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叶丁菱  许鑫 《科学学研究》2023,(6):1066-1075
企业科研人员掌握众多高价值数据,激励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利于释放企业科研数据潜力。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构建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意愿模型,使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和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企业科研人员开放意愿的细节诱因。通过模型检验发现,感知科研数据质量、感知科研数据价值和开放科研数据接受度对开放科研数据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科研人员学术年龄在开放科研数据接受度和开放科研数据意愿中呈现正向调节作用。通过诱因挖掘发现,数据制度、数据隐私、数据版权、机构要求等对企业科研人员开放意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拓宽了企业数据的开发路径研究,也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和融合创新提供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影响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意愿的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科研工作者们 的合作现状,促进科研合作的顺利实现。【方法/过程】运用文本分析提取出13个影响因素,并使用专家评分法选出6 个前因变量,分别是社会报酬因素、合作氛围因素、地域因素、技术因素、科研产出能力因素以及学术与人际网络因 素;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最后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流程探究了科研人员间科研 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结果/结论】通过fsQCA软件测算,结果表明,并不存在单一的核心条件来促使科研人 员合作,而是由多种条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并形成由前因变量构成的3种影响结果变量的组态,分别是以人际 网络驱动型、社会报酬驱动型、科研产出能力及合作氛围驱动型为主导的组态。【创新/局限】明确了科研人员间科 研合作意愿并不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并确定了核心因素;但因受问卷量的限制,可能导致“有限多样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网络规模、密度、节点位置等,以及探究其对学术合作联结路径、科研信息沟通速度和扩散范围的影响等问题。研究表明,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合作现象普遍,科研信息的交流传递以合作网络结构为基础,但合作网络紧密程度偏低。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科研人员的学术控制力,处于关键节点的科研人员主要来自高校。要提高对PM2.5污染控制能力,需强化重要科研人员之间和不同机构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67852篇科技文献作为数据样本,并以论文通信作者作为主导者,构建国际科研合作主导网络。在此基础上,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综合考虑网络的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网络内生机制层面,互惠效应与传递效应正向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主导关系的建立;在网络外生属性层面,国家科研实力与收入水平正向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主导关系的建立,地理邻近性及语言邻近性对科研合作主导关系无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可对全面理解国际科研合作的演化进程提供借鉴,对深刻理解国际科研合作的形成机理进行有益补充,也可为科研人员寻求合作伙伴、顺利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科研人员之间的项目合作关系,研究科研项目合作网络的人员组成特点、学科特点,并挖掘隐藏在网络中的科研团队。首先,基于科研项目数据集,通过计算人员项目之间的余弦相似性构建科研项目合作网络。其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对科研项目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最后,将合并策略加入到凝聚子群分析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并的凝聚子群分析算法(Merge Cohesive Subgroups Algorithm,MCSA),用于挖掘隐藏在科研项目合作网络中的科研团队。实验分析了某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网络中人员合作的紧密程度与合作模式,核心科研人员的年龄构成,以及各个学科的发展趋势等情况,与典型的社群挖掘算法FN算法和LPA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合并的凝聚子群分析算法挖掘到的科研团队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运用动态网络分析法,以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2017年综合指数排名前五的学者为核心构建的科研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7年间学者们参与的国内期刊论文为数据样本,构建含期刊论文影响因子权重的合著网络和关键词网络,从网络总体结构、整体属性和个体属性三个层面系统揭示不同领域高绩效科研合作网络潜在的共性特征,并按照时间段划分探究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科研合作网络具有整体规模大、平均聚类系数高、平均路径长度小、研究人员与关键词流动数目大等特点。以上研究结果可映射出实际的科研合作网络所具备的特征,对揭示高绩效科研合作网络隐含的共性特征具有理论意义,可为人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对于协同创新战略规划、组织引导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等措施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界科研合作动机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内,尚未见有人从微观层面研究科研合作。国内已有的科研合作研究文献中,没有一篇是关于合作动机的研究,对个体科研人员之间合作的形式、效果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我们从个体科研人员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开放性问题的问询,了解到科研人员合作的动机、形式、效果,以及科研人员对科研合作的看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尹聪慧  蒋一琛 《科技通报》2021,37(5):104-11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研人员全力开展科研攻关.对当前研究态势的清晰认识及对合作研究网络的分析能够为疫情攻关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有益的支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新冠肺炎的研究结构及引文知识图谱进行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合作研究网络,分析网络结构、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研究发现:中国研究机构发文总量最高,高被引文献最多;新冠肺炎合作研究网络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但网络较为松散,凝聚度偏低.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香港大学在合作研究网络中承担关键角色.网络中形成了大量紧密协作的子群.  相似文献   

9.
