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鸣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鸣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鸣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文本主题。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开创了我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其中叙事聚焦的不自觉运用很值得研究,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情形都有出现,这使《红楼梦》成为一幅立体、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  相似文献   

3.
鸳鸯是《红楼梦》中众多丫头里具有独立个性的女奴形象,虽出身卑微,但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敢于向当权者说不,用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鸳鸯的抗婚、殉主揭露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和鸳鸯的反抗精神,也表达了她反抗的苦闷和无助。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西江月》二词,以全知视角,塑造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其沉淀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潜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代入了"隐性作者"身份,词之风格、文采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性情才华相切合。词的叙述视角多变,叙述语言风格各呈异彩,充分展露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三回书中的重要人物纷纷出场,因此,在全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该文从小说叙事的角度.通过叙事的空间、叙事者、叙事对象的视点变化等,解读叙事对象的外在面影、内在精神及叙事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较清晰地预设或推演出叙事对象性格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王飞 《文教资料》2007,(20):86-87
《红楼梦》运用了复杂多样的叙事人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实现主旨的多样性。不同的叙事人反映了作者设计故事的真实而又多样的考虑,也呈现了不同的感情指向,从而引导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感情评判,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作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叙事作品,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开创了叙事文学的奇迹。它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彻底摆脱了以往说书体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自有《红  相似文献   

9.
以“宝玉出家”这一《红楼梦》中男主人公的最终结局作为出发点,探寻《红楼梦》中深层叙事的因果关系,可发现这一条因果关系链—黛玉之死直接导致了宝玉出家,而黛玉之死是由宝玉成亲一事造成,宝玉成亲又是封建家长们一手促成,封建家长们之所以酿成悲剧,是因为男权中心、男尊女卑思想以及拥有权力和财富是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婷 《文教资料》2006,(13):139-140
《双城记》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如果说《双城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巧合?为什么作者既同情老百姓的革命,却又对中产阶级毫无保留地赞美?这一切都和《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关,《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两种,其一是人道主义叙事逻辑,人道的观点使作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以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待所有的人,因而小说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其二是为追求市场效应的趣味逻辑,因此小说有浓重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三玉”在叙事中形成三重世界,进而构成叙事的三重结构,这种写法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代佛道两家的分形故事、灵怪和传奇类小说里的“梦遇”“离魂”创作手法。即人物形象在叙事里分为虚实两体,各在敷演故事,在小说里形成“两重形象、两重叙事”的格局。小说的这种写法可称之为“分形叙事”。  相似文献   

13.
一.《红楼梦》的闲文 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之书,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该书之总要。这种观点实在不妥。还是脂砚斋有眼力,脂砚斋是这样评的:  相似文献   

14.
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既在思想观念上影响着曹雪芹、高鹗的创作,同时也对《红楼梦》的想象世界及叙事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红楼梦》的梦幻叙事方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赵海忠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1):40-46,79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是整个《红楼梦》里比较直接写主子与奴才之间斗争的一段文字。这一回书写得层次分明而又错综复杂,涉及到多个人物形象,无不写得形象动人。  相似文献   

16.
“乡村描写”在《红楼梦》中出现五处,在小说中起着“头回”作用的“葫芦叙事”,正面故事背后推动力的缺场叙事,出入故事的外来人造成的陌生视角,以及在热闹中下冷笔形成冷热调剂效果四种重要叙事作用。“乡村描写”作为小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在美学、叙事学和反映作者心态等方面的价值应引起重视,并作出重新估定。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广泛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从风格、结构、方式、语言四个方面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无疑,《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的成功,使它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广阔而宏达的叙事中,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诗意地搭建了《红楼梦》的叙事架构,确立了多元的叙事权威,完成了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传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使《红楼梦》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透过宗教叙事、诗性叙事,我们发现,曹雪芹关注的焦点是情性和生命。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完成了小说的时间设置和空间设置,将所有人物聚集于大观园,将所有人物的生命律动聚焦于贾宝玉的诗意体验和悲剧感悟,通过"降凡"、"历劫"到"回归"这样一种心路历程,传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掌控和对悲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有意识地通过分层叙述的独特设计,将作者与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互相映照和喻指的关系暗示出来,让读者领会《红楼梦》故事的自我抒写意味,这是跟《红楼梦》的创作目的和思维特征“自况”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香菱:从女性符号到结构符号--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红楼梦》中赋予香菱的独特命运。她的名字和遭遇,构成了对存在于文本之内与文本之外的女性的集体命运的象征。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符号的同时,随着命运的迁延转化为小说结构的符号。“香菱“这一角色几乎贯穿于红楼始终,成为文本叙事结构的或隐或现的构建者、连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