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浩杰 《下一代》2008,(9):38-39
"6·1"儿童节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节日,大山里的孩子也一样。就在今年的"6·1"前夕,我们校园里发生的这样一件和大山的孩子们有关的感人的事。5月2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学校的师生代表带着学习、体育用品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竞争力,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更是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密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学校办学规模明显萎缩,"麻雀"学校逐渐增加,师资困难愈加突出,留在乡村学校就读的特殊性儿童占比越来越大……诸多因素严重阻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本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多一门课程,多一个孩子"的理念,我们积极从课程...  相似文献   

3.
1988年出生的赵新远,已在大别山的乡村小学扎根两年。在这里,他实践着自己"自主学习"和"民主管理"的理念,让厌学的孩子爱上课堂,让害羞的孩子乐于表演,让备受爷爷奶奶宠爱的孩子学会做家务,让年纪尚小的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对于成长,赵新远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成长不是盲目的忙碌。我相信成功会跟随成长到来,而年轻人的成长首先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过去,"少年宫"是城里孩子的专属,农村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如今,随着"乡村少年宫"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同时城乡差距也缩小了,促进了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是为了缩小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当前乡村孩子仍然难以摆脱赖以生存的乡村环境,依然困于思想矛盾的"孤岛"中,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走出心理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正在宁夏海原县的一些乡村小学,普遍存在课外读物陈旧、更新缓慢、缺少童话等现状,孩子们只能借一些作文书、故事书"解渴"。这些书中几乎没有新书,随意抽出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页已残破,出版日期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另一本故事书定价2.5元,第一次印刷时间为1964年。落满灰尘的书架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摘自2013年7月16日《新京报》)城里的孩子早已眼花缭乱,在资讯过度的状态下不知该捧起哪本书来阅读,那些偏远乡村的孩子却还  相似文献   

7.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8.
汤勇 《生活教育》2016,(5):5-10
乡村,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经历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刷,她依然质朴得那样炫目,依然是远乡游子无法割舍的乡愁。青山依旧,太多乡村儿女的离开,仿佛带走了美丽乡村的灵魂。乡村的孩子,被奔向城市的父母留在了青山绿水间,从此他们便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梦想依旧,挂在眼角的,多是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思。乡村教育,在城镇化大潮中如何挺起脊梁?当人们为中国乡村的改变、为乡村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乡村孩子自小就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淳朴的民风、浓郁的乡情、多姿多彩的自然是乡野大地赐予他们的特殊礼物,也是他们丰富的潜在作文素材.只要把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把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培养起来,把他们写作的潜能激发出来,农作物、劳动工具、家养动物、劳动场面、家常饭菜、伙伴交往等都可以成文乡村孩子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教师要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必须用爱心欣赏每一位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乡村教师,更知道乡村孩子对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基于乡村、通过乡村、为了乡村的教育信念,立足乡土的教学信念.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路径有:自我激励和反思,在价值认同中铸牢信念之基;通过交流合作与研修培训,保持信念系统的生命力;注重乡土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凸显信念的现代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角色定位,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乡村笔记     
淮河岸边的洼地里,一株棉养育着6个棉桃。这些身体散发着清香的孩子,用青涩裂出生命的朴素,用河水的孤独装点着自己的孤独。落日,在醒着的梦里,一刻也不曾逃离。  相似文献   

13.
守望乡村     
之一   我是一名村小的音乐老师,有一次带着孩子们去中心校表演口风琴,中巴车在气派的校门口停了下来,孩子们开始惊叹了,“真漂亮呀!““真大呀!“……我想制止他们,可还是忍住了,农村的孩子,出来一次不容易,不扫他们兴了.……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我们这些乡村中学教师的工作艰辛和所承受的压力。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家庭、孩子需要照顾,我们也需要休息、娱乐放松心情,也有心里不痛快的事需要发泄,但因为我们是教师,这些在别人看来最普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福建教育》2011,(10):4-5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聚焦中国孩子的"幸福",并面向全社会开展征集《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7.
蔡明山 《武陵学刊》2022,47(1):123-130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情怀"可以弥补政策上的不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特别关注教师"乡村情怀"的培植,使乡村教师因"情怀"而扎根,因"情怀"而生理想.乡村教师的乡村情怀包括爱乡村生活、爱乡村环境、爱乡村教育和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其培植可以从道德升华与价值塑造、社会教育与政策保障、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环境提质与文化熏陶等方面着手;其培植效果则可以从是否有志愿下得去、留得住、扎下根、有更长远的思想认识、以及现实状态等多个维度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维尔学区的一位青年教师玛格·丽特有一句话:"我们这里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其中蕴含的意义,自然包括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应当是在明天有用的东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美国与美国人》一书中说:"我们要认识美国,不在他外表的耸天高楼,而是在他们早年的乡村里。"美国早年的乡村,孕育了独特的美国精神。在美国西部考察乡村教育过程中,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要认识美国教育,必须从关注西部乡村教育开始。我们重点考察了亚利桑那州的第二大城市图森市的学校。图森是西南地区的一个乡村化的城市,处于沙漠之中。从自然条件到文化传统,在美国西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杨永彬 《江苏教育》2012,(Z2):109-111
人物小传:宋玉伟,1978年从教,江苏省洪泽县共和中学教师。为了给农村孩子一片天空,他笑对平凡生活,坚守农村三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达28年。他为班级"学困生"舍弃小家,他给予病痛中的学生父亲般关爱,他用淳朴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了农村的孩子,病魔战胜不了他,下海进城诱惑不住他。为了从业的那一份责任,他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在他爱的目光中,一批又一批贫寒学子走上了成才之路。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在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进程中,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乡村教育都以城市教育为蓝本。我们的乡土文化正在这样的改革中悄悄流失。教育给予乡村孩子太多的城市思维,城市认同感,与此同时,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磨灭了乡村孩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对自身乡土社会成员身份的认同。乡村教育在进入现代化的同时也在被抛离自己的核心层走向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