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岩  唐辉  唐军 《内江科技》2010,31(12):124-124,135
本文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明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概念;总结了国外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核心为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技术,并对这两项技术在我国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目前,已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地质特征的两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核心技术:陆相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上述技术在我国诸多盆地的勘探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葛星 《科技风》2012,(4):16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已称为主要的勘探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地震解释能够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携带的大量地质信息,结合测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能够对地下地质体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对地震数据进行属性分析来提取并优选与地质特征有关的地震属性能够克服用单项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所以对区域进行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4.
双台子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对双台子老油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辫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1)
本文首先对岩性地质油气藏勘探现状、前景及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应用原则进行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瑞有  廖静  韩光明 《内江科技》2011,32(12):113-113,63
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地震属性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崖城23-1异常体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展开说明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首先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和分布格局,再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异常体横向预测和烃类检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油气田的勘探方向逐渐发生着改变,从过去单纯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变为现在寻找较为复杂的隐蔽油气藏为主。由于河流相砂体的沉积特点,砂体厚度小,橫向变化快,纵向上交错,砂体描述难度大,含油气圈闭隐蔽性强,常规的解释手段不能有效发现,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展,因此我们采用地震反演的方法来提高纵向上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张泽慧 《青海科技》2009,16(3):44-46
本文在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潜山带深层领域,取得了潜山内幕4000m以下可储油、上覆千米中生界仍可成藏的新认识,进一步提出岩性控制裂缝发育、裂缝控制油气分布、尤其是具有连通性的大裂缝控制着潜山油气的富集且裂缝不受埋深影响的新观点,由此得出了潜山带整体含油的新思路,从而拓展了潜山勘探的领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11.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油气勘查地球化学通常称为油气化探,主要应用地球化学原理,通过物理化学测试方法,探测埋藏于地下几千米的油气藏中渗漏出的微量烃组分及由此引起的其它地质一地球化学变化,来确定地下油气藏的位置。这是一种快速、廉价和直接的油气勘探手段,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充满着巨大的魅力。许多仁人志士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在微渗漏理论研究、新的探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进展。这些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在油气勘探领域引起一场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球火山岩内或火山岩周围的油气藏分布情况显示,火山岩的分布对油气藏的勘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火山岩的分布,构造,物性,岩性以及构造演化过程等的分析,本文探讨了火山岩的分布对油气藏的相关作用,充分的揭示了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的主要特征,为今后勘探火山岩油气藏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油气的勘探过程中,地震波在地层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对于研究地下地质的构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岩石弹性常数、岩性、密度、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埋藏深度、孔隙度和含水性。然后探讨速度场的建立以及在对岩性解释中的应用,以此来寻求更为合理准确的勘探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宏亮 《内江科技》2008,29(4):109-110
红柳油田是一个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性-构造油藏,主力含油层位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目前已进入高成熟度勘探阶段,隐蔽油气藏勘探成为勘探公关的主要方向。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波形相位特征、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综合研究储层发育,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学刚  孔磊 《内江科技》2013,34(4):32-34
随着新疆地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地质任务要求越来越高,以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任务越来越来多,而类似成1井东的大沙漠地区往往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严重制约了地震采集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成1井东、董2井北的激发技术研究,采用多浅井小药量激发、井检联合压噪等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7.
许晓凤 《内江科技》2014,(4):86-87,101
<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界的重视。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大量研究表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地下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8.
刘锐 《内江科技》2009,30(12):96-96,169
八面河油田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发育有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运聚成藏的模式一般为:沙河街组提供油源,油气以断层、储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油气做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油气藏。八面河油田地层纵向上发育有多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古生界的奥陶系、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新近系馆陶组,其中沙河街组油气资源量丰富,为该区的主要目的层,总结沙河街组的成藏规律对本区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艳玲  刘敏刚 《内江科技》2010,31(8):119-119,66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构造型油藏发现的几率越来越小,隐蔽性油藏比例明显增加,优质资源接替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利用模型技术、地震相干体、地震属性、测井约束反演、三维空间解释技术等技术,加强超覆地层圈闭、油气运移模式的研究,对地层超覆油藏的地质体沉积体系、超覆边界以及地层、储层展布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了对地层超覆油蒇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琨 《内江科技》2013,34(5):152+171
博兴洼陷南斜坡油气资源丰富,该区下第三系地层区域性向南抬升,与上覆馆陶组地层呈不整合的特点,综合运用钻井、测井、试油和试采、三维地震资料等信息,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和天然气、和油气藏动力学为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博兴洼陷南斜坡各级次地层不整合的形成机制、类型、分布特征及与其地层油藏关系,总结不同类型地层圈闭的分布规律与成藏控制因素,提出该区的勘探方向和滚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