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贸易理论,进口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首先构造了资本品、中间品进口贸易结构及技术进步指标,接着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作用较强.但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 /FONT /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根据新贸易理论,进口产品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基于我国1980-2006年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证实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而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则直接决定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比较而言,中间进口品的溢出作用大于资本进口品;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显示比较优势理论,给出了进口中间品技术质量的涵义,并根据1996-2010年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技术质量对进口中间品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样本中历年进口中间品的技术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进口中间品技术质量对进口方规模效率的改善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该促进作用完全被进口中间品技术质量对纯技术效率的负效应所抵消,最终表现为进口中间品技术质量对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效应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的资本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从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形成了从技术发达国家向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态势。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1996—2009年间我国资本品进口相对集中的六大制造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分析,通过构建CH模型,研究我国资本品进口来源国这一转移过程中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品进口来源国转移对我国技术溢出不利。针对这一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贸易统计指标已不能真实反映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构建贸易指数,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构成及国际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高技术中间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进口推动;中国在中等技术、低技术中间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初级中间品和资源型中间品方面,进口贸易指数不断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降低中间品进口成本、提高研发投入、保障初级中间品和资源型中间品进口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贸易标准SITC0-SITC9货物标准分类法和《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分类法,将出口结构分解为255个货物出口子类和11个服务出口子类.根据全球19个主要贸易国家1994~2014年的出口贸易数据,按照资本品、消费品、初级品、中间品、传统服务、信息化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类别,研究出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关系发现: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联性,优化出口结构,作为供给管理的手段,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就是探讨资源繁荣对资源充裕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资源诅咒假说。关于资源诅咒假说有很多理论文献和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对资源诅咒假说的理论和实证结论进行综述。在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和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置于统一框架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中间品进口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于区域空间创新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各城市的创新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不同城市群中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呈现东部高于西部,沿海强于内陆的空间格局。中间品进口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正空间相关性,即本地所从进口产品中吸收的技术能够促进周围地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中间产品,零配件的进口具有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间接效应,半成品进口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间接效应。相比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充分利用进口中间品带动本地及周围地区创新。合理的利用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有助于加快形成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IPO折价、逆向选择与分离均衡假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继强  周勇  张秉麟 《预测》2003,22(4):46-50,61
IPO折价是金融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迷,金融学家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假说。本文对Allen等人提出的信号理论、分离均衡假说在中国IPO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分离均衡假说对中国IPO市场折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但对该假说的直接证据支持是弱的。我们认为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市后融资行为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尹斯斯  高云舒  黄寰 《科研管理》2022,43(3):142-151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创新知识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问题。研究表明:总体上讲,贸易自由化会促进企业创新知识宽度的拓展;资本品、最终品贸易自由化对创新知识宽度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显著地高于对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的促进作用;企业的多产品生产、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以及加工贸易份额高低是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创新知识宽度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关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运用对外贸易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机制和途径的基础上,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利用适用性改进后的费德模型,重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了探讨,包括引进进口资本品变量、建立以非出口生产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三部门为基础的费德模型,研究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和不同的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问的作用机理,是西方学者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概述了欧美学者提出的IT作用机理理论假说,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实证研究进展状况,比较了IT作用机理理论假说的关键特点,指出了国内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缺乏之处.认为未来国内的研究,宜在中国背景下实证检验欧美的IT作用机理理论假说,宜在借鉴欧芙IT作用机理理论假说之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构建中国本土化的IT作用机理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3.
从GVC驱动机制理论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环节是当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关键环节,其中RD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产业GVC升级具有不同作用;生产环节中技术效率和销售环节中利润率的提高同样有助于产业的GVC升级,但出口规模的扩大却不利于产业的GVC升级。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GVC升级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全球疫情延续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高质量发展突破危机迫在眉睫。本文运用2000—2012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相匹配,将进口产品质量引入企业绩效理论体系中,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重点考察进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之间的影响和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高和产业集聚度的加深均显著提高了出口企业成本加成,同时产业集聚强化了进口中间品质量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效应;此外,进口中间品质量、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加成率还因企业所有制及要素密集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研究为后疫情时期扩大进口战略、强化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制造业集聚提供了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现有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企业连锁董事形成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说,并以我国2005年上海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对连锁董事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连锁董事有显著负向影响;以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测度的企业偿债能力对连锁董事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对连锁董事影响不大.这些研究结果,为阶层领导理论和金融控制理论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持;而资源依赖理论对连锁董事研究的相关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连锁董事的具体实践尚不能给出定论.此外,还基于我国转型时期的特定制度背景,提出并证实了企业的国有与非国有性质会对连锁董事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16.
颜青  殷宝庆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248-254
通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双重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一现实背景纳入200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样本的绿色技术进步的测算,并考察环境规制引致的绿色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进口中间品变动等间接渠道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中间品进口对绿色技术进步间接产生正向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型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中间产品进口对绿色技术进步间接具有正向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建议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组合工具、吸引高端人才向创新一线聚集等措施促进我国的绿色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向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7.
成卓  王旭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9,(22):163-163,17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同日本的计算结果对比,在总量和部门产品的层面上讨论了我国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特征,进而为改进外贸产品结构、提高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静  刘国光 《软科学》2016,(6):53-56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采取进口国投入产出技术系数和碳排放系数测算了在加工贸易背景下中国对主要贸易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碳排放强度,比较了现有的几种测算方法下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差异,分析了加工贸易下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原因。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中国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状态导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1)越低、中间投入占比(interput1)越高,中国的出口碳排放和单位碳排放强度越低。加工贸易进口令中间品生产污染转移至国外,降低了中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强度,验证了中国的"污染天堂"理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进口商业服务是否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使用更多的进口商业服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分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和出口企业受到进口商业服务的影响较大,而对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而言,进口商业服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企业“双能力”理论的两个理论假说并以2001~2010年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的政府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