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2014,(17)
正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共十二帝,论品味雍正当为第一,其父康熙、其子乾隆的艺术品味都远逊于他。原因并不复杂,就是雍正登基前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心境来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45年的时间衣食无忧,只钟爱艺术,如不是天生愚钝,理应成为大家。清皇子们自幼读书可谓艰苦,寅刻(3~5点)陆续入书房预习,卯刻(5~7点)师傅入值,一般中午结束,也有拖至下午未刻(13~15点)甚至申刻(15~17点),一年只有元旦夏至各休一天。雍正在如此严酷教育环境长大,聪敏过人,不到10岁时四书五经已烂熟于心,其父康熙亲自授课时,看到四  相似文献   

2.
阎敬铭,陕西朝邑人,官至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是晚清著名清官,尤以善理财而名重于时。他在理财方面的做法与特点是:守正尚朴,严惩贪劣,重用廉吏;办事公开.审核精勤;量人为出,重在节流。  相似文献   

3.
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缮校是持续时间最为长久、花费人力物力最为巨大的工作。乾隆皇帝对此多次颁发谕旨,制订了各种政策,在缮录工作方面钦定抄录书籍的取舍标准,制定誊录的选择方法,谕令续缮江浙三阁全书;在校订方面严加监督,亲自翻阅进呈书籍进行校订,制订罚俸措施,谕令惩罚皇子。正是在乾隆皇帝的指挥之下,《四库全书》缮录和校订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蜀中遂宁出现了“席、黄、吕、李、张”五大文化世家,人才辈出,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席氏以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为代表;黄氏以明代工部尚书黄珂、女散曲家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书画家吕潜为代表;李氏以清初语言学家李实、榜眼李仙根为代表;张氏以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大诗人张问陶为代表.本文对五大家族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铜仁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 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  相似文献   

6.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他才华横溢,极善对句,天地万物、古今涛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关于纪晓岚和乾隆皇帝的故  相似文献   

7.
胤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二十三个儿子,按照清朝皇室规矩,皇子夭折,即不叙齿,康熙有些皇子早殇,所以排起行次来,胤禵成了康熙十四子。他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日,母为德妃乌雅氏,也即孝恭皇后,与世宗雍正帝是同母兄弟。他原名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时改名胤祯,雍正登位后,又复名为胤禵。抚远大将军康熙五十四年(1715)噶尔丹之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崛起南疆,扯起反清大旗。四月初,警报传到北京,康熙一面派遣右卫将军费扬古、西安将军席柱督师备战,一面又派散秩大臣祁里德吏部尚书富宁安驰赴前线,赞襄军务。八月。  相似文献   

8.
“师傅眼睛圆又圆,一拳过去少半边。大家笑得乱糟糟,皇上一哼静悄悄!”看过《还珠格格》的朋友应该记得小燕子在上书房上课的故事吧,上面这首诗就是她的一次课堂作业。纪晓岚师傅要求她写一首诗,于是她摇头晃脑吟出了这首“大作”。尽管这雷死人的诗和小燕子上书房的故事都是琼瑶阿姨的虚构,但皇子们在皇宫里上课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9.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钦赐一品出使泰国的外交使臣郭石渠郭石渠,字文渊,贵州思南县邵家桥凤鸣场(旧称阜民场)人。14岁中秀才,17岁以一篇《事君能致其身》的考卷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相似文献   

10.
翁同和     
翁同和(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热人,光绪帝的师傅,清末支持变法的官员.其父翁心存为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重臣,曾历任尚书、大学士等要职,翁同和于1856年(咸丰六年)会试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同年又充任实录馆协修,1858年主持陕甘乡试,充陕西学政,不久因病回京,1862年(同治元年)充会试同考官、山西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等.1868年被召入弘铸殿,为东西两太后及同治帝讲读,受到嘉许,1868年晋升国子监祭酒,1871年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875  相似文献   

11.
正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年间曾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  相似文献   

12.
<正>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一字幼玄、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他先后任明天启、崇祯朝翰林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赐谥"忠烈"。史载其为人"严冷方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市郊区张家台)人。生于嘉靖四年,死于万历十年(公元1525年——1582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予机要政务。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开始担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他执政时,能从明朝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对他的评价无论是当时或是后世,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人称他是“宰相之杰”,“旷古之奇才”;后世有人说他是“救时之相”,也有人赞他是我国历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而另一种评  相似文献   

14.
清代内阁     
清代内阁虽名为“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总钧衡之任”的中枢机关,实则清朝一代大政所从出,并不在内阁,而在议政大臣,后来则在军机处。清代内阁沿于明而不同于明。明初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诛胡惟庸,罢丞相不设,永乐以后,大学士以五品官(编修、检讨、侍读、侍讲等)入阁办事,品级远在尚书、侍郎之下,但兼尚书、侍郎则加官至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所以明中叶以后有首辅、次辅、群辅之分。清代则不同,大学士初为满一品、汉五品,嗣改汉为二品,后定满汉均为正一品。一般以授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拜相,实则大学士如不兼军机大臣,等于空的兼衔。考清入关前,设立内三院(内国史院、内弘文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后,废丞相不设,于浩繁的政务殊有不便,乃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当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任命情况,《明史》卷3《太祖纪》云:"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卷72《职官志》补充道:"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但同书卷136《刘仲质传》却记载刘氏在同一时间以礼部尚书任华盖殿大学士,这就不免使人设疑:明朝第一位华盖殿大学士,究竟是邵质呢还是刘仲质?  相似文献   

16.
康熙大帝共有子女55人,皇孙97人,康熙对子孙的教育特别认真,也特别严格。在皇子中,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人,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纨祷,他们都有一定的素养,有一技之长,其继承者雍正、乾隆尤甚。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在位间,取得了为后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作为一名统治者,唐太宗是优秀的,然而作为父亲,从贞观朝皇子们的教育成果看,他并不成功。文章以太宗的皇子们为对象,分别对太宗为教育皇子们而设置的机构、配备的师傅、内容、教育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众皇子情况纷繁复杂,文章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太宗诸子简介、太宗皇子教育、太宗皇子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8.
晋南很多市县的方言尊称“老师”为“师傅”,称呼“学校”为“书房”,把“毛笔”叫“生活”。“师傅”、“书房”和“生活”的说法是沿用古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越是使用频率高的意义越能抵御外来新词语的冲击。所以“师傅”、“书房”和“生活”古义的世代相传反映出当地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县人,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据《清史稿》《高安县志》载他在康熙时做过陕西学政,浙江巡抚。雍正时,拜文华殿大学士,并兼吏部、兵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乾隆时命协同总理事务。他去世后,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是清代康、雍、乾之世“思宠极人臣之分”的赫赫人物。朱轼是宗宋儒理学的。《清史稿》载他:“出督陕西学政,修横渠张子(张载)之教,以知礼成性,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婉卡在多特蒙德手工商会的师傅授证庆典上颁发了首批注明职业资格等级的师傅证书。按照德国职业资格框架(DQR)和欧洲职业资格框架(EQR)相关规定,通过职业教育途径获得的师傅资格被定义为6级,相当于本科毕业生。此举被婉卡部长称为"教育政策的里程碑",它"表明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等值,突显了德国师傅证书的含金量"。德国职业资格框架是由联邦和州政府牵头,由各社会伙伴机构、经济组织、学术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