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宗旨和核心。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性格、气质、智力、能力和才能方面都不尽相同,有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性,因此应把差异作为实施教育的基础和学生发展的前提。英语教学中,往往遇上一批天资聪明而懒于学习外语的“顽童”,他们通常是个性特征鲜明的学生。如何引导“顽童”们学习,我有一些粗浅尝试。一、要有真情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顽童”都比较讲义气、守信用,容易动真情。教师诚恳地与他们交朋友,征求对教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上约定俗成的内容非常多,这其中的有些符号和规定并非逻辑地发生,而是“毫无道理”。如果不经过别人或书本的告诉,可能他一辈子也创造不出来。对这些内容我们不妨采用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地“接受学习”。但不是所有约定俗成的内容都不可以再创造。比如本次话题提及的对“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但这样的再创造活动具有多大的意义?如果仅仅从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实现再创造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再创造,我认为尚显肤浅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段开荣 《成才之路》2009,(22):64-64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这是加拿大曼尼图巴大学心理学教授雷蒙德·佩里最近发表在 《加拿大教育》上的一篇文章。该文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 阐述了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在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问题。他特别强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能为力”向 “处于控制地位”转化, 其关键就在于帮助学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本人可以控制的诸因素上, 让他们认识到, 学习上失败的原因是可以改变的, 从而, 就会导致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期望、情绪和行动。这一点对处于素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甚有启发。此外, 他还特别告诫教师们, 要对作出有关学生们动机和自我价值的评论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 避免作出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的不良后果, 这一点对教师的忠告, 也十分中肯。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像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年青人喜欢探索的一个哲学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青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在许多青年中很有影响,有的人甚至把它捧为“社会主义现阶段最合理的人生观”。这种观点有些什么根据?这些根据是否能够成立?很有必要讨论清楚。 提出“主观为自已,客观为别人”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例外”,“人在实现自私目的的行动中,客观上也为别人服务着”。这就是说,只要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就一定可以为别人;为自己的主观动机与为别人的客观效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完全一致的关系。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的观点,也不符合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 ,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七年级刚开学不久的一次小测验后 ,当我拿着批过的卷子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涌过来开口的第一句话是 :“老师 ,我多少分 ?”我反问他们 :“你们自己觉得能得多少分 ?”他们大都摇头说 :“没想过 ,反正您会给我们评分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学生们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 ,可能也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反思和评价 .对于自己是否理解了知识、是否掌握了技能和方法 ,自己没有必要去思考 ,反正会有人告诉自己考试的结果 .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雨露:当你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雨露来啦!“乖孩子”和“好学生”可能为你赢得了不少的夸奖和荣誉,但你是否有那样一种感觉———有些压抑呢?这是因为你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实际上是在为别人活着,俗话说———活得太累!其实这并不赖你,是与你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们看看心理专家怎么说吧!心理专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尤其对于还是青少年的你来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期待着将来能够有所作为,能够梦想成真,步入成功的殿堂……解析成功与怯懦———名人经典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笔直平坦和一帆风顺的,这其中会有许多坎坷、会有…  相似文献   

9.
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一、研究目的“教师效能感”(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教师效能感”一词最早出现在70年代。随着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研究者们开始运用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效能感。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包含两部分: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某一行为可能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有的学  相似文献   

10.
刘荣 《教育艺术》2006,(2):60-6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入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曾公布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其中第七条原则是: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则会受到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现代语文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以德报怨”这一人们熟知的成语,历来被人们理解为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怨恨,即把恩惠施于跟自己有仇的人。  相似文献   

13.
曾子说:“吾每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自省的深入,即便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永远看不见的盲点,正如文中所言:没有哪个活人能直接见到自己的背部。换个角度看自己,也即以人为镜,从别人身上看自己的不足,这样也许更能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我一直很欣赏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准确而深刻地说明了这样的哲理:人往往难以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因为自己身处其中。我们需要时常换个角度来看自己,或是通过“外人”来了解自己。这能使我们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谁都不能说对自己或是对自己的小环境了如指掌。平时的行为习惯可能掩盖了许多东西,这些“暗处”的东西可能无害于己,也可能有隐患,也可能是“陷阱”。譬如学习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发展学生这个主体,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但是,有少数教学观念陈旧的老师往往给学生设计“圈套”,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答案,上课喜欢听异口同声的“是”、“对”。这其中有不少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者,少数肯动脑筋、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如果有异样的答案,可能引来别人的哄堂大笑,有时还会得到老师“你坐吧”的“恩惠”;课下做练习或作业,有不少的喜欢抄袭作业、给别人对答案者,如果有不同别人答案的或做题思路“古怪”的,有时也会得到老师的“重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摘     
谈谈与人相处的“三A”原则作者:乐趣老人来源:天涯社区在电视《百家论坛》节目上看见人大的金正昆教授演讲《与人相处的“三A”原则》,颇受启发,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网友切磋。“三A原则”就是三个以A开头的英语单词,其中文意思就是“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首先要能够接受别人,这是很重要的。当然接受自己所爱的人没有问题,有时想接受还接受不上呢。既然强调接受别人就一定要能够接受在常人眼里接受不了的别人,也就是说要能够接受批评和反对自己的人。我认为要接受别人,就需要全面认识别人,我们一般人都以为好人好接受,…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中学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除了具有心理上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职业中学在德育过程中必须探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一、职业中学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1、入学动机的多样化。职业高中的学生,在经过对他们来说是最严峻的初中升学考试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比较注意把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前景联系起来考虑。这种思想表现在入学初,就形成了入学动机的多样性。根据我们对八三级工艺美术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情况表明:填报了本专业志愿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成绩也比较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类  相似文献   

17.
心理Test “心无城府”可以是每个人的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别人会赞赏你的率真,但过分坦白却往往会令你吃亏。基于自保的防卫心理,我们应慢慢学懂不将心事和盘托出,这种“傍身之道”从第一天踏进社会便要学习。你是否已经练得一身“铜皮铁骨”、“刀枪不入”?测试自己在这方面的防卫程度,并平衡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吧!  相似文献   

18.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激励和激励的教育功能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促进者,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观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规律。教师所能做的是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见,未来的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人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人们的情绪是否稳定,人们工作、学习是否能保持高效率,这些问题全和心理有关.据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商(IQ)仅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情感的作用、意志品质、动机程度、人格力量、人际交往技能等情商因素(EQ)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此处的情商因素,平时我们习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何以对人的成功显得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情商中的每个因素,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行为均发挥着某种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