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品牌经济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财务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品牌资本、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以此提供经验证据。研究结论表明,品牌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中的正向关系强度大于非国有企业的,大型企业中的强度大于中小企业的;另外,品牌资本与R&D资本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但这种效应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品牌资本和R&D资本的作用,从而为管理者在品牌资本和R&D资本资源分配上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研究结论也表明应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品牌建设问题,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梁会君 《科研管理》2022,43(8):48-54
本文研究了服务贸易开放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滞和疏通机制。结果显示:在工业全行业层面,研发投入的技术促进传导机制存在阻滞,提升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匹配度可以疏通这种阻滞的机制。分行业层面,在清洁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的技术促进传导机制存在阻滞,可以通过提升研发投入匹配度来疏通阻滞的机制。但是在高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提升研发投入匹配度带来的疏通作用不大。在高度污染行业,这种传导机制并没有受阻,相对比较通畅。  相似文献   

3.
杨玉玲  郭科  曹跃群 《软科学》2023,(4):43-52+60
基于国际资本核算理论,将服务业资本的生产与财富性属性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综合估算2001—2018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净额和生产性资本存量,并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纳入城市异质性的服务业效率变化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资本存量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一线城市的人均服务业资本投入远高于其他城市,且呈现出“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生产性资本存量>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的规律特征。服务业平均TFP变动表现出“先降后升”的波动态势,TFP高值的城市随时间推移表现出由“中部”向“东部沿海”转移的阶梯状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4.
阮敏  简泽 《科研管理》2020,41(6):109-118
与其它经济体比较起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出口参与率。现有研究认为,贸易成本的下降是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呈现高出口倾向的主要原因。与这个视角不同,本文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出发,考察了国内市场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在这个新的视角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与企业层面的出口倾向正相关,因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出口;(2)在经济机制上,国内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通过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出口;(3)国内市场竞争不仅在扩展边际上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出口,而且在集约边际上促进了企业出口强度的提高。这些结果表明,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增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因此,我们促进出口的政策应该更多地转向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6.
7.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而考察期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试点涉及较多地区和单位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文化体制改革推广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文化产业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陈启斐 《科研管理》2023,(5):122-130
供应链长度的量化研究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难题。本文利用30个省份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共计120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服务业在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弥补产业链研究的理论空白。在此基础上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两个视角出发,考察服务业延伸供应链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服务业供应链向上游服务环节延伸1%,将会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48%;向下游制造环节延伸会抑制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在国内价值链上,延伸供应链长度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提升作用。因此,加强供给环节的服务要素投入质量,延伸供应链长度,对于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也为服务业延伸供应链长度指明方向,延伸上游服务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可以有效化解“成本病”。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强化上游供应链能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相斌  于秀艳  曲然 《情报科学》2000,18(7):642-645
本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1993-1997年间的信息技术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潘毛毛  赵玉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71-2182
互联网融合正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在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融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本要素配置实现的;互联网融合与人力资本结构存在互补效应,高技能人才占比增加强化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内部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在市场层面的融合程度低、质量差和高技能人才占比低、增速慢是当前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证据,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炜 《软科学》2016,(8):34-37
利用2008~2014年间两位码分类的中国工业分布滞后面板数据,在中间品三维框架下估计了中国工业技术差距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品使用效率快速提升、生产成本日益减小和创新能力的逐渐强化,美欧日韩FDI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而我国港澳台地区FDI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呈递减之势。只有积极制定和实施以低效率外资退出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化引资战略,善于利用外资的退出效应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才是提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各种稳健性检验印证了上述结果。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加剧的背景下,大企业主要通过设立企业内部创业投资单元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特别是获得外部创新来实现开放式创新战略。通过分析大企业创业投资战略目标,阐述了大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投资来实现外部创新战略以获取核心能力,分析如何有效管控大企业创业投资,针对中国大企业创业投资公司的特征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社会资本、信任与创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资本是信任的源泉,创业者在与资金供给方往复交往过程中建立个人信任。产业集群不仅优化创业者社会资本,而且使企业间信任机制由个人信任向制度信任转移。个人信任通过重复博弈使创业资金供需达成合作,制度信任通过增加欺诈成本迫使创业者履行承诺。政府应通过构建银企沟通平台、建立诚信档案、加强法规建设与支持行业协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解决创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业风险资本筹资是指初创企业以赢得风险资本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特殊筹资形式。从创业方案和创业者素质两方面分析了成功获得风险资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过程中涉及多阶段、多因素、多主体的动态风险估测困难问题,根据模糊数学评价原理构造了多阶段多层次风险综合估测模型。该模型在分阶段对风险因素及风险承担行为主体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各个阶段依次进行单个行为主体和多个行为主体两次风险综合估测,并通过风险评语经验量值的引入,计算出各个阶段的风险发生时对整个风险投资过程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对动态风险估测的实际应用。该模型能适用于类似的其他动态风险估测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研发投入相比,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备受争议。为此,采用我国1994—2012年风险投资、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和PLS回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研发投入等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较低,研发经费支出额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是风险投资额弹性系数的2倍。尽管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以专利申请量和注册商标量分别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风险投资额对注册商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各项机制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有必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研究技术进步在其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利用2000—2013年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以及索罗残差法测算了其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收敛性,并着重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以来的5年间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整体下降的发展趋势,但同时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而政府补贴、市场需求对生产效率的变化却起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我国产业政策亟需转变思路,作出调整,应重点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布,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高不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本文用对2001-2017年广东省21地市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来缩小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