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酒是人们常用的饮品,但是过量饮酒所带来的危害呈现上升的趋势,酒精中毒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引起全身各脏器代谢和功能异常.详细阐述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中毒机制.  相似文献   

2.
适量的饮酒对身体有好处,然而过量的饮酒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酒精的毒害作用会随着酒量的增加而加重。所以了解自己应当饮多少酒、控制酒精的摄入量是很必要的。 因为每种酒的酒精含量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只能以纯酒精的量来讨论饮酒量的多少,一般而言,男性每周不超过170克酒精,女性的安全量较低,一般不要超过110克,这是由于女性体重一般比男性低、体内脂肪的含量较高的缘故,而且酒精在脂肪当中无法分解,因此,等量的酒精,在女性的血液当中浓度会较高。在您自己进行计算时,可以通过酒瓶标签上注明的酒精含量进行计算,例如:假设啤酒的酒精度为3.5%,那么男性的安全量就是170/0.035=2000克的啤酒,也就是相当于2升左右的啤酒。 (《中国妇女报》2001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3.
新春佳节,合家团聚,餐桌上总摆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既能增加节日气氛,又能一饱口福。但是只顾狂饮暴食,而忽视饮食卫生,便会“病从口入”,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欢度春节期间,要讲究科学饮食,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饮酒莫过量。节日会聚,亲人团圆,至朋相会,适量饮些酒,既能舒筋活络,又可助兴,增添节目欢乐气氛。但饮酒要有空制,适可而止,千万不可“一醉方休”。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是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硬  相似文献   

4.
刘根生 《生物学教学》1997,(11):42-42,2
“酒逢知己干怀少”、“酒能解千愁”……我国历代人对酒的是非曲直早有评论。笔者从另一角度谈谈不同人种对酒精的耐受性问题。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即乙醇)。人体对酒精具有~定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与遗传基因表达和调节控制有关,而且不同种族和个体也有差异。临床资料表明:酒精敏感者.当摄食0.3~0.5毫升/千克体重乙醇时.会表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温度升高,呈现面红耳赤、甚至出汗、大脑兴奋性加强、小脑稍有失调、甚至引起低血糖等症状出现。在各色人种中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黄种人中有SO%为敏感者、黑…  相似文献   

5.
苏轼酒量不大,但他常常饮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饮酒,是为解闷而饮,为适性而饮,为创作而饮,为治病而饮,为应酬而饮。  相似文献   

6.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料,但过量饮酒要引起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更易形成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和肝硬化。就孕妇而言,还会造成胎儿性乙醇综合症,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反对酗酒,劝阻长期大量饮洒,对于保证人民健康是极为必要的。因此,了解乙醇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无疑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正常人饮酒后,乙醇在胃和小肠上部迅速被吸收(胃30%,小肠上部70%)。被摄取的乙醇,90~98%在肝脏中被代谢,剩下的2~10%由肺和肾脏排出。人的乙醇代谢率,从其在血中浓度的消失率来看,为100~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成瘾者有逐渐增多趋势。长期饮酒形成酒精依赖后,突然断酒或急骤减少饮酒所引起的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酒精戒断综合征。该综合征常发生在酗酒者因某些疾病或意外被迫断酒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人们在饮酒赞酒的同时,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10.
首先.王芸老师写出许多关于酒的题目,然后.全班同学挑选出六个题目.最后由六个组长从这些题目中选出各个组所调查的对象、我们组组员都想到“过量饮酒的危害”.因为.在我们鄂旗喝酒的人随处可见.由酒引起的交通事故、家庭纠纷频繁发生、相对来说,这个内容比较容易调查,由此.我们决定选择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酒精的耐受性有种族和个体的差异,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由肝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所制约,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的活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很高,进入人体内的酒精立即被分解成大量的乙醛。乙醛在体内堆积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出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皮肤温度升高等一系列"酒喝多了"的症状;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活性也很高,那么由乙醇生成的乙醛很快就会被氧化成乙酸,失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双宾语句式,它的两个宾语同前面的动词分别构成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饮”的宾语有两个:“赵盾”和“酒”,意思是“使赵盾饮酒”;动词“饮”对间接宾语“赵盾”来说,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相聚时饮酒,独自一人时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还要饮酒。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似乎就喝得越多,诗做得就越多。杜甫也是豪饮“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自居易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无论“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无不嗜酒,却也是个个才气纵横。诗与酒几乎在所有文人的生活中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与酒     
从此,苏东坡饮酒“不尽器”, 饮酒到量,任人劝酒,决不干杯。苏东坡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他还在《洞庭春色》中说, 酒是“钓诗钩”,又是“扫愁帚”。《苏  相似文献   

17.
上古时代有"酒池肉林"之说.对于"酒池"真相,今人存在误解.夏桀、商纣所谓"以酒为池",蕴涵上古饮酒遗俗,"酒池"只是添入酒的水池.由于群聚饮酒,集合众人共饮,人数一旦增多,远古"汗尊而杯饮"的小坑,不能满足需求,到桀、纣手上,依凭王权,发挥"创造力",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这便是"酒池"的历史真相."酒池"从真实历史到传闻历史的演变,转捩点是两汉时期.两汉以后,史籍对于"酒池"记载,分为两条主线:一条引述历史借鉴,尚存史事意味;另一条夸饰宴饮丰盛,成为文学修辞.  相似文献   

18.
饮酒常识     
黄酒、葡萄酒的饮法黄酒传统的饮法 ,是温饮 ,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 ,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 ,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 ,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 ,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 ,盛行温饮。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 ,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 ,注入少量的黄酒 ,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饮酒时 ,配以不同的菜 ,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干型的元红酒 ,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半干型的加饭酒 ,宜配肉类、大闸蟹 ;半甜型的善酿酒 ,宜配鸡鸭类 ;甜…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20.
漫谈酒     
中国有悠久的酒文化.自古至今,无论是亲朋好友小聚,还是逢年过节大宴,都离不开酒! 酒是以淀粉或可发酵性糖为原料,先经过糊化、发酵,再浓缩蒸馏,就得到白酒、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如果不经过蒸馏,过滤后直接饮用的是葡萄酒、绍兴酒、啤酒等.总之,它们都是含有酒精的饮料,都可称为"乙醇饮料". 饮酒时,酒中的乙醇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