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课前调查】苏教版二下系统编排了1到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的教学内容,其中,口诀的编制方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口诀蕴含的规律以及口诀求商的思路都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口诀学习经验,这些经验已成为他们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前置性学习,已经能够背出9的乘法口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我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强调生活化、实用化,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相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第1课《燕子》后能背诵课文。在初背阶段,我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1.能够比较顺利地背出《燕子》。2.能够很流利地背出《燕子》。3.在熟练地背出《燕子》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  相似文献   

3.
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是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练习时除要求学生按照乘法口诀表横着背、竖着背,熟记乘法口诀外,还可要求学生按积的大小顺序“想得数背  相似文献   

4.
要学好《有余数的除法》,必须熟记乘法口诀。教学前,拿出一定时间要学生背口诀很有必要。不但要会“按顺序背”,“任意指定背”,还要会“固定数字拐弯背”。比方见到“3”,要能背出一三、二三、三三、三四,……等口诀。“拐弯背”对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很有作用,应使学生人人熟练。另外,还可安排点填空习题,如()×5<16、6×()<41等,这是过渡到有余数除法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100页例1、例2 ,练习二十九第1—3题)教学要求1 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含义。2 熟记9的乘法口诀 ,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求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通过用不同方法编制9的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和创造性。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正确运用口诀求积。教学难点探求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及规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下面各题。3×4=8×3=5×4…  相似文献   

6.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理解“小九九”口诀表,能对口诀表横着背(从左往右)、竖着背,拐弯背。然而,由于表中45句口诀,全部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无论学生背得怎样熟练,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弊病:其一,在乘除法计算中,遇到需要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的口诀时,学生必须先在思想上把这个口诀转化为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口诀,然后,再从口诀表中选用,影响了计算速度。其二,学生只熟悉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乘法口诀,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思维过程中,都显得简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逆向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乘法口诀中注意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掌握规律,灵活应用乘  相似文献   

7.
学生以前学表内乘除法,运用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积和商,而学有余数的除法就不那么容易。为搞好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 安排准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课前,除安排“定数背口诀”(如三一得三,三二得六,三三…,三四…)外,还安排如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铺垫   1.口诀接力.   让学生齐背2~6的乘法口诀.(采用女生背口诀的前部分,男生背相应的得数.)   2.把口诀补充完整.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让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9.
乘法口诀是乘法运算最基础的知识。如果来法口诀掌握不好,只会背,不会用,这将直接影响各种运算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是非常必要的。一、重视来法口诀来源的教学,有利于理解口诀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赖杉 《四川教育》2001,(7):51-51
一、复习铺垫 1.口诀接力. 让学生齐背2~6的乘法口诀.(采用女生背口诀的前部分,男生背相应的得数.) 2.把口诀补充完整.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让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我想:它还真不少,而且数字又大,一定很难背吧!这时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样,微笑着说:“同学们,其实9的乘法口诀中有很多秘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能细心发现它的奥妙,就能很快地背出它们来。不信你们试试看!”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探秘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二)●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6、7、8、9乘法口诀的来源,背出6、7、8、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迅速地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②学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16.
一、乘法口诀在编排上的特点。教材把乘法口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简单的、相对好记的2-5的乘法口诀;第二部分是6-9的乘法口诀,中间穿插了除法。以往教材是按从2至9的顺序编排乘法口诀的。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标准》的要求,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把5的乘法口诀编在前面,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平时学生最喜欢用手指计算,一只手5个手指,两只手10个手指。这样便于学生感悟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具有一定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探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抓住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习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9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表内乘法”中的一部分。“表内乘法”这部分内容,教材都是通过加法计算推出口诀的。这样,只运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腻烦心理,死记硬背的口诀也容易忘记。怎样才能使学生牢记这么多枯燥乏味的口诀呢?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9的乘法口诀”这一节课,我尝试“曲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复习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谁能给老师背诵一遍呢?师:背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口诀我们是怎么得来的呢?生:是用加法推出来的。二、新授师:1-5的乘法口诀,我们用口算就…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思考"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因为之前有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历,所以很多教师在"7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往往"复制"了前面口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图意,顺次求出"1个7、2个7"至"7个7",接着试编口诀、记忆口诀,最后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样教学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因机械重复导致学习兴趣衰减。如果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编、会背、会用口诀,那么这种缺乏挑战性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乘法口诀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可学的。  相似文献   

20.
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例1(部编六年制数学六册80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积的定位法则和拨珠顺序,学会“乘积不满10”的一位数乘法。教学过程如下:一、基础训练1.累加练习。先指定一学生背“小九九”口诀,再让全班边背口诀边在算盘右边两档连加,即“一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