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媒体环境舆论场域的理论视角来分析新舆论场的形成与消解。新舆论场的概念脱胎于传统舆论场,强调了新媒介技术环境下舆论场呈现的特殊性及其传播机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具体探讨了新舆论场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成与消解的过程和原因,指出新舆论场域是在传统舆论场与新媒体舆论场的互动中形成的,二者相互交织为新舆论场的快速形成与消解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新闻传播,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把新闻传播纳入法治轨道,首要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完善立法,建设完备的新闻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有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为新闻传播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但依然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新闻传播法。这显然不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常态。  相似文献   

3.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2010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举办世博会提出了六个确保的总动员令,其中一条就是确保新闻宣传有声有色。回顾世博大考之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到总书记要求的有声有色,根本出发点是要有为,也就是有所作为,牢牢掌握主动权;最终的归结点是有效,要有声势、上水平,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7)
舆论场的演化遵循社会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从舆论的形成到舆论场的发展都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舆论场结构演化的四个阶段:单核管制舆论场、双焦椭球舆论场、莫比乌斯舆论场、单核共生舆论场,分析了舆论场演化过程中的三步跃迁内在演化动力及驱动因素,为舆论与舆论场的引导与构建提供了理论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二代”“高干子弟”“西纠司令”“中信集团董事长”这一个个标签聚集了当代中国种种令人关注的元素。六十多年人生岁月伴随着共和国的一个甲子,孔丹几乎在每一个时期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谈及自己的际遇,孔丹屡屡提到一个词“裹挟”:“我这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事多半是被裹挟进去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普及,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以党报、党刊、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形成官方舆论场,并且形成了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新格局.本文从两个舆论场的议题形成到其相互影响的表征,探讨如何使两个舆论场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我国舆论影响力,引导我国舆论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产生、形成、传播的场所与环境,归纳了网络舆论场理论的演变过程,力图通过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舆论波"和"蝴蝶效应"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形成舆论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区域范围内,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而消除个人意见差异,符合集体意识,多数人有共同意见和想法,可以自由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场所。而网络虚拟舆论场则是由具有共同话题及兴趣的人们所组成的的网络场所。网络中的成员在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虚拟舆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日益走向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信息和新闻传播领域,因特网的应用更为世人所瞩目。于是,伴随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产生,就要进一步探究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虚拟舆论场形成的要素,比如:技术开发、网络受众心理、商业经济的发展、传播环境的影响;网络虚拟舆论场的特点,包括:交互性、开放性、全球性、个性化、时效性。在了解网络舆论场的大致轮廓后,就要对虚拟舆论场进行引导和控制,因为在网络虚拟舆论场里,会出现虚假新闻、色情信息、网络诽谤与隐私的传播,所以要从道德、政策、法律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声屏世界》2013,(6):18-19
近些年来,广电媒体不断在完善自身报道方式的同时,遇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舆论引导能力的弱化。弱化的原因很多,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主流媒体的边缘化引起。笔者承认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广电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弱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的冲突和悖离。国内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是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他于1998年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开幕前两天,新华社首条面向新媒体和非媒体用户的专线——新华社新媒体正式亮相.运行至今不过10来天,这条以"灵动、有锐度"为定位的专线已经拥有180多家用户,反响之热烈令我们始料不及. 在新媒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受众对新媒体舆论场的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看,新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传统媒体(即便是报纸,市民百姓也基本上爱看都市类报).新媒体如此重要,但新媒体的舆论场过去长期处于鱼龙混杂、杂音不断、主流成末流的窘境中.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主流媒体缺乏主动介入、敢于抢占的自觉性,"喂料"少、办法缺.今年两会前,新华社根据全社战略转型的部署,决定借两会契机、推出首条新媒体服务专线,为用户提供"灵动、有锐度"的新闻集成产品.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民间网络舆论场”改变中国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传媒业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传媒社会”的新时代。新媒体引导下的时代是一个泛在的时代。泛在时代的传播特点,往往是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具有网状和弥散性特点.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传播速度呈“爆炸”式,极易迅速产生集聚与放大效应,形成网民情绪高密度的舆论场,这已然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4.
15.
微博以全天候、无间歇、滚动化和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建构社会现实,成为当下用户最活跃、影响力最强的信息传播平台,为舆论的酝酿、形成与释放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社交媒体,微博正在改变着舆情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两个舆论场”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日渐暴露,但是官方及官方媒体尚未跟上变革的步伐,“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说法出现,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网络舆论场。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场一方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体借助自媒体发声,民间舆论场形成。个  相似文献   

18.
王建丽 《新闻窗》2013,(1):55-55
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形成 舆论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区域范围内,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而消除个人意见差异,符合集体意识,多数人有共同意见和想法,可以自由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场所。而网络虚拟舆论场则是由具有共同话题及兴趣的人们所组成的的网络场所。网络中的成员在现实中散布于各地,他们可以进行交流使大部分人达成一致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两个舆论场”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日渐暴露,但是官方及官方媒体尚未跟上变革的步伐,“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说法出现,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网络舆论场。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场一方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体借助自媒体发声,民间舆论场形成。个  相似文献   

20.
第一、“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更加需要新闻专业主义,更需要专业的对信息的梳理、整合、评价和呈现。“快”有价值,但不是唯一的价值。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随着信息的不断膨胀,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其实也不断升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