,在对核心读者群的认识上更进一步,把核心读者群看作既是高层读者又是普通读者,有着作为社会普通人的共同需求,在内容格局上形成“龙头”,“凤尾”。与内容格局相适应,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报纸版面面目一新,既体现党报的大报风范,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靓丽的版面形象引读者注目,以丰富精美的图片抓读者视线,以突出具有张力的视觉冲击中心来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新千年和在年末年初的发行大战中赢得主动,全国许多省级党报早在去年就陆续对版面进行改革。 新华日报在1999年3月就进行了大规模改版,  相似文献   

15.
《传媒观察》2007,(5):5-9
今年3月1日开始,《新华日报》实施了以“高度、贴近、开放”为办报理念的新一轮改版。改版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广泛的好评。为进一步巩固改版成果,听取各方意见,新华日报编委会于4月24日召开了“《新华日报》改版座谈会”,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改版以来的《新华日报》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本刊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3月新一轮改版以来,新华日报的精品战略取得了累累硕果,也受到了领导、学者、读者等多方面的好评。阳春三月,新华日报的改革成果再次吸引了首都部分新闻研究专家的目光,他们从新华日报的改革思路和传播效果中深刻地体会到党报宣传创新既是不得不为,也是大有可为。专家学者们以新华日报为分析样本,对党报在WTO的架构下和互联网崛起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发挥主渠道的功能,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的评论,本期特地编发了他们撰写的两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顶天立地”,是《新华日报》改版时提出来的响亮口号。作为改版的一个重要方针,它的内容是:进一步强化党报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主功能,坚持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报深、报透、报活、报到位,形成党报昂扬的主旋律和刚劲清新的风格。 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采写的通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党报办得更有特色———首次全国省级党报负责人座谈会侧记王垂林周洪威首次全国省级党报负责人座谈会于1998年5月10日至11日在广州举行。全国省级党报负责人座谈会是由南方日报、新华日报、辽宁日报、云南日报、广西日报、青海日报6家报纸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2月1日,在电话交谈中,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向笔者坦言:“新闻改革中最难也最有价值的还是省报的改革。”10天之后的12月11日晚,当我与周正荣面对面交谈时,前两天甫从外地抓发行回来的他,又一次感叹党报的困境和党报改革之难。党报之难,首先难...  相似文献   

20.
为迎接新千年和在年末年初的发行大战中赢得主动,全国许多省级党报早在去年就陆续对版面进行改革。 新华日报在1999年3月就进行了大规模改版,强化“新闻”主角,大大压缩专刊、副刊版面;北京日报1999年5月扩版。由每天8版扩为16版,新闻和专副刊的比例为14:8;贵州日报1999年7月对版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拓展新闻在改版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天津日报1999年8月改版,推出10个新闻版;辽宁日报1999年9月由8版扩大为12版,从6个方面加强新闻信息;南方日报从1999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