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出发,与舆论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新闻业应被视为建设核心。但目前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阐述较为偏重传播技术和媒体组织,对作为文化实践的新闻则强调不足。本文从侧重研究数字时代多元新闻行动者和行动者关系的“网络化新闻业”理论路径入手,阐释了中国网络化新闻业建设与塑造主流舆论格局之关系,探讨了其为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众多内容系统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网络化新闻业研究可从“主体类型-关系结构-动态机制”这三个层次递进深入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朱春阳  毛天婵 《新闻大学》2022,(8):61-77+123
数字技术介入新闻业后,行动者网络替代机构媒体成为数字新闻业新的实践主体。在“液态化”新闻工作边界中,尽管既有以机构媒体为主体的新闻业基础上所形成的行业共识继续成为回应行业冲突的知识来源,但由于不同行动主体在数字新闻业所处的新方位而导致阐释共同体捉襟见肘,实践共同体无法达成。本文基于对《甘柴劣火》事件的系统考察提出,多元行动主体之间以“积极行动者”身份开展协商沟通,有助于数字新闻业新边界与新共识的形成,这是数字新闻业共同体建构的新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4.
段蕾 《传媒》2019,(15):47-49
人工智能作为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新兴事物,目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视频技术、文字识别与数字编撰、智能硬件与机器人系统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掀起了探索与运用人工智能的热潮。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媒介生态、内容形式、组织机构等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对策成为新闻传播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杨保军  孙新 《新闻界》2022,(8):4-13+57
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是人类进入智能新闻时代后才成对出现的概念。人主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人主体新闻,由算数、算法、算力、有形载体构成的智能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智能体新闻。在数字新闻环境中,人主体新闻可分为职业主体新闻与非职业主体新闻,智能体新闻可分为人机辅助智能体新闻、人机交互智能体新闻和人机合一智能体新闻。在智能体新闻对人主体新闻的模仿与拓展,以及智能体新闻激发人主体新闻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之间形成了辅助、协作、共融三种关系。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表现为人主体新闻的“主体性”与智能体新闻“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以智能体为中介建构的人与人之间的新闻关系。随着智能体新闻的拟人化与人主体新闻的智能化发展,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将会成为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的核心问题;奇点人新闻可能成为人类新闻演进的未来形态;追问“人(普通人+奇点人)-奇点人新闻-世界(现实世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关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互联网新闻业涉及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新闻实践呈现日益显著的关系之维。新闻业多重关系的互构是新闻主体发挥能动性的结果,而作为情感产生基础、连接中介的新闻客体亦是其中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性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新闻客体在“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硬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提供情感塑造、体验的空间场所,助推生产创新;新闻软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情感的传递提供物质基础;软硬客体的交织使产品创新得以实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新闻意外客体影响不同主体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借助新闻客体,传统主流媒体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提高了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商业主义的兴起对整个新闻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时代它逐渐转变成为以流量和点击量为核心的指标化新闻生产逻辑。美国媒体社会学家凯特琳·佩特雷在她的新书《一切适合点击的新闻》中,对传统新闻业和数字媒体在“流量至上”逻辑下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闻记者在这种特殊的流量驱动逻辑下如何改变了自己新闻生产和内容写作的方式。这意味着新闻业需要重拾公共服务在新闻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是:一、 2023年全球新闻环境虽已在“新冠疫情”冲击中恢复,但外部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认识仍有重大变化。二、2023年多元新闻行动主体的关系变化表现为:(一)平台与新闻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大幅减少了合作,但大平台越发成为影响新闻媒体的生态力量;(二)传统新闻媒体仍然是新闻生产主力,但对舆论的影响力有被边缘化风险;(三)部分原生泛新闻媒体发展势头受挫。三、对2023年全球调适性新闻创新、关系性新闻创新、生产性新闻创新从9个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本年度报告的持续观察,我们发现新闻创新研究与新闻创新行动的关联性越发密切、全球新闻创新与中国特色路径的可对话性也在增强。新闻创新领域还有大量目前尚未充分解答的问题值得研究者进一步关注。如新闻业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平台对新闻生态环境的改变、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公众在数字空间和日常空间下的不同表现以及“舆论”形成的不同方式、如何摆脱“数据迷思”重新思考新闻业与公众的关系、如何在“深融”阶段继续探索“新闻+”策略、记者如何在获取和处理数字化新闻素材上体现专业价值、新闻叙述创新如何在“讲故事”的同时坚持高质量新闻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与游戏两个场域的交融互动,新闻业的游戏化转向为理解当下的数字新闻生产与媒介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游戏化作为一种新闻实践的话语,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正在成为解构新闻生产的专业主义、价值判断与职业观念的未来力量,并发挥出改造业态的文化潜能.技术与权力的收编以及虚幻的情感投入让新闻游戏的合法性处于未知的境地,而游戏化对液态化新闻业生态的搅动,则更进一步加剧了媒体人的焦虑.游戏化并不意味着专业性的离场,新闻业要以一种科学谨慎的态度面对新闻与游戏间的逻辑张力,而公众则更要以全新的新闻素养面对数字时代游戏化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在学者们已经指出从实践出发探讨新闻真实问题的方向上,尝试对新闻真实实践理论进行探索。结合对数字时代信息环境和社会科学领域实践理论的分析,文章提出,新闻真实实践是“制度化新闻业”的多元行动者在不同信息环境中进行的,被时间性和事实性约束的,履行新闻业公开、真实叙述现实世界之责任的综合行动。新闻真实实践理论是支撑数字时代的新闻系统持续运行下去的认知机制,并在新闻判断、信息获取和处理、符号与形式安排以及关系实践的复杂新闻活动过程中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1.
