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军华 《传媒》2023,(9):41-43
移动媒体时代下,传统广电纷纷介入竖屏传播,推进竖屏内容的专业化制作。广电媒体的竖屏转向由多方因素协同促成: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和支持、媒介技术的革新升级、受众定位和消费场景的转变,以及轻体量的内容转型。竖屏传播机制下,媒体需要多维切入营造沉浸感:建立针对竖屏的制播流程,优化用户的操作空间和交互性,注重界面视觉美学的整体性,并打造系列化的竖屏内容矩阵。广电媒体要不断激发竖屏表达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地将受众从“单屏时代”带进“多屏时代”.在“单屏时代”,电视媒体是我们接收信息和获得娱乐的唯一屏幕,可谓“一屏独大”.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屏幕天下的局面,新的屏幕不断地被创造出来,PC屏、手机屏、移动电视屏、户外显示屏等层出不穷,多屏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3.
杨崴 《新闻传播》2023,(16):113-1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技术快速更新、移动设备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超前发展,使各个媒介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多屏时代的来临,时代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屏幕化时代的呈现,屏幕化已经使媒介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时间和空间中,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电视新闻,人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处于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电视新闻,注重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摈弃电视新闻传播的不足,将会有效地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也是当下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介域作为技术、观念互生共荣的有机整体,对电影制观模式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物理空间的转向,另一方面表现为观众日益增长的视觉、情感、权利需要,借助媒介技术外化为大规模的习性迁徙。本文将通过重点考量竖屏电影产生并发展的现实基础、民众消费动机以及如何消解影像进化可能带来的信仰危机,为大众理性认知竖屏电影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0):42-45
移动互联网已经打通了电视、PC、移动终端的屏幕壁垒,改变了受众的媒体接触形态和内容消费习惯,"第二屏"正成为电视观看的新体验。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电视媒体必须冷静分析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第二屏"设计才能在新的媒体生态中稳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互动性和即时性强的移动互联网络已然全方位地覆盖了人们的视听生活,碎片化、即时化的信息变得更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内容的亟需、分众化市场的形成,竖屏微综艺应运而生。竖屏微综艺节目可分为访谈类、旅游类、生活类、音乐类、娱乐类等类型。竖屏微综艺节目具有体量“微”、灵活性强、传播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潜在营销空间庞大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混乱、专业人才短缺、节目特色不鲜明等不足。竖屏微综艺的发展应该重视前期用户数据挖掘,打造高质量内容,并将其当做IP进行品牌运营。  相似文献   

