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正呈现出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等"新型技术追赶"特征,而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并未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创新能力演化过程与机理。本文依据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中集集团罐箱业务的技术追赶与创新能力演化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讨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和推动创新能力演化。研究发现:(1)技术并购日益成为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后发企业实现新型技术追赶、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2)企业动态能力在后发企业新型技术追赶和较快积累创新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动态能力本身也可以在运用中不断提升。本研究可以为后发企业实现快速技术追赶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同制造业相比,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领先企业间存在更高的技术势差。通过对1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考察发现,高技术势差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追赶机遇的削弱。"本土环境催化"、"关键人才资源"和"本土市场拉动"共同为本土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追赶创造了客观机遇。"国际联接"和"技术地方化"则是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有效的创新追赶行动策略。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追赶的"刺激—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娜娜  梅亮  谢伟 《科学学研究》2023,(10):1844-1853
随着后发企业进入后追赶阶段,可持续追赶逐渐成为后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技术系统观下,后发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其技术子系统与行政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改善企业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后发企业实现整体能力持续积累以及可持续追赶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追踪三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追赶过程来解析后发企业改善其子系统以及实现可持续追赶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后发企业的追赶行动受制于其子系统发展情况,其内部技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发展缓慢引致技术与管理滞后,进而制约企业实施可持续追赶。具体体现为生产设备与生产线、研发软件与工具等技术系统方面发展缓慢,并直接制约了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等行政系统滞后,并直接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持续积累。第二,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改善子系统滞后性进而实现能力的可持续积累,主要体现为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从生产、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环节改善其技术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技术能力积累,以及通过开展管理学习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方面改善其行政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管理能力积累。第三,技术系...  相似文献   

4.
技术范式转变开启的机会窗口为后发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追赶契机,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仍不明确。对海康威视2001—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动态能力的支撑下,感知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并通过捕捉和重构能力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了从初始追赶向行业前沿的跨越;动态能力支撑了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企业也需要根据机会窗口的性质促使动态能力由低阶到中阶再到高阶演化。  相似文献   

5.
吴晓波  房珂一  吴东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44-1953
中国的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基础,一些企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后发企业通过技术追赶,到达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新的价值主张能够帮助后发企业继续提高市场份额。服务化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帮助制造企业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阶段持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杭氧2007~2019年服务化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所构建的服务化能力发生了从离散型到合作型再到融合型的动态演进,同时用企互动和技术能力共同影响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加强了对后发企业服务化能力动态演化的理解,并为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技术追赶历史和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提出技术追赶路径选择框架——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政企共演模型,分析政府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及频繁互动的内在机理,指出在追赶起步、追赶提升和后追赶三个阶段中,政府技术战略"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升级—创新驱动"演化与后发企业"技术模仿和二次创新—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演进同步发生,共同推动了社会环境的改变,并反作用于自身战略选择的变迁。在这一进程中,基于政府意志或行为而形成的政府干预、制度型市场和产权差异等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有着持续性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推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赶超并形成持续性的技术引领,还需要在企业、产业、政策层面持续性地完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7.
后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受制于先发企业,这要求后发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基于对我国后发企业追赶的实践观察,发现成功实现追赶的后发企业较多地采用了迭代创新的模式,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地优化,开发出多代新产品获取动态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追赶。基于上述观察,提出再创能力的概念以揭示中国情境下后发企业追赶所具备的独特能力,并从竞争者导向视角揭示再创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基于211家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整合在竞争者导向与再创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模仿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波动负向调节再创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给企业内外部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动性。现阶段,企业急需构建动态能力,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作为技术、管理以及市场都落后的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管理与市场能力的协同演化来构建动态能力,成为现阶段后发企业应对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华为公司追赶过程中的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行动,探究其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管理-技术-市场”能力协同演化推动后发企业形成应对环境震荡的动态能力,其中,管理能力为企业技术与市场能力积累提供管理基础,技术为市场能力的积累提供产品基础,市场能力对企业技术与管理能力具有资源反哺效应;其次,技术学习、管理学习、市场扩张是后发企业获取与改进技术、管理以及市场能力的重要渠道;最后,在不同追赶阶段,后发企业的能力积累依赖于差异化的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战略。案例企业的追赶过程显示,案例企业通过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以及市场扩张的方式实现三维能力的协同演化以及可持续追赶,具体而言,其技术学习行动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产品仿制引发的技术学习,产品改进引发的技术学习,技术应用与推广引发的技术学习,全球创新网络引发的技术学习;其管理学习行动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产品质量改善导向的管理学习,组织(机构)建设导向的管理学习,流程改进导向的管理学习,流程融通导向的管理学习;其市场经验积累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为:来自于低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中高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国际中低端市场的经验积累-来自于国际高端市场的经验积累。对现阶段后发企业制定追赶战略而言,本研究主要管理启示为:首先,应对数字化下的环境动态性,后发企业应注重推进多维能力协同演化;其次,针对不同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应该根据其所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市场能力改善战略;最后,后发国家应该为国内企业提供有助于其多维能力协同演化的支持政策,推动后发企业实现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的协同演化,进而全面推动后发企业实现可持续追赶。  相似文献   