田浩  常江 《中国编辑》2023,(Z1):105-112
数字化进程重塑了当下的新闻生态,给新闻业带来了琐碎化的危险和丧失公共信任的危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剧场新闻就是新闻业将戏剧和表演元素融入真实新闻事件的讲述过程以回应这一危机的创新实践。剧场新闻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戏剧的美学属性抵消数字新闻生态的浅表倾向,并以实体或虚拟剧场为媒介探索新闻业与受众(用户)建立积极情感连接的可能路径。从叙事形式、用户关系和价值意涵三个维度出发,可知成功的剧场新闻实践能够重新拉近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疏离的关系,培育积极的新闻社区感,重建新闻业的社会信任。剧场新闻实践为业界和学界重新思考包括真实性在内的诸多基本新闻观念提供了依据,但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的影响和新闻业的平台化趋势也为这种创新样态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2020年,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业在进入数字时代后的不确定性,尽管本年度报告分析的文献大部分基于疫情爆发之前的经验数据,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生态系统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XWA00)的成果"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3.
张寅 《新闻记者》2023,(3):14-22
数字化的受众分析技术为传统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活动形塑了“点击文化”,重塑了新闻机构的运作方式,点击量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追求。研究从本土社会学的文化视角出发,审视点击量与新闻业的关系,并用新闻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汲取经验材料。研究发现,传统新闻机构不仅通过虚构自家平台的点击量、“改造”式地解读点击量来维护其原有的面子,还获得了一种数字政绩,但从媒体数字变革的角度而言,这些方法只是“饮鸩止渴”。研究的理论增量在于,对中国本土社会运作极为重要的面子在与新型媒介技术发生碰撞时,新闻室会在面子这一本土文化的作用下处理技术与新闻业的关系,并在地化地“改造”新技术所带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2,(1)
今天机器既作为工具、渠道,也作为行动主体参与到数字新闻系统中,成为其关键要素。机器对于数字新闻业的基础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这种结构的运动也离不开人-机互动。在数字新闻生产中,机器思维开始普及,但它们不能替代人的思维,而是需要与人的思维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在新闻价值的评价与赋予机制中,人-机互动也日益深化。而从用户角度看,他们正在走向人-机一体化,这也会在多个方面对新闻系统产生作用。从多种层面看,机器在数字新闻业中获得了重要权力,它们也影响着各种人类主体的权力,以及各种主体间的权力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6):4-12
在数字时代,新闻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基于自由代议民主取向与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分野,成为当代新闻业的两种主要范型。本文(1)运用第二轮世界新闻业研究(2012-2016)数据,建立了包括39个国家的17,926个记者样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新闻记者的民主取向与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并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公众民主感知与互联网发展在其中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公众的民主感知和互联网发展均集中存在对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增强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时代协商参与民主之于自由代议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公共性潜力。此外,国有制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语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商参与民主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政治文化和新闻实践的双重塑造。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2,(4)
数字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集中关注数字化所带来的传播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传播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对相应的数字神话的解构。数字新闻业依托于整个数字经济和媒介生态,呈现出与数字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复杂互动。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首先采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方互动框架分析了欧美社会语境中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逻辑,以及所型构的虽然一体化但充满矛盾性的新闻体制;随后针对中国的特殊语境,提供了基于统摄性国家概念来进行内部新闻体制调整和重组的数字化分析视野。随后,以数字经济这一新闻业的生态基础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切为切入口,本文从生产要素的多元配置、生产关系的灵活调整,尤其是数字劳动的压缩、替代与竞争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新闻业的经济动能。最后,从数字平台和数字劳工两个角度,本文提供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贡献于数字新闻学研究的两个前沿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辛亥革命后我国新闻业出现职业化萌芽,到目前新闻业面对"去职业化"危险,我国新闻业的职业化道路可谓曲折反复。在此过程中,与新闻传播息息相关的采访权的性质和主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职业权利与政治权利兼有的以公民为主体,到带有公权力性质的无产阶级新闻从业者为主体,又到官方授权认可的新闻从业者为主体,再到公民新闻冲击下采访权主体事实上的扩大化,采访权主体范围经历了扩大—缩小—扩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进入到了大众的生活当中,其在新闻业的应用与影响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业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未来发展路径的影响:一是机器人新闻写作带来的新闻编辑理念的转变;二是以人工智能产品——"度秘"为例来探讨智能个人助手带来的新闻传播思维的变革;三是从人工智能与VR、AR技术的融合来探讨新闻业未来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邱凌 《编辑之友》2016,(7):108-112
美国纯数字新闻业从2005年起迅速崛起,该行业在新闻理念、采编技术、受众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都在影响和改变着美国的新闻业态.皮尤研究中心从2014年起在新闻业年度报告中对该行业进行单独分析,甚至对“新闻机构”的称谓也引入了“News Outlet”这个新词.鉴于美国纯数字新闻业巨大的商业潜力,一些商业巨头和传统媒体集团不断注入新的投资,但该行业目前两极分化严重,多数是投资大于回报,该行业模式是否会成为新闻业的一个新商业模式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0.
匡恺  刘勇亮 《中国出版》2023,(22):16-21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逐渐走向规范化,形成了“数字媒体集群”,新闻环境也因此从去中心化走向再中心化。在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之下,媒体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了更为深度的协作。但数字媒体空间的复杂性也给新闻业带来了众多挑战,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情绪的极化、新闻生产队伍的缩减,都在影响着新闻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闻从业者要以新闻为中心,锚定新闻业的回应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