7.
王晨 《新闻战线》2020,(5):62-64
移动互联网时代,更符合手机用户观看习惯的竖屏视频流行开来,主流媒体不但开发了以竖屏为呈现形式的视频新闻栏目,还借助短视频平台,打造了一批现象级的竖屏短视频产品,让严肃的时政新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使用手机浏览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观看传统电脑获取资讯的人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竖屏获得资讯,用户使用客户端的习惯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在推动竖屏时代的发展。今天为了实现手机便携式传播目的和效果,新兴的竖屏剧迎合受众观感,逐步从实验短视频一步步发展到日常观看的电视剧综艺电影等,竖屏影视剧运用新鲜的故事机制,结合沉浸式的传播方法,论证了新媒体的"沉浸感"与竖屏时代新的传播策略,加强视听交互性,而竖屏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电视剧及电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普及,短视频媒介的美学特质与叙事潜力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深入探索.基于手机竖屏画框的影像创作逐渐兴起,竖屏银幕微电影《替身》等竖屏微电影的成功使传统电影宽银幕影像受到挑战.竖屏影像在现实感、空间感、时间感方面具有"新"的美学特征,使影像美学出现"竖屏转向".同时,经由这一转向带来了新的影像文化生态,即在真实空间的回归中,通过口语叙述,产生了主体间的共鸣.本文在银幕画框发展历史中理解竖屏银幕,阐述影像美学的竖屏转向,并探讨竖屏转向对传统影视的补偿与补救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7):48
移动时代的到来,开启了跨屏整合营销新局面。在跨屏整合营销环境下,我们发现,移动成为了连接电视、个人电脑、户外传统屏幕的媒介触点,与此同时,移动也催生了用户与媒体关系的新变革,它实现了从用户跟随媒体到媒体跟随用户的革命性转变。因此,掌握了移动时代的媒体特性,便是掌握了跨屏整合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使竖屏模式更能满足手机用户的习惯及碎片化阅读和传播的需求,同时,竖屏模式的广告转化率也更高。随着竖屏在国内外视频网站的应用越来越火爆,以信息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开始向竖屏剧迭代,虽然竖屏不会完全取代横屏,但竖屏剧必将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成为视频播放的第一大终端,竖屏电视剧、竖屏纪录片、竖屏直播、竖屏微综艺等符合手机端观看习惯和交互体验的竖视频迅速兴起。因其执行难度低、时间跨度短、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竖视频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然而要真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防止“随看便被划走”,竖视频的制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横屏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面临竖屏传播的时代趋势,从美学、技术、终端、受众、收视习惯、哲学等方面,论证了竖屏时代来临的历史必然,呼吁倡导传统媒体积极行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热情拥抱竖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5):11-19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提速,人们的移动端媒介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竖屏视频应运而生并呈强劲的发展之势。各大流媒体平台的入局和业界实践数据都间接或直接体现了竖屏视频的媒介效果。那么为什么竖屏视频的效果如此突出?在哪些情况下竖屏视频的效果更佳?研究将以在场理论(Presence)为基础,论证竖屏视频能够产生在场感进而产生其他媒介效果的观点,并借鉴在场效应来构建起横竖屏视频媒介效果的多维指标体系。研究还将对横竖屏视频进行结构化分析,提出内容—功能—场景的分析框架,为比较横竖屏视频的长短之处提供参考,为5G时代的视频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媒介生产与消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卫视在2013年推出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为个案,探析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跨越不同形态的媒介展开营销。通过进行文本分析和对节目观众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的主要发现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媒介平台的多样化要求传统媒体的营销必须考虑分众市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爸爸去哪儿》以亲子关系的主题作为营销起点,以节目品质作为营销基石;巧妙利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等数字化平台吸引公众关注,激发了粉丝经济的效应;并结合不同媒介平台的特点开发衍生产品,最终成为横跨电视荧屏、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电影银幕的多屏品牌。1  相似文献   

16.
碎片化时代,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技术的完善及相关费用的下调刺激着手机用户对短视频需求量的激增。在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有一个新动向值得被重视——倒置了传统宽屏格式宽高比的竖屏格式逐渐兴起,手机短视频正在步入竖屏时代。本文从竖屏格式的优势、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三部分进行分析,认为竖屏格式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更佳观看体验,是短视频行业值得推进的新格式。  相似文献   

17.
刘一 《视听》2022,(3):138-140
竖屏视频凭借其更适配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上.作为竖屏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抖音平台上的竖屏视频所发挥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视频的传统功能,而是扩大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等更大的范畴.竖屏视频呈现出的人性化、重视用户感官体验、追求用户心理平衡等特性,也是在将竖屏视频的社交属性放大...  相似文献   

18.
席卿 《中国记者》2023,(1):114-116
<正>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实现商用,移动数字设备得以迅速普及,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智能电视、电脑、平板、墨水屏阅读器、智能穿戴设备等一系列可供阅读的屏幕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习惯在屏幕上阅读书籍、浏览新闻、翻阅漫画、查找资料……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用户行为多样化和用户时间碎片化的进程,也大大改变了新闻的编辑与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手机和5G技术的普及,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手机竖屏占据,这对以纸书为主要产品的传统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在竖屏时代综合利用媒体融合的生态,用最小的成本,最优的营销手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每个出版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凭借简短化、可视化、碎片化的特征和适应移动设备的竖屏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2019年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正式上线,创新使用竖屏模式使传统媒体年轻化、严肃报道幽默化、官方媒体亲民化,然而此种创新却在模式推广上遇到了难题。本文将探析《主播说联播》的特点,分析其在竖屏模式下遇到的困境,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