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教与学的关系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主张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统一起来。这种看法虽然摆脱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极端偏向 ,重视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与结合 ,但在具体表述上仍不完善 ,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 ,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教与学关系的表述问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以就教于同仁。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人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在教育史上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  相似文献   

2.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就有人提出“教师中心论”,但以教师为轴心,教学过程难以实现民主化,使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后来,实用主义教育家主张提出“儿童中心论”,但以儿童经验为中心,教学过程则过于民主化,致使教师主导作用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民主化,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由表演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化。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这里提出来以就教于同仁。一、正确处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中小学教育中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影响较大。然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存在的弊端。目前教育界吸收以上两种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统一的教育观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  相似文献   

4.
教与学的关系辨析固镇县教委盛丽娜关于教和学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论最具有代表性。“教师中心论”者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作用,所谓“师严然后道等,道尊然后民知教学”;持“学生中心论”者则认为,既然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很久,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论”而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正确理解,有助于揭示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章首先介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现有的主要观点,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接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指出主客体在关系中生成也应在关系中把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一种是“教学中心论”。这两种做法都不能使效果达到最大值,本文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基础,目标及衡量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墨浓的博客     
在教与学的“对立”中,教师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导。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教师在人格上是作为社会的代表;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作为人类共同的实践成果的代表;从血缘关系的痕迹来看,教师是代替了学生的父辈完成教学工作,是父辈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还是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教师像一个聚光镜一样,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学生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和具有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由注重知识本位转向注重发展本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一、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必须确立好“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无自主可言。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没有教师对知…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历史上曾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教师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认为学生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教师只有用权威去“压制”和“克服”它。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贬低甚至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只看作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看守者和助理者。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为适应现…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理论层面上,19世纪初,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师生关系中重视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作用,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杜威指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论 ,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 ,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直到克林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 ,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媒介 :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 ,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 ,这是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在这个三段论中 ,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 ,即何谓教师的指导作用 ?何…  相似文献   

12.
王如艳 《云南教育》2003,(27):22-23
目前,学校教育正由刚性、封闭性向弹性、开放性转变,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师生关系由权威、专制向平等、和谐、民主转变。在此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教学的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往往只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只是充当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在新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史上主要存在着两种主张,一种是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显然这两种论断都是比较极端的,我们所应该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对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范畴,师生角色关系的涵义从哲学层面讲不外乎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三,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不难看出,这三种情况都没有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必须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而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育学派”把教师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老师做题,有效应对考试;而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则把学生摆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作用,显然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主体的讨论当然要明确谁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史上对此问题的回答基本限于教师和学生二煮之间,而且,一直观点鲜明,争执尖锐。许多学者把教育主体观作为教育史上两大派别分野的标准。这两个派别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由此可见教育主体问题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中国教育理论界自批判了凯洛夫教育学体系之后,就没有人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观点了,但也无人公然向杜威学说表示亲善。当代形成的最具中国特色并通过教科书得以传播的正统观点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一 这个立论似乎已将教育主体表明了,可是,“主导”的补充又使主体附上了一层富有弹性的“辨证关系”。据教育学教科书讲,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能否成为教学过程的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成功的教学是建立在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上,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是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由教的中心转移到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