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末年的内忧外患促进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兴起,新式军事学堂纷纷建立。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新式军事学堂,即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的建立是东北地区军事教育的肇端,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清末,近代学堂在中国兴起。自1898年省垣开封拟设大学堂,到其后各地学堂的铺展,学堂的文献藏用始终是河南学务无法回避的一大命题。从各级各类学堂到河南学务官员,都在为破解这一命题进行着各自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正>整整150年前,在中国国难当头、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清政府建立了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源地,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启动了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前进步伐,是中国教育史和英语教育史上一件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事件。一、京师同文馆概况在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相似文献   

4.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33):30-30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惠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学堂乐歌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船政附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开中国大规模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成就难以计数,影响遍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而言,船政学堂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集中缩影。正因题材如此重大,当听说这段历史将被搬上荧屏,在充满激动和期待的同时又对创作存有担忧:要将船政学堂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历史以纪录片的形式浓缩、提炼呈  相似文献   

6.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随之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借鉴了多国教育制度,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章程。1902年政府重修兴学之策,重订大学堂章程,重设大学堂课程,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所被美国人称为"中国哈佛"和"现代教育的温床"的大学——广文大学。1904年美北长老会在登州(今山东蓬莱市)文会馆,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的广德书院,合并迁至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乐道院,成立了一所高等教育学府—"广文学堂"  相似文献   

8.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9.
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是从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的。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维新派,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看到西方列强的国富兵强,提出“师夷之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兴办学堂。1856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高西学学堂”,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以后又开办了京师学堂。这三所学校开中国高等教育之先河。以后全国各地又陆续兴办了许多高等学堂。现在的许多高等学府源于这些学堂,和它们一脉相承,通过100多年的发展,经过分化、组合形成了目前高校的格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校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
康建强 《图书馆工作》2002,(3):58-60,62
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于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究其原因与条件,厥有四 端:1、教会图书馆的影响;2、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引入;3、西方图书的译介与近代报刊的出现;4、兴办新式学堂运动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1.
近代天津法律教育最早出现在北洋大学法科,后又主要有北洋巡警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等学校。至此,近代天津法律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并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刘红光 《兰台世界》2016,(16):68-70
郑洪年是我国近代华侨教育理论重要奠基人,是华侨教育实践先驱。他担任暨南学堂首任堂长,奠定华侨教育的基础,重掌暨南期间,将之改组为综合性大学,成就华侨最高学府。郑洪年关于华侨人才培养、华侨教育教学制度、华侨学术研究等教育思想对当代华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蒲应秋 《大观周刊》2011,(26):74-74
张之洞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改科举,建学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务实之风,扭转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不良趋向。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制度化教育产生于19世纪中期,并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学校。在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中国学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上海电报堂、福建学堂等,并将其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这种洋务学堂的开办标志着近代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学制交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新型图书馆兴起的条件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于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究其原因,厥有四端:1.教会图书馆的影响;2.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引入;3.西方图书的评价与近代报刊的出现;4.兴办新式学堂运动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6.
档案学专业呼唤创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社会发展变化对档案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影响我国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因素还很多,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健全,需要档案界的同仁们都来关注、研究档案学创业教育,把其作为深化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肖明 《新闻前哨》2012,(3):103-104
学堂乐歌的诞生及发展,标志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从此,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然而这个"崭新的里程"却没有那么令人欢欣鼓舞,它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以西为师"求来的,因而学堂乐歌的兴起令人思索。西方音乐传人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从唐代"景教"的圣咏诵唱到明代钢琴出现宫廷,多年来中国对待西来音乐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历史上的中国大多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异族的,纳为己用。然而到了清末,中国知识分子却积极主动地东渡日本,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利济学堂报》考辨——兼论中国校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申 《新闻界》2007,1(5):165-166
本文经考证认为,《利济学堂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校报.该报由医学堂出版,但其内容远远超出医学范畴,是一个学术与时政相结合的刊物.它传播西学新知,探讨社会改革,对维新变法起了宣传推动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功能,折射出中国校报兴起的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夏丏尊(1886—1946),原名夏铸,祖籍浙江上虞,是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出版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夏丏尊从小机敏聪慧,年仅15岁便考中秀才,两年后考入江南地区著名的绍兴学堂。19岁时远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宏文学院留学。1908年,夏丏尊被浙江两江师范学堂聘为助教,从此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结缘。从1908年踏入教育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在山东的代表性举措是创办新式学堂和培养留学生。新式学堂创办为山东地区带来了近代体育思想,留学生则在接受新式思想的基础上推动了近代山东体育的兴起。随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新式体育运动在近代山东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