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的双元领导风格对组织创造力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组织柔性所起的调控作用。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技术行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包括:适度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更有利于产生新颖的创新性想法,交易型领导风格有利于形成较为实用符合市场需求的创造力;平衡的领导风格有利于企业获得既新颖又实用的创新想法;组织柔性在领导风格与组织创造力之间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的主导创新模式,然而已有研究对于企业"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同时实施本地和国际知识搜索战略,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更为有利"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通过创新性地整合组织双元与外部知识搜索理论,界定了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2个维度(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的含义,并实证检验了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平衡和联合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复杂性和产业竞争压力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中国219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新复杂性、产业竞争压力均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2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组织创造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领导力则是影响组织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释组织创造力概念和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领导力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框架,对近年来领导力和组织创造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领导力与组织创造力的关系错综复杂,但研究表明:领导力是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重要因素,领导特质、领导行为都对组织创造力产生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权变因素(如被领导者个体因素、组织情境因素)则调节了领导特质、领导行为与组织创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团队目标取向视角出发,探索在动态环境下双元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构建双元领导行为、团队目标取向和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1个创新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具有二元平衡关系,基于两者交互的双元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变革和交易型领导提升团队创造力的路径机制不同,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学习目标取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团队创造力,交易型领导则通过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影响团队创造力;(3)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超  刘新梅  李沐涵 《科研管理》2013,34(11):95-102
组织创造力作为组织创新的前提和知识基础,影响着组织的创新绩效。本文基于创造力与创新理论、战略导向理论,分析了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市场导向、企业家导向对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269家有效企业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创造力正向促进组织创新绩效,企业家导向有效的加强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式控制和社会控制,BIM、WECHAT技术平台都可以获取组织双元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但技术平台是否通过双元管控(正式控制,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影响项目组织双元学习还缺乏理论和实证支持。为探讨技术平台和双元管控的共同使用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双元管控(正式控制、社会控制)及不同类型技术平台(BIM,WECHAT)与不同类型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绩效之间的理论框架,对建筑企业的210位项目经理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AMOS22.0,bootstrap进行分析和检验,SPSS22.0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式控制、社会控制及两者的均衡使用均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有显著正向相关影响。正式信息技术平台(BIM)、非正式信息技术平台(微信)及两者的均衡使用均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有显著正向相关影响。正式控制和社会控制部分中介了技术信息平台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的正向相关关系。此外,正式信息技术平台(BIM)正向调节双元管控平衡使用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平衡的正向相关关系,非正式信息技术平台(WECHAT)负向调节双元管控平衡使用与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平衡的正向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不同类型技术平台和双元管控双管齐下的策略对项目组织双元学习及均衡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8.
组织创造力的内涵及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新梅  白杨  张蕊莉 《软科学》2011,25(4):60-62
在对组织创造力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了组织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从能力的视角界定了组织创造力;分析了组织创造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组织创造力测量的相关维度,并对各测量维度下的指标选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情境中理解和探究组织创造力受到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创新动力及其能力仍有待提升。组织创造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利于增进对组织创造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创新实践。在回顾不同视角组织创造力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组织创造力的情境因素进行提炼和分析,主要包括战略导向、领导力、组织学习等方面。总结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帮助企业认识和利用情境因素来提升组织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双元学习理论和创造力相关理论,探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以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336名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双元学习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境分离能力对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效应.研究结论不但丰富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对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开展双元学习和激发员工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超  刘新梅  李彩凤 《科研管理》2017,38(10):76-84
探索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是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创造力和组织整合对吸收能力—创新绩效这一关系的影响。以307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基于自助法(Bootstrapping)的调节的中介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组织创造力中介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整合增强了组织创造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且组织创造力的中介效应随着组织整合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周俊  薛求知 《科研管理》2014,35(2):87-93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探讨组织双元性的培育机制以及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发现,组织学习促进双元性培育;双元性提高企业绩效;双元性在组织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区别于Gibson和Birkinshaw(2004)所述的另一类情境型双元,明晰了组织学习对双元性培育的作用机制,并丰富了反映双元性和组织绩效关系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李桦 《科研管理》2012,33(9):87-94
本文探讨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战略柔性能否通过组织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战略柔性-组织双元性-企业绩效"模型,通过对广东23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战略柔性对组织双元性和企业绩效有正面的影响;(2)组织双元性在资源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3)组织双元性在协调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奉小斌  周兰 《科学学研究》2020,38(3):545-554
结合逆向国际化企业的特征,从网络嵌入和知识源利用两个维度解构该类企业的创新搜索策略,并结合战略匹配理论探讨了两种创新搜索平衡模式(国内聚焦和国外多源搜索、国内多源和国外聚焦搜索)对组织双元性的差异性影响,以及因果与效果推理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245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两种搜索模式对组织双元性都具有正向影响;(2)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均负向调节上述关系;(3)整合因果和效果推理能够增强国内多源和国外聚焦搜索平衡对组织双元性的影响,而对国内聚焦和国外多源搜索平衡与双元性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得到部分验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整合决策理性作用下创新搜索平衡对组织双元性构建的作用机理的认识,为逆向国际化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彭纪生 《软科学》2016,(7):81-85
依据情感事件理论,阐述并检验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442份主管—下属配对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在积极情绪与创造力、消极情绪与创造力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造力支持感知正向调节情感承诺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中个体的创造行为决定于个人创造力与团队的限制条件。个体创造力是个人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函数;团体创造力是个体创造行为、团队创作和团队执行的结果;组织创造力决定于团体创造力、组织特性和环境的扰动。跨越个体创造、团体创造和组织创造的组织创造力模型是认识组织创新的最可靠途径。组织成员的激发创意,在组织的反馈条件下,生成创造动机,经过领域技能的放大,创造技能的校正,成为个体创造力;而个体创造力在团队的约束下产生实际的创造行为,经过团队共同创作和执行,变成了团体创造力;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团体创造力经过组织的变换和认同,最终导致了组织的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17.
曹科岩  窦志铭 《科研管理》2015,36(12):83-9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组织创新氛围为解释变量、知识分享为中介变量,构建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概念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我国珠三角地区35家高科技企业352名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知识分享是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跨层次中介变量。该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组织创新氛围和员工创新行为研究领域,实践上为高科技企业有效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