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培森  周鸿 《时代教育》2007,(9Z):11-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人格特质,大学精神产生于大学文化主体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其外部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大学之境”、“大学之人”、“大学之事”构成了一所大学“永恒的风景”。大学精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流变过程,需要时间去锤炼.需要历史的反观。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名义问题一直以来悬而未决,大大影响了人们封《大学》一篇的内容的正确把握。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对文中“大学之道”一句解释,认为将“大学”一词解释为“学问之大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 1.1“学能测验”的产生 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后一种占709/6左右.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通过全省统一进行的“高中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能测验”).测试成绩是许多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加完“学能测验”这一上大学的“门槛考试”后,学生还要参加自己所报或自己所分大学的单独命题考试(“指定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由各大学自己确定.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各大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管理主义”、“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等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管理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弱化的情势下,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而“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又是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延伸。本主要是通过对这四大理念的介绍,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改革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对我国当前形势下大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大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校长治校”与新办院校的发展□秦国柱一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80年代中期,我国各地新办了一批地方大学,其中广东就创办了10余所。所谓“新兴大学”,一曰“新”,即创办时间不长;二曰“兴”,即兴旺发达。可以说,广东的地方大学基本上都具备了这两个特征。在当前...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德国评选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为“精英大学”,就此拉开了德国实施大学“卓越计划”的序幕。“卓越计划”旨在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注入经费.力图增强大学的科研实力,并提升德国高校的国际地位。文章介绍了“卓越计划”的目的、内容及获选学校的特点,并探析这一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堡的大学理念可谓是博大精深,将其谓之为经典大学理念毫不为过。正是由于他对大学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大学——柏林大学,从而使洪堡开创了一个高等教育的时代。洪堡的大学理念主要包括:一是从大学的性质出发,提出了“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理念;二是“学术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4,(2):20-20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的建设与发展、“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一批大学具备了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条件,有些大学也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与措施。在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初期,我国的大学应重点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略论计划体制下大学制度的"保护-束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计划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制度实施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意外后果”,是大学与其教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保护一束缚”机制。大学制度既给教职员工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物质性与社会性资源,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与机会,由此形成了一种封闭、狭隘的社会生活场所和大学教职员工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及依附性人格,最终导致高等教育创造性活力的日渐枯竭。今天,市场化进程以及与之伴生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更显出大学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的袭来,可持续发展大学作为大学的新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可持续发展大学不仅反映了社会治理对大学参与的诉求,而且也体现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时代表达。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大学不难发现,其主要特征体现为结构定位的“多主体协同”、功能定位的“拓展”与“参与”、程度定位的“低-中-高度共创”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实质是一种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该模式能够通过知识共创的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传播三个阶段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全球实践与经验,是大学社会责任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李不延 《求学》2023,(19):14-19
<正>在各地高考分数刚刚出炉、考生们忙于填报志愿之际,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构高校在网上火了起来。“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玩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山河四省”的343万考生,每人拿出1000元,总共30多亿,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这个天马行空的玩笑一经提出,很快传播开来。一时间,“山河大学”虚构的所谓官网、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等,被网友们接力设计出来,“山河大学”也成为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论述了“何谓大学”这一历史命题和大学理念的嬗变历程,探讨了基于新世纪大学理念的大学实验室的改革创新问题,揭示了新世纪大学实验室体系建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对“科学的合理的大学收费制度模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科学的合理的大学收费制度模型”的探索天津教科院“大学收费制度研究”课题组关键词收费,标准,模型一、探索的出发点大学收费制度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确定大学收费标准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使大学收费制度进入正式的运转状态。大学收费标准怎样才为科学、合理又...  相似文献   

14.
周根红 《求学》2004,(10):23-25
以前.若要提及大学,就少不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或是梅贻琦先生的“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然而,如今的大学纷纷巧妙地将大学、大厦、大师……和谐统一、相映成辉,形成自己的特色。继上期大学风云榜介绍了大学名师、名人后,本期就全国各大高校,选取“最”具特色之部分,方方面面介绍大学,让您与大学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15.
论培养“教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培养“教授”眭依凡大学的最高理想是培养人才。谁来培养人才?“教授”是也!那么谁来培养“教授”呢?由于没有比大学层次更高的教育组织,故“教授”恐怕只有靠大学自身的力量来培养。这样,大学的培养人才就有了双重含义:一是培养学生;二是培养“教授”。就实现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人,教育则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主导性力量。因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建国之后的中国教育(大学教育)经历了“政治狂热”,又承受着“经济冲击”,大学内部功利之风盛行,人文精神缺失,使得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因此,把握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一定的“距离”,呼唤大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保持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生态平衡更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教师教育大学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大学与教师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分析了“教师教育大学化”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不同观点,即“大学化”、“反大学化”和“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综合大学在教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大学与教师教育的两种结合模式:1)在大学内设置相关院系和学科中心;2)大学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展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8.
阿什比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一书中提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结合的产物,并结合德、英、美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详尽阐述了“遗传”与“环境”的内涵,并分析了“环境”对内在逻辑在当代大学发展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阿什比强调改造内在逻辑来适应环境,以促成影响大学发展的三种力量保持平衡是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将阿什比在著述中所表达的有规律性的思想豁显出来,以期为读者进一步认识其高等教育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电大的内涵     
本文论述电大就是电子化大学,就是电子信息化大学,就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本教育教学手段,以教育现代化为办学理念,实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新型大学,该内涵蕴含以下基本点:(1)电大是电子信息化大学;(2)电大是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3)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可易名为“电子信息化大学”或“电子化大学”。“电子化”、“电子信息化”不是一种媒体,它们传达的是技术方法和方法技术化的信息,传达的是教育现代化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学市场化的实质及其矛盾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大学市场化主要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使大学的办学和管理具有某种程度的市场特征,在高等教育这个“准市场”,作为一种“混合机构”的大学,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