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灌园叟晚逢仙女》是高中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文章,属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中其他三篇小说是《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明湖居听书》,每一篇都很有特色,或以人物见长,或以情节取胜,或以语言增彩。如果以情节、人物、语言中的一方面去阅读分析《灌园叟晚逢仙女》,那么,它跟其  相似文献   

2.
典型人物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要创造成功的典型人物,就需要进行典型化。只有进行了典型化,人物才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充分的的共性。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就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秋先的可爱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灌园叟晚逢仙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篇名作。白话小说初盛于宋,再盛于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于明天启(1621—1627)时,因“贾人之请”将其所搜集的古今小说选一百二十种先后纂辑成书,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后人简称为“三言”。它是我国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作品的总集。《灌园叟晚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名篇,篇幅较长,自学时,切莫搞为“古文串读”,疏通文字障碍,可循“古典”“白话”之迹,重点解决文言词语和市井口语,如:文言词语:浅斟细嚼;奸狡诡谲;龌龊:但;红中间紫;苦厄;曷不戮力击之;撤然.市井口语:假饶;扭妆了幌子;倏尔;矬西;蜗窄;‘骨笃:抢白;不争.导读提纲1。作品主人公“灌园叟”具有哪些性格特征?“灌园叟”与张委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及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这篇课文选自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之一《醒世恒言》第四卷。它同“三言”中的其它优秀小说一样,具有精熟的艺术技巧和精华与糟粕掺杂的思想内容。在选人教材时,已将许多不健康的情节删去,使小说相对集中。有了积极的主题。因此,教学本课,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思想归纳和技巧分析,而要指导学生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正确地把握课文主题。高三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选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编“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解放后曾改编成电影《秋翁遇仙记》。明代中叶,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为中国古代小说开拓了以描写世态人情为对象的广阔天地。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相似文献   

7.
《灌园叟晚逢仙女》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研究。 (一)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及作者写作意图应该怎样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但不宜过多,如介绍作者时,指出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明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博学多能,编过不少书,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方面。《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本文选自《恒言》。作者在《恒言》自序中说,写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小说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当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世界观的局限,他想用以教育人的作品,并不全是进步的,所以读时应该批判接受,教师可不必引导学生去阅读《三言》。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时代,劳动人民普遍受着封建官吏和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压迫。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因此,作者在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而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8.
《灌园叟晚逢仙女》是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风格及话本小说的历史传统,运用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基本笔法以及诗文并茂、韵散结合等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灌园叟晚逢仙女》(以下简称《灌》)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认识价值。小说紧紧围绕着花农秋先与恶霸张委之间的斗争——护花保园与毁花占园的矛盾组织材料、展开情节,为读者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秋先的善良、花仙知恩图报的美好人性与张委的丑恶灵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于这一动人的故事,究竟如何去理解它的主题和思想价值,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有关提示和教学参考是这样评价的:小说通过恶霸豪绅张委迫害秋先以及花仙帮助秋先惩恶扶善的故事,反映了官绅勾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灌园叟晚逢仙女》为例,从翻译的性质和标准入手论述了译者必备的素质,认为译者应当具有扎实的语言修养、丰富的非语言知识以及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旭东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69-70,74
现代汉诗英译,就是要用英文来表达汉语诗歌的意义与神韵。它是一种双语互换活动,自然要求译者精通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要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同时,要讲究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里《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主人公秋先,平素嗜酒,在辛勤劳作之余,常常“将着一壶酒儿”,“在花下独酌,自取其乐”。秋公的小日子,过得满不错。然而,卒读全篇,不禁令人犯疑:此公喝的是谁家的酒?是自家的吗?不是。秋公哪来的钱!他一无老本可吃——只有“一所草房”。家底很薄;二无田产收入——“数亩田地”早已“撇弃”;三无种花所赚——虽然有一个大花园,但由于爱花成痴,不仅“生平不折一枝,不伤一蕊”,从不卖花,而且若见别人有株好花,或是“小厮们要拆花卖钱的”,他反而还要掏钱买花、赎花。那么,喝  相似文献   

13.
埃兹拉·庞德无疑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也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焦点。研究庞德要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探讨庞德的翻译目的以及这一目的对他的诗歌翻译形式和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菜肴名称的翻译对于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分析中式菜肴名称语言的特点,以探讨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明丹  陈彧 《海外英语》2013,(3X):155-156
导游词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里面富含众多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导游词的英译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导游词的文本类型和特征。通过选取例证并对例证进行详细地分析,建议在旅游翻译中,宏观上应分清旅游文本功能,遵循以交际翻译法为主,语义翻译法为辅的原则。微观上探讨如何根据翻译原则灵活地采取删减及改写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以明清散文《板桥杂记》一书的英译为例,探讨古文英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笔者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针对古文英译中遇到的难题,借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取了增删重组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流畅、易读。  相似文献   

17.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决定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中国人以整体、崇古、辩证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美国人则以瞻前、分析、逻辑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中文菜谱和英文菜谱的命名方式必然产生影响。从思维方式分析中文菜谱和英文菜谱的命名,可以更好地指导中文菜谱英译,加深美国对中国文化了解,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决定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中国人以整体、崇古、辩证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美国人则以瞻前、分析、逻辑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中文菜谱和英文菜谱的命名方式必然产生影响。从思维方式分析中文菜谱和英文菜谱的命名,可以更好地指导中文菜谱英译,加深美国对中国文化了解,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例典型问题翻译案例的分析并纠正其谬误,探讨了词语、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强调了翻译不仅需要语言能力及翻译技巧,更需要编译者具备极强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