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女作家庐隐和白薇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性别文本,她们的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解构了现代妇女解放的神话。庐隐以敏锐的眼光质疑"五四"时期男性大师所建构的妇女解放话语;白薇的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在"革命+恋爱"的模式下书写了革命女性的幻灭和悲哀;两位女作家对女性身体疾病与死亡的反复书写则隐喻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妇女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妇女刊物,它紧密结合革命的具体形势和党的要求来做妇女工作,把妇女解放与劳动者的解放结合起来,开展最广泛的妇女解放运动。《妇女声》与中华女界联合会和平民女校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以中华女界联合会为根本,以《妇女声》为宣传阵地,平民女校则为二者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专门性副刊《妇女与家庭》为舆论阵地,关注、记录妇女生活,推动妇女生存状态的改变。《妇女与家庭》积极探寻中国妇女解放的途径,既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平等说与人格平等说,又从两性超越的角度提出了社会革命说,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祝福》写于1924年2月,发表于同年3月25日《东方杂志》上。它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十分关心妇女问题,在《彷徨》中,《祝福》,《伤逝》、《离婚》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从妇女解放这个角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鲁迅这样做是同当时的社会思想斗争密切相关的。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阵线,革命力量深入到农村,革命思想冲击着腐朽的反动势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就要到来。而北方却依然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退潮后,北京  相似文献   

5.
在旧中国,鲁迅对于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探索和为妇女解放而进行的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揭示出: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是整个社会的解放,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妇女解放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实现;妇女解放事业必须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结合,革命妇女必须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必须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它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同时,猛烈评击建设礼教,否定妇子片面贞操观,积极号召妇女冲破封建罗网,恢复独立人格,强烈呼呈妇女冲泱礼教大防,参与社会政治,尤其在十月革命之后,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探讨妇女解放道路,成为当时倡导妇女解放的主要阵地,对推动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及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这其中,也包括他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理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相结合,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不仅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也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结合。当然,在素裳和白华的塑造中,作者也贯穿了“革命”与“恋爱”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解放》中指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妇女真正彻底的解放必须是在整个社会变革之后,必须把妇女解放同社会革命融为一体,必须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回溯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分析其人物悲惨命运形成的本质因素和社会环境,能够更为清晰地理清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命运把控力与驱动力,为当代社会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以鲁迅先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明天》《祝福》《伤逝》《离婚》为原本,分析女性人物悲惨命运的始末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的同时,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也给予关注.五四前后,撰《战后之妇人问题》、《妇女解放与Democracy》、《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现代的女权运动》、《废娼问题》等文,探索并第一次正确指明了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根本道路,把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阶级和社会解放的大目标之下,一方面使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实现了妇女性别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良性互动,使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革命的需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完全出于女性的自觉,还出于革命的客观要求.而革命队伍中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婚姻关系、革命和家庭角色分工方面出现了冲突,凸显出妇女性别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倡导的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创办的《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内容上提倡新的健康生活理念、新的婚恋家庭观、积极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在办刊特点上体现着传统与新潮思想并存、注重妇女的自我批判、注重内容的实际化充实化等;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广大妇女积极支援革命战争和参加生产建设,她们迫切要求解决孩子的教养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早在根据地成立前夕的1927年9月就明确提出“建立一般未达入学年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利增进社会教育和为解放妇女的目的”。为了妇女解放和教育好革命后代,于1934年2月21日由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下简称《条例》),这是红色政权下第一个托幼文献,是我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同时代其他类型的妇女解放运动相比,有着结构性的差异。推动这一运动向前发展的动力,是革命动员的现实需要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之间的重合。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革命动员式的方法和路径起着主导性作用。这一运动所造成的实际后果,也与革命动员有着根本的联系。从动因、方法路径、后果三个方面的考察中,可以发现"革命动员"是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中最基础性的因素,这一因素支配着运动的框架和方向,使之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这种革命动员型运动特征,对中国妇女社会角色变迁和中国社会变迁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集中讨论了中国革命前途等问题,但对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国际却没有给予过多的意见。中共在共产国际干预不大的情况下,独立制定了中共成立以来最详尽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总结了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经验,对六大之后的中国妇女运动作出明确、有效的指示,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时代大背景下,妇女解放受到格外关注.《大公报》的创办人英敛之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人士,他利用《大公报》积极宣传变法,反对专制,讨论妇女问题.本文以20世纪初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为视角,研究舆论界对妇女解放“反缠足运动”的倡导和支持,以窥当时妇女解放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妇女解放运动是一个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进程,这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富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的比较中可以得到验证。《美狄亚》和《窦娥冤》这两出古典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反映出古代妇女的复仇意识及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从娜拉和简·爱两个离家出走的妇女形象中可看出近代妇女人格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萌发。从近代和当代两个世纪的两部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薇拉和林道静,看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的真正出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下,妇女解放面临着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胡燕 《现代技能开发》2010,(Z1):198-199
《看护学教程》是中国第一部护理学教科书,其译者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秋瑾为了争取妇女解放而大力倡导女子教育,她本人身先士卒,远赴东瀛求学。《看护学教程》就是她在日本游学期间所翻译的西方护理学书籍,成为我国第一部护理学教科书,对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这部教材的序言中,秋瑾用言简意赅的话语表达了她对看护工作的理解,并体现了呼吁女子受教育、求得独立与解放、为国家兴亡尽职尽责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没能使中国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争取妇女解放的事业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妇女解放的一系列观点,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若名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在身体力行妇女解放斗争实践的同时,在理论上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她的妇女解放思想深刻独到,集中体现在五四时期所著《“急先锋”的女子》一文和留法勤工俭学时期所著《现代的女子以怎样的解放为满意?》一文。这两篇文章是中国先进分子论述妇女解放问题的代表性著作,在中国妇女运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