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读西方著名学者安东尼·史密斯的著作<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概括性地考察民族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变情况.在比较其他民族主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史密斯认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能更好地把握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并指出不应从现代化和全球主义的力量中,而应在族裔共同体与族裔类型的历史与文化中找寻民族主义的力量与轫性.因此,作为世界政治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全球化远远没有导致废弃民族主义,甚至可能在事实上还加强了它.史密斯的论说被称之为"族群一象征主义",它对我们认识民族主义的持久影响是有相当帮助的.但是,民族主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事物,即便是史密斯的族群一象征主义理论也只是在某一特定领域、特定时空和特定假定下具有解释力.对此,应该对当代西方其他民族主义理论,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也要继续保持学术上的兴趣,并且在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工作中,坚持比较客观的理性分析方法和治学态度,避免研究工作的简单化和情绪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世界民族主义,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具体的历史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源型的民族主义和外源型的民族主义,前者是工业化和市民社会发展的内在结果,后者则是由西欧民族国家扩张和侵略引起的。古代中国并没有产生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狭隘的"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观念长期限制中国人的视野。从本质上说,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是属于外源型的,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对外部冲击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独具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经历了《言治》时期、留日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走向成熟。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民主主义的民族国家、改造民族性、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坚定民族信心,强化民族认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主张民族自决和联治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无产阶级化”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理性的民族主义,是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的民族主义,也是有强烈世界主义色彩的超越型民族主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对后世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代爱国主义对民族主义的精神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蕾 《考试周刊》2009,(35):47-50
一直以来,中国都提倡爱国主义和目际主义,而不提倡民族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变化日新月异,这就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本文作者根据对当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特征、表现的分析.认为我们应当从当代民族主义中汲取资源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强化民族国家意识,这对我国的完全统一、增强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走向真正的大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治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有两支:以明六社成员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和以<日本人>、<日本>同仁为中心的国粹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由启蒙民智向伸张国权发展,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启蒙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国粹主义作家从东方和日本传统中发掘思想资源,其代表冈仓天心系统论述了以日本为核心来统一亚洲文化的思想.大正文坛的民族意识日趋高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评论家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和当时流行的"支那趣味"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所揭橥的三民主义中最早出现的主张,他于中法战争之时,便决志倾覆满清,以民族主义为号召①。或许是因为最早出现的主张,此一于清朝末年所鼓吹的民族主义,直至民国初年仍未做进一步的发挥,以致在当时无法考虑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大主义之间的连环性问题②,较诸后来提出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诚如张绪心(SidneyH.Chang)与高理宁(LeonardH.D.Gordon)两位学者所指出的,民族主义在孙中山的思想里,实经过了长期演化的过程③。正由于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早出现的理论,长期的演变,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研究体现了以下几种范式,即西方中心主义--民族、国家一体化理论、文化历史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制度分析主义--民族性国家教育制度、问题主义--教育中的个人和国家关系,在这些范式中包含了民族主义的国家与教育发展理论。这种的提出是建立在知识基础和观念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社会主义:天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汉以来的文化是天下主义的文化,只是到近代以来,面对列强民族主义的欺凌,中国才不得不祭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在民族解放斗争胜利基础上所建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带有民族主义内核的社会主义,是胸怀天下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天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它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坚持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复兴四海一家的天下主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虽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启蒙者,但是其自身民族主义思想的确立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观念的角度来看,梁启超最初产生的是夷夏有别意识,但他后来却高举起天下主义及黄色种族主义大旗。经过理性的思考,梁启超最终依据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确立了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作为面临外压时的民族或被压迫民族的一种意识形态,对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整合学术界有关民族主义基本理论,并在宏观民族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和制约因素进行论述,以期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得以积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起至"二战"结束,德国先后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此间,在意识形态的激发下,"语言民族主义"亦起源于德国,并在德国先后演出了四次主要的扩张."语言民族主义"在德国的表现不仅导致了德国语言理论和"语言护养"的巨大变化,而且以充分的事实证明:语言上的认同对政治、种族文化和人类学等方面的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自18世纪末形成以来曾出现过三次高潮,无论哪一次高潮,民族主义都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战争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民族主义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在它面前,“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都黯然失色,当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发动战争,动员民众参与战争的工具以后,战争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其内涵有一个丰富完善的过程和从功利到理性的飞跃,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终极追求。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之所以能兼纳两种不同,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和个人特有的经历有关。在推翻皇权专制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今后处理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恢复民族精神"的强调,加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添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向近代民族发展和进步。其"反帝"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压迫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民族主义和高师院校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明 《教育探索》2006,3(8):105-106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影响,民族主义教育对于当前中国具有必要性。一直以来,中国都提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而不提倡民族主义。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也更有必要强化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根据对冷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现实情况的分析,我们应当从当代民族主义中汲取资源和教训,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理性民族主义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化领域表明自己态度和立场的观点和行动,是民族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化。从理论上阐释和分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正确估计民族主义的走向及其对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倾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