10.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可以描述为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主体、多阶段的博弈.具体过程包括"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及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如何依据二者技术势差、追赶企业的学习速度、市场机遇进行行动策略选择;也揭示了后发国家政府根据领先企业的转移意愿、领先企业之间达成技术保守联盟的情况,如何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后发企业由追赶向领先转型时,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成为主要议题.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2个维度考察后发企业转型期的技术追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大关键电信技术领域内,华为已经基本实现总体技术追赶,但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较晚,尚未完全达到领先.另外,华为在新兴领域的技术追赶绩效要优于传统领域.  相似文献   

12.
张冬梅  史雅楠  徐雨森 《科研管理》2019,40(11):123-133
通过对两家后发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新追赶历程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发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序贯性”特征,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科学依循技术能力的序贯性。二是发现组织学习和资源治理作为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随着追赶过程的深入也呈现序贯性的演进。三是发现技术(工程)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向高端演进的关键因素,对其的关注应贯穿技术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郭艳婷  郑刚  钱仲文 《科研管理》2019,40(10):169-183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型追赶阶段,如何有效配置与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能否实现全面追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对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追赶战略解释力有限,本文通过整合中国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框架,并揭示了后发企业如何跨边界协同内外部资源,塑造动态平衡的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5.
Latecomer firms from emerging economies upgrade thei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by providing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services to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advanced countries and extend their role across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Existing firm-level taxonomies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cannot explain why most latecomer firms fail to transit to advanced levels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mbines firm-level taxonomy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with catch-up trajectory to argue that, under the knowledge regime of a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tecomers’ learning experience differs from those as posited by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as the empirical anchor, this paper shows that firms undergo ‘critical transition’ in learning which involves sustainable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momentum-generation to reach the advanced level. It shows how OEMs build knowledge to leapfrog incumbents without competing with their branded customer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are critical sources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家后发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新追赶历程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发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序贯性”特征,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科学依循技术能力的序贯性。二是发现组织学习和资源治理作为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随着追赶过程的深入也呈现序贯性的演进。三是发现技术(工程)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向高端演进的关键因素,对其的关注应贯穿技术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后发国家对于领先国家的经济追赶最终体现为技术追赶,而大中型工程因其复杂性和动态性有别于一般的产品技术追赶。通过对中国水电工程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理论总结,揭示了技术追赶的内在机制,也为其他大中型工程实现技术追赶提供借鉴。基于动态能力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建立概念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追赶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追赶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即技术整合能力越强大中型工程的技术追赶绩效越高;(2)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在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追赶绩效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能更加稳定地发挥技术整合能力从而提升追赶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