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分解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等进行测算.在考虑市场势力、市场化进程等条件下,实证检验了垂直专业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入世后的促进作用更大,但垂直专业化对创新效率的贡献可能存在着行业差异性.此外,市场化进程、外向度和企业规模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市场势力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丹  于渤 《科研管理》2024,(3):113-121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创新增长赛道的关键支撑,也是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创新价值链视角,基于组态思维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0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区域创新基础及环境的协同作用下,专业化与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知识生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阶段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与差异化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绩效提升路径包括“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三类;(2)驱动成果转化绩效提升路径包含“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开放环境下专业化集聚-创新基础协同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政府引导下研发人员弥补型”四类;(3)三阶段区域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性在于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类型及研发人员是否发挥核心作用;(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各阶段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为核心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激励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各地区寻求更适配的阶段化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外部技术获取、技术改造等非RD创新经费支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既可能产生"促进效应",也可能产生"替代效应"。运用17个高技术产业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非RD创新经费支出对高技术产业的专利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整体上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对专利产出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但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积极影响。外部技术获取整体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专利产出水平,其中技术引进对专利产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但当与消化吸收费用支出产生协同效应时,其对专利产出的促进效应就会显现出来;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购买国内技术则有利于提升专利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4.
选取1997-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层面面板数据,分区域考察了制度环境对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环境是影响知识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已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制度环境改善对知识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分别是19.5%、11.8%和23.4%。制度环境五个方面指数中,非国有经济发展仅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品市场发育只对东部地区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要素市场发育则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虽然政府与市场关系、法律制度环境对各地区知识生产效率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影响大小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樊钱涛 《科研管理》2011,32(5):29-35
基于1995年到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外部知识获取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不仅直接从外部获取知识还可以借助本地网络间接获取外部知识。不同类型知识的转移方式是不同的,总体上知识的异质性程度越高,知识转移的方式就会越复杂。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特殊的技术性组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选取组织、竞争、技术和政策四个维度对企业技术中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假设,通过利用河南省跨行业的企业技术中心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微观计量建模方法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认定对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但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认定的相关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的显著性和相关性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企业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中国33个两位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估计了政府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控制住企业平均规模等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创新机会差异使得政府研发投入的贡献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国有企业的弱创新激励以及易获得政府研发资源的特性,对产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两面性;政府研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企业寻租行为不利于产业创新绩效的改善。本文的主要发现对于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政府研发投入应向创新机会较多的行业倾斜,在确立企业研发活动主体地位的同时,扩大市场机制配置研发资源的范围,加快推进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2年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就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外部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创新要素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开发阶段,内部资金、外部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比重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数量和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外部技术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内部资金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整合集聚经济理论、资源观理论和制度理论三种理论视角,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1个样本,对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集聚程度下,产业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别:集聚程度较低时,专业化集聚有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抑制创新;相反,集聚程度较高时,专业化集聚不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促进创新。此外,企业开放式的创新战略能够有效提高多样化集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曹勇  苏凤娇 《科研管理》2012,33(9):22-31
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首次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下属5个典型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与其下属行业之间、以及下属各行业彼此之间,其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即使相同的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对初始创新绩效和最终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也有显著差别;R&D投入和非R&D投入对创新绩效都有重要影响;对于不同行业创新资源的高投入并不一定都能带来高产出。在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就今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专业化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平  李雪 《科学学研究》2007,25(Z2):500-505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的专业化分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和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建立模型,用中国高新区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得出要提高中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集聚是不行的,产业的集聚必须要建立在市场发育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孙超  王燕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39-147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转化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更强,而京津地区在经济转化阶段更具比较优势;异质性产业通过创新要素耦合、技术波及与溢出效应等作用于区域创新效率,且能有效解决创新过程的脱钩问题;长三角地区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创新生态系统(创新30)的思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迫切需要实证研究对思辨中提出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际检验。建立适用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优化第三代创新政策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创新政策出发,研究创新生态系统评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标等问题,建构了包含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开放性三个维度的创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007-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增长空间较大,同时也佐证了当前的创新政策亟需转型。第二,近年来我国创新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种群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种群之间协同创新仍动力不足。第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善创新投入与产出比例上尚需调整政策,未来应追求更加广泛的系统开放性。第四,创新政策应注重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和开放性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避免因过度引导而产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畸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但我国汽车企业经历了60余年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广泛采用了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仍然未能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产业实践背离理论的现象还没有进行系统回答。在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吸收能力的系统定量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创新速度对效益的作用大小及作用规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关系,创新速度每增加1%,会带来利润增加0114%,短期内提高企业创新速度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最有效手段。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利润之间呈现U型曲线,当创新速度中等时利润最低。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和创新速度,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陈恒  侯建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01-1309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转型增长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知识积累隐性研发创新与绩效非直接关联的特征,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改进并构建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探讨地区知识积累的动态门槛效应和时空异质性,在方法和内容上揭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形势中的"黑箱"。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显著促进产业科技绩效的提升;技术引进与改造创新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绩效产生负向效应;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影响,随着知识积累门槛水平提升,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效益逐渐提高,存在基于知识积累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而划分低知识积累(KS≤5.285)、中知识积累(5.285KS≤6.769)和高知识积累(KS6.769)三种类型。同时,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机理存在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年份地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