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08,(5):38-38
主要项目简介 我国西南地区是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大部分为亚热带气候,生态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玉米育种和生产难度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和缺少优质、抗逆、高配合力的新种质是西南地区玉米育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油玉米研究是玉米遗传育种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高油玉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选育了一批高油玉米品种,但普遍存在抗逆性差、产量低等问题,优质和高产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8,(12):71-71
据东方网2008年6月17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国内外首个热带白粒高油含量玉米新品种——云端21。测试结果表明,云端21全籽含粗油脂6.06%、粗淀粉72.25%、粗蛋白7.66%、赖氨酸0.13%,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同时达到高淀粉和高油玉米标准的品种。云端21平均亩产达586.1公斤,较普通玉米“兴黄单892杂交种”增产13.8%,居2003~2004年云南省玉米新品种南部组区域试验10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油玉米的出现全面改进了玉米品质。该项研究持续20多年,创造了9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油玉米基础群体,平均含油量达到15.5%,培育了多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实现了我国高油玉米从资源到品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含油量从低到高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杆是养牛好饲料。本试验以密度、氮、磷钾等主要栽培因子探讨了高油玉米的秸杆栽培技术模式,并测定分析了秸杆的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等营养成份。结果表明,秸杆产量与籽粒产量模型基本一致,但对营养成份的含量变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7月9日上午,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召开,对云南省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科技成果,助推脱贫攻坚会上,副省长董华宣读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番兴明。番兴明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8,(4):32-3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着突出的地位。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多年、连续使用自330、黄早四、E28等6大骨干自交系,使这些品系和相关品种的配合力退化,抗性减弱,造成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灰斑病与弯孢菌叶斑病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给玉米育种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与灾害,限制了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及早认清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和抗病育种的重要性,加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扩增、创新与抗性改良,用新选育的多抗、高配合力、适应广泛的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来抵御各种病虫对玉米的危害,是我国育种工作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地区3种玉米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3种玉米油,对3种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3种玉米油的产率分别为:黄玉米4.85%、白玉米3.25%、黑玉米6.7%.分析结果表明,黄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黄玉米脂肪油的93.9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2.56%;黑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7种脂肪酸,占黑玉米脂肪油的89.7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56%;白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6种脂肪酸,占白玉米脂肪油的76.3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2.61%.  相似文献   

10.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确定了合成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400g.g^-1~600g.g^-1的高吸水性树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就RNAi技术在玉米抗病性、品质改良、转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重点评述RNAi阻断病毒基因表达,提高玉米抗病性;沉默代谢途径中的某些特定基因,提高直链淀粉或氨基酸的含量,改良玉米品质,农杆菌和基因枪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等研究.RNAi技术开辟了玉米遗传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聚合硫酸铁(PFS)为主凝剂、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化玉米淀粉(HQCC)为助凝剂处理城市生活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FS和HQCCS分别以200mg/L和10mg/L的复配浓度、pH值接近中性时混凝效果为最佳,CODCr去除率达到80%,色度与浊度去除率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14.
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讨论了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的遗传,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及玉米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玉米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5.
福建龙岩甘薯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大,而且全面、系统有代表性。在保存上采用独创的二段保存方式,利用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优良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6.
15份不同来源青蒿种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5份不同来源青蒿种质的株高、茎粗、茎色、夹角、节间距等形态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并以种质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形态指标为依据对15份青蒿种质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些种质材料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分类的结果基本反映了青蒿种质种间的遗传差异,且该方法操作性强,结果可靠,对今后高青蒿含量青蒿种质的选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我国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根据我国玉米研究概况,系统介绍了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地方玉米种质改良、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野生种质资源利用等各种创新途径。并且,对系谱分析、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等玉米种质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较完整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86451玉米新物种种质核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淀粉黏度参数间关系。方法:以华皖681(HW681)等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数目、表面积分布分别呈双峰、单峰与双峰曲线,其中体积分布曲线峰值出现在1.5、16μm左右,低谷值出现在3μm左右。以3、16μm为界限,将玉米胚乳淀粉粒分为小型(粒径3μm)淀粉粒、中型(粒径3~16μm)淀粉粒与大型(粒径16μm)淀粉粒。玉米小型、中型与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29%~10.35%、44.47%~8.05%和31.8%~46.25%;小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99.5%以上,中、大型淀粉粒仅占0.5%。可见虽然小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较小,但玉米胚乳淀粉粒绝大多数是由粒径3μm小淀粉粒组成。不同品种淀粉黏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与中、小型淀粉粒相比,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中大型淀粉粒峰值黏度、稀懈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