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它的研发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探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机制建设,分别分析动力机制、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和监督服务机制的构建,以期为推动我国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它的研发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探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机制建设,分别分析动力机制、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和监督服务机制的构建,以期为推动我国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文章主要探讨上海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分析其制约因素,以期对上海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还存在投入相对不足,组织方式不够合理,供给机制尚不完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应加快制订完善相关政策,完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建立共性技术开发的体制保障,形成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撑体系,完善共性技术开发的金融体系,构筑共性技术研发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5.
日本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模式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技术能对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层次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按照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总结了日本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三种模式,并从政府作用、实施策略和研发主体三方面阐述各模式的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6.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水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共性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外部性,使得其作为一种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有效研发的关键。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服务性和支撑性的功能,研发共性管理技术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美英等发达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共性管理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国情与管理体制不同,但都建立了以"过程、任务、角色、产品"为核心,以"任务指南、操作模板、风险案例"等为辅助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比较美、英两国参与和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成效,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组织管理现状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论述政府在共性管理技术的功能定位、研发组织、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等环节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水平是决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流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共性技术研发的外部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的设计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的协同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的组织定位、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以及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流程的整合等6个一级指标及相关的18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建立了AHP和FCE模型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经实例验证,利用此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知识管理流程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信息资源管理与云服务融合的理论成果及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资源管理与云服务融合的共性技术体系,阐述其业务过程的内涵机理、共性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共性标准规范和共性技术引擎等共性技术实施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地开展相关行业信息资源管理与云服务融合平台的研发、实施、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月龙  杨柏  王琳 《科研管理》2019,40(5):164-174
通过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研发失灵根源的剖析,指出属性根源和规制根源是共性技术研发失灵的两大根源;据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行为演化动态,研究发现共性技术研发失灵是企业基于共性技术收益权衡的研发行为动态演化结果,市场机制下由于共性技术属性及企业逐利行为极易导致研发失灵;政府支持利于缓解研发失灵,相对补贴而言,知识技术支持缓解研发失灵更有效;据此,从产生原因视角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可能出现风险规避、知识外溢和投资替代的“供给失灵”及后续商业开发难、市场不良预期和投资替代“扩散失灵”,若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或方式不当还可能出现“政府支持失灵”。最后,从政府支持角提出缓解研发多重失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特征,分析指出当前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存在供给严重落后于需求之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研发供给为主导、产学研联合研发为辅助、市场研发供给为发展方向的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