刘晓婷  黄颖  李瑞婻  张琳 《情报科学》2022,(12):170-180
【目的/意义】识别科研合作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所具有的异质性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丰富科研合作模式识别方法,进而推动科研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内聚耦合视角,从科研团队的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两个维度来识别科研合作模式,由此划分为低内聚低耦合模式、高内聚低耦合模式、低内聚高耦合模式以及高内聚高耦合模式四种科研合作模式,并从网络指标、研究绩效、优化路径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科研合作模式所具有的差异性特征。【结果/结论】结果发现,高内聚低耦合模式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在“小圈子内”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高内聚高耦合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研究绩效和个人研究绩效;此外,可通过两条优化路径实现科研合作模式的优化发展。【创新/局限】基于科研团队的内外部合作,提出科研团队“内聚与耦合”合作模式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过程,但合作模式的细粒度探究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网络论坛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以小木虫论坛为例对网络论坛中的科研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论坛中参与者的科研合作诉求、科研合作行为、科研合作效果、科研合作保障机制等内容,并讨论这种网络环境中的科研合作行为对科研活动及科技创新的影响,最后提出学术网络论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外部研发合作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元素和组合范式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会影响其外部研发合作的效能。基于知识组合的视角探究不同类型企业外部研发合作,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研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特征(知识组合能力和知识协调成本)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年—2017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合作;企业知识组合能力会抑制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企业知识协调成本会减弱企业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对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成员组成了合作网络。本文检验了科研项目负责人网络位置对项目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合作网络的创新能力处于行业不同水平时,该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数据,结果表明,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网络中心度对项目创新有正向影响,结构洞数对项目创新有倒U型影响。相比较合作网络创新能力处于行业高水平,当其处于中、低水平时,项目负责人网络位置对项目创新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结论不仅完善了网络位置对创新影响的相关文献,验证了我国提出项目负责人制进行项目管理的正确性,也对项目负责人制定管理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飞  毛进  李纲 《情报科学》2022,39(1):166-175
【目的/意义】探究国家之间科研合作的倾向性、不平等性及空间集聚模式,为促进国家间科研合作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过程】以 WoS中 1978-2018年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合著文献为基础,通过合作强度、合作强度相似度 反映合作的倾向性,基于基尼系数提出合作不平等性测度指标。同时借助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科研合 作的空间集聚模式。【结果/结论】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集中趋势;合作不平等性与合作频次呈递 减关系,合作频次越高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地位越趋于平等;全球范围的合作强度与合作广度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 欧洲与北美形成了两大科研合作的高-高集聚区,非洲形成了多个低-低集聚区,而亚洲形成了多个低-高或高-低 的异质集聚区。【创新/局限】本文相较地理距离更进一步探究了科研合作的空间相关关系,后续研究中将加入时间 维度分析科研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Biotechnology entrepreneurial scientists and their collabor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体的科学家合作网络基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莉莉  韩传峰  刘亮  曹吉鸣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468-1475
基于复杂网络构建科学家合作网络并分析其全局结构特征,是理解科学家间合作机制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实际上,辨识其局部结构可以进一步增进对合作机制的理解。基于复杂网络局部结构研究的前沿理念和方法——模体,构建并辨析若干大型科学家合作网络的基元特征:模体特性、子图浓度以及子图自下而上的组合机制。研究表明不同领域科学家合作网络的模体与反模体形式具有共性特征,网络的子图相对浓度则因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合作强度及网络发展程度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此外,科学家合作网络具有相似的自下而上构建机制。研究提供了基于模体的科学家合作网络结构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以北京为案例,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的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分析国际科技合作相关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政府视角的两种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政府主导式和自由发展式。政府主导模式具体体现在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社会发展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和部分政府采购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大项目为平台的国际科技合作。此外的经济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应主要采取自由发展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incentives for collaboration shape collaborative behavior and researcher produ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EU-funded research networks. EU-funded research networks require researchers to collaborate as a condition for securing research funding. The presence of research funding, therefore, may influence collaborative behavior. Our approach involves isolating the effects of funding, collaboration and previous collaborations (prior to funding) on research output, and examining how the pattern of collaboration affects research productivity over time. Employing a panel of 294 researchers in 39 EU research networks over a 15-year period we find that while the impact of funding on productivity is generally positive the overall impact of collaboration within the funded networks is weak. When we delineate between pre-, during- and post-funding periods, however, we find some important differen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funding, collaboration did not lead to an increase in research production. In the post-funding period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number of collaborations decreases within the network, the impact of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ivity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llaborations formed to capitalize on funding opportunities, while not effective in enhancing researcher productivity in the short run, may be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effective collaborations in the longer ru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collaboration patterns of university faculty.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are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policy analysis insofar that they have become the predominant policy response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mands that have not been met by extant institutions, including academic departments, private firms, and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Specifically, these centers aim to organize researchers from across the disciplines and sectors which, collectively as a research unit, posses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apacity relevant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goals of the sponsoring agencies. In this paper, we measure the productivity and collaboration patterns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 affiliated with a relatively large-scale and “mature”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to discern the effects, if any, of the center mechanism on individual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bibliometric data, the results from 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 affiliation with the center to be effective at enhancing overall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at facilitating cross-discipline, cross-sector, and inter-institutional productivity and collaborations.  相似文献   

20.
发明者合作网络中心性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作为组织知识管理的辅助工具与方法,在本文中被用来研究发明者之间的合作网络结构。通过对2006年世界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27 572项基本专利的33 480位发明者合作状况进行计量分析,绘制高产发明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形象地展示出世界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高产发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表明,该技术领域专利的合作率达到65.06%;高产发明者科研绩效与其在合作网络中的度中心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中国研发部门科研人员应加强合作、提高科研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