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子中的用途也是相应有定的,但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起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人们称之为词类活用。然而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似乎较为常见,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这给中学生尤其在初学文言文阶段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如何识别名词的活用,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对  相似文献   

2.
§ 0.引言0.1本文旨在对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情况作一较为详细的考察.我们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三国志》和《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唐宋文举要》等书为主要取样范围,并辅之以有关论著,共得名词活用例2000余条.我们以此为材料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李国明 《甘肃教育》2002,(10):23-2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大难关。因此,掌握词类活用,并了解它的一些规律,才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探求语言规律,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师生感到头疼的便是词类活用,尤以名词用作动词最为令人烦恼。此问题一直困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位置在动词后面受动词支配或涉及的成分叫宾语,位置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叫状语,位置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用来补足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表达作用的叫补语。由于三者的位置,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所以,不仅古汉语宾语和补语不容易被区分清楚,而且宾语和状语也有弄混淆的。本文拟就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前置代词宾语和代词状语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之一,掌握好后,这类句子的翻译就不会出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句子,做一个分析:一、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为像什么一样。1.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2.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3.蜂拥大呼《明史·周顺昌传》4.倡优畜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7.
比较的方法是语言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通过对亲属语言的比较而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比较的方法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既能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比较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汉民族不同历史阶段使用的语言,二者  相似文献   

8.
一、一些成双成对的名词只有复数形式 常见的有:jeans(牛仔裤),headphones/earphones(耳机),trousers(裤子),clothes(衣服),  相似文献   

9.
一些现代汉语专著谈到句子成分时,几乎都断言补语不用名词充当.这个说法是值得研究的.因为一者,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客观存在不少名词充当补语的实例;再者,一些类似的语言现象,有的人在讲古汉语、近代汉语时,把它们看作补语;而当它们出现在现代汉语时,却又被说成另外的东西,这显然是自相矛盾。吕叔湘先生在其新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宾语还是补语?”一节中,说:“补语这个名称比宾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我们要做到对古文的理解准确无误,必须探讨和掌握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那么,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名词用如动词有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术界认为活用的词改变了词性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结合句子成分和语义关系进行大量例句分析,以此来探究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特点,从而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否符合"词类活用"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论名词何以用作状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用作状语”是指古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为目前古汉语各家及其著作所公认而无异议.但是,各家及其著述都没有申释名词何以用作状语的缘由.本文试图探究其原委,俾便讨教,共商学术之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语言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如何判定一个名词作了动词呢?下面我们从十个方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文言虚词“之”常常用在动词后作宾语,所以,宾语“之”前的名词就往往用作动词。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中宾语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功用法、名词的意功用法.名词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却有规律可循的,种种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手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名词及其活用的动词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从翻译理解的角度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统摄,本拟以先秦两汉语言为例,将活用动词的名词归纳为四个语义类型,即“对象结果类”、“工具方式类”、“处所类”、“时间类”,并从今人理解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名词短语作补语的一个特殊句式:(N1) V 了 N2 一 身体部位 (的) N3,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其句式功能是表达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情感。即说话人通过运用这一特定句式,表达对动作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的不满,有将责任指向主观上的施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凡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古今汉语名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基本一致,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一般情况下,现代汉语的名词不能直接作谓语或述语,为了修辞的需要有时可以临时充当谓语或述语,不过古今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古汉语名词作谓语;二、古汉语名词作述语;三、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四、古汉语名词作定语的特殊性,即名词作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这类语义关系比较特殊,显现为"动名之体"的定中结构。  相似文献   

20.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