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建民 《视听界》2005,(5):24-27
广播节目类似报纸版面。报纸编辑学认为,版面是传达报纸内容的一种手段。同样,对广播来说,“节目”的改进与研究也成为广播界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台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节目类型进行宣传的,‘节目’是广播宣传不可分割的基本播出单位,‘节目’是传播内容的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这是总结了广播近百年发展史得出的一个结论,科学地概括了“广播节目”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广播电台对外传送各种播出内容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对受众的研究与调查,科学地对节目进行分类,是广播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耿新歌  张渤 《报刊之友》2012,(12):86-87
近日,一部以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蹿红电视荧屏和赛博空间。纪录影像中的中华美食在带给受众观赏愉悦的同时,受众对该部纪录片的解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源文本”既定的前提下,“译码者”在网络上进行观点博弈,“编码者”对解码进程持续关照,引导受众靠近或回归主导意义。此时,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处在一种“酝酿、释放、博弈、主流化、衰减”的过程中。本文将以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理论为框架,结合纪录片播出后的受众评价以及多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3.
手机电视将开辟全新市场移动媒体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在移动中的信息和娱乐需求而出现。手机电视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和娱乐内容播送渠道。在这个平台上,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通过手机播出,实现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单向传播的不足,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到节目中;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机构寻找到与受众更加紧密沟通的渠道。手机电视的发展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内容消费模式,更好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差异化和互动化的内容需求。因此,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媒体形态,能够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正是看中这种媒体形式的潜力,上海文…  相似文献   

4.
军事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辨析 从我国目前的电视播出情况看,军事节目集中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即央视7套播出.设立专门的军事电视频道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进行频道专业化的结果.频道专业化是依据受众为本的思想,适应观众的需要而产生的.频道专业化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较集中的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高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电台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硬盘存储为中心的广播播出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趋于成熟,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可靠性和记录时间上都达到了实用化程度。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简称自动播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模拟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硬盘中,或者将DVD,VCD光碟中的内容直接拷贝到硬盘中,然后用自动播出软件编排节目播出表,  相似文献   

6.
直播是电视新闻播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把新闻现场的图像、声音、记者的采访等通过电信号传输给受众,使电视新闻成为了"正在发生的事实"。本文将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作为分析内容,分别从尊重受众知情权、维护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扩大新闻影响力、3G技术带来直播变革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报道形式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7.
季播型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节目形式,需要通过积极的受众研究,主动培育受众的收视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受众的收视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引出电视节目制播方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即受众观看的时间、地点及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对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进行探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受众心理:社会新闻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播电台播出的大量新闻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有力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的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亚珍 《今传媒》2013,(11):70-72
近年来自海外的模式化节目在中国电视上大行其道,一批模式化节目获得受众关注和追捧,推出模式化节目作为电视机构的内容竞争策略受到全行业重视。模式化节目在中国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中国好声音》。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后获得可观的收视,同时获得受众的追捧和主管部门的好评,成为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围绕“模式化节目”,对模式化电视内容生产在中国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探讨“节目模式”对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继强 《视听》2023,(3):107-109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讲究叙事的技巧和策略,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空、人物叙事功能四个方面突出晚会的特色。该系列晚会巧妙设置叙述者,干预推动节目发展;利用多种叙述视角,增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构建叙述时空,展示宏大文化内容;关注人物叙事功能,彰显节目深意与内涵。“奇妙游”系列节目应继续保持节目的叙事特色,并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故事情节内容,注重受众感受,以促进自身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刚 《今传媒》2011,(4):154
改版是电视栏目在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调节,是在渠道过剩、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传播背景下,通过调整和改变电视栏目的内容、结构来引导和满足受众需求,能够引起受众察觉的电视创作、播出行为。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报刊之友》2011,(4):154-154
改版是电视栏目在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调节,是在渠道过剩、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传播背景下,通过调整和改变电视栏目的内容、结构来引导和满足受众需求,能够引起受众察觉的电视创作、播出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今,我国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已由过去的争相购剧逐步转向了内容的差异化,自制剧也从新生事物逐渐走向成熟。新的阶段,制作符合传播规律、具有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需求的自制剧,才能成为视频网站突破发展瓶颈的增长点。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研究线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构建了当下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模式,通过分析这一传播模式,指出视频网站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容制作、播出宣传、受众调查、接受反馈机制,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自制剧的"大平台"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频道整体包装中,播出模式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频道包装中诸如频道的台标设计、理念、节目内容等都必须通过播出模式这一平台而得到展现,而且绝大多数观众也是通过频道的播出模式.获得对频道的认知和评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过对国内和境外几家有代表性的频道2004年上半年播出模式的调研分析.比较彼此的异同,寻找其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内频道播出模式的优化组合提出建设性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任重 《今传媒》2016,(8):119-121
近些年来,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节目充斥中国电视荧屏,但