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寓言能通过简单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诸子散文中得到广泛运用。孔子作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经常被诸子用在寓言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在墨家的寓言中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道家的寓言中是道家思想的寄托者,在法家的寓言中则成为以严刑峻法来治国的法家代表。这种现象和时代背景有关,也和诸子异彩纷呈的复杂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格局,诸子学派纷纷借助具有影响力的孔子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在此过程中,先秦诸子从本学派的学术主张出发,对孔子的引征形成了颂美型、批判型、交叉型三种不同的情感类型。与先秦学术由争鸣趋向统一的发展轨迹相似,先秦诸子对孔子的引征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情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趋同。这种引征实践对孔子形象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提升了孔子地位。  相似文献   

5.
6.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各自的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的思想,勾勒孔子的形象。本文试图从历史典籍中进行梳理,还原一个作为“人”的孔子真面目。历史典籍中的孔子形象,犹如一幅素描画像,虽着墨不多,却极尽神韵,真实而鲜活。  相似文献   

7.
战国诸子之学不仅受到周代传统王官之学的影响,更注重从民间资源中汲取智慧的养料.民间智慧对战国诸子之学的影响随着战国诸子学术自身的发展而日益重要,这种影响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战国诸子著作中各类叙述性材料的具体比例,也对战国诸子学术精神风貌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铭先生新著《战国诸子概论》,文献扎实,学风严谨,注重利用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互证;论述时从容不迫,史论结合,知人论世,深入体察,多有独到见解;评价诸子时站在人民立场,具有世界眼光与全人类视角,坚持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战国诸子概论》是一部集文献学、史学、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等多学科研究于一身的学术力作,代表着战国诸子研究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陈亮 《考试周刊》2007,(49):137-138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研究孔子先师形象的特点,对于提升我国教师素质仍是非常有意义的。孔子用大半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育事业,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精辟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的教育思想与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拟就孔子的先师形象和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汉书》为东汉班固撰写,他将《史记》的体例运用到断代史的著作当中,并改《史记》中的"书"为"志",且首创了"艺文志",系统整理了西汉以来在目录学方面的资料。其中在《汉书·艺文志》总叙中提到《汉志》是对刘歆的《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隋书》为唐代的官修史书之一,由唐代魏徵、颜师古等人修撰。其中《隋书·经籍志》在自古以来的史学家口中一直是评价较高的,姚名达更认为其可以"媲美《汉志》,垂裕《四库》"。它首次将典籍分类明称为经、史、子、集四部,对荀勖、李充所标的甲、乙、丙、丁进行了更为明确的改进与发展。基于此,便将《汉志》中的"诸子略"与《隋志》中的"子部"典籍各类状况加以比较分析,从而找到诸子典籍以及诸子思想发展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多层重迭的土地所有制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转变 ,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总趋势 ,井田制、爰田制和土地私有制是这场变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杨书案的历史小说对古代思想家形象的刻划主要见于《孔子》、《孙子》、《老子》、《庄子》,四圣代表的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面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杨书案以开放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把历史的真实以及小说的虚构交织在一起,从历史文化氛围、人性的基本特性以及思想家智慧的形象化表现等方面,塑造出活生生的孔、孙、老、庄形象,让人从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比深邃和难以尽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浓厚的地域色彩、强烈的政治意识、执着的精神追求、空前的学术自由气氛等五大时代特色 ,对我国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中的策士凭着自己的智慧,在纵横捭阖的斗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他们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这主要是由于策士的依附性、策士的高傲性格、策士游说的艰险、策士间的内耗及悲惨结局使然。  相似文献   

15.
列举了战国科技在中国传统农业、传统医学、传统军事科学方面的优秀成果,认为战国科学技术同中国战国以前的时代相比是一次全面的飞跃,它在诸多领域为后来历代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出战国科技成就在中国科学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是《史记》中战国部分的主要资料来源,司马迁根据行文的需要和纂史的标准,对其采取了基本全录、概括改写等方法,使杂散于《战国策》中事件,更加条理、通顺、简洁,使之成为较为合理真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战国文化的多元与散文风格的初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文化的重辩特质是为诸侯之战及百家争鸣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其多元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之下 ,春秋的诗性文化没有得到光大 ,而形成文化的散文化趋向。同时 ,不自觉的散文发展轨迹 ,其风格的初建与作者的求真、思想方法及性情密切关连 ,于是有了战国特殊的散文现象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一)》共有12个介词,主要用来介引处所、时间和对象,也引进工具、方式和原因。出现在谓语后的次数略多于出现在谓语前的次数。介词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