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踢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腿部技术,在跆拳道比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比赛得分的重要技术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后踢技术的概念、分类以及实用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跆拳道后踢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以后的跆拳道训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以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研究和掌握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为科学指导跆拳道训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特征明显,表现为整场比赛攻防次数多,时间非常短;攻防间步伐调整频繁,每次在6.9~7.19 s之间;这种持续爆发性肌肉用力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与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赛中的BLA和HR较高,表明糖酵解供能在跆拳道比赛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试及分析了23名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和有氧、无氧供能指标及反射时情况。结果揭示跆拳道训练对机体无氧供能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在训练中宜优先发展机体无氧供能能力,同时兼顾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反射时是跆拳道运动员极为重要的机能评定和选材指标,在训练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大量相关资料,阐述跆拳道运动中核心力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了解跆拳道比赛中核心区域力量及其功能,提出了跆拳道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手段,为跆拳道训练和比赛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瑛  宋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18-118,120
使用电子护具能维护跆拳道比赛的相对公平,是对跆拳道技、战术训练的约束和引导,也给世界各队重新排定座次提供了机会,但其在自身技术、对比赛的负面影响、引导和推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对跆拳道项目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建议:中国队尽快研究和总结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以便尽早适应,并在今后的比赛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竞技跆拳道的起源国,其跆拳道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也一直处于世界之巅。通过多次亲赴韩国参加跆拳道比赛和交流训练的体会,对韩国跆拳道运动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战术特点进行阐述,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边角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跆拳道竞技训练与比赛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认识到边角技、战术在跆拳道比赛中的重要性.阐明什么是边角战术,边角战术的重要性,边角对抗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边角区域对抗运动员的战术分析,竞赛规则对边角对抗时运动员战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跆拳道世界重大比赛进行分析,研究了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趋势制定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训练策略。研究认为:提高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水平需要从培养运动员击头的意识和信念;加强击头技能应用分析;强化击头技能的实战储备训练和重视击头训练中的安全问题几个方面着手,结合世界跆拳道发展趋势和我国运动员自身的能力特点,走出一条符合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弹震式阻力训练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系统阐述了弹震式阻力训练的原理、理论基础及与其特征相关的理论;提出弹震式阻力训练是目前跆拳道选手爆发力训练的最佳方式;并对跆拳道阻力训练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跆拳道的实际训练、比赛,教学及科研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上下肢的等速力量,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以及负荷前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特性的实验工作。并与优秀拳击运动员和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提示,路拳道运动员在日常传统训练基础上应建立一个新概念,即高度重视大腿后群肌群的快速反应和爆发力的素质训练,这对于中、低水平运动员更为重要。实验结果还表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安静时血清睾酮水平较高,运动后10min内保持高水平的LDH酶活性。LDH2运动后略有增加,安静时LDH3.4.5水平较高,运动后LDH。。活性增加。提示跆拳道运动员既要求有很好的无氧功能,又要求有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与体内血清皮质醇、胆固醇、宰酮等指标存在因果关系。提示路拳道运动员的选才和训练工作应注意这些相关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跆拳道馆是大众跆拳道发展传播的主要形式,在大众跆拳道的普及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道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的俱乐部发展形式。2)面向大众,强调跆拳道精神修炼和健身娱乐功能的发展理念。3)统一、明确、规范的技术体系和组织管理制...  相似文献   

13.
以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归纳法分析跆拳道精神所包含的儒佛哲学思想。古代花郎道为现代跆拳道的前身,主要受佛家理论思想影响,形成以“禁欲主义”和“克己思想”为主的花郎道十戒。现代跆拳道在继承古代花朗道佛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儒家“以仁为本,体用不二”、“天人合一”及“内圣外王”的理论,形成“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目的是挖掘跆拳道古代哲学理论,为其今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跆拳道是现代竞技体育新兴项目,自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成立以来,在全世界推广与普及的速度是惊人的, 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开展跆拳道运动,两届奥运会共获得三枚金牌, 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来分析现代跆拳道运动的 迅速兴起及目前我国开展的情况,从竞技跆拳道与大众跆拳道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对策方案,为今后 能更好的推动跆拳道运动在国内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运动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跆拳道运动赛事市场化进行可行性分析,阐述了跆拳道运动赛事的市场化发展现状、影响的因素和条件,借鉴中国散打王争霸赛成功地市场运作模式,运用体育产业学、市场营销学、赛事经营管理学等方法,构建了我国跆拳道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职业跆拳道联盟模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跆拳道推广人、经纪人的商业运作模式,探讨其特点,为加快跆拳道运动产业化步伐,实现跆拳道运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跆拳道运动赛事市场化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比赛中边角战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为对跆拳道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第12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决赛与历届世界原道锦标赛录像的边角战术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认为:边角战术是主动进攻的产物,边角战术的正确合理运用对比赛的结果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是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相关参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下肢力量不足影响启动速度;启动时髋部发力顺序错误影响到启动时程和提膝阶段支撑脚拉动的距离;还原阶段运动员重心加速度水平较低,导致运动员还原阶段时间延长。为不断改善技术,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了散打与跆拳道在技术和文化传播上的差异,并找出跆拳道在传播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因素,指出散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从而为散打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散打与竞技跆拳道运动训练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现代散打(作为比赛项目的散打)和现代竞技跆拳道(比赛跆拳道)两种运动在动作技术、对抗战术、精神训练以及传播范围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导致相应异同点的原因和内在化内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广东省跆拳道队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以足部、膝关节、肘关节部位最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挫伤、韧带撕伤、肌肉拉伤;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和准备运动不足。研究认不,从事跆拳道项目的运动若能完善动作技能,减少重复单一动作练习,以加强医务监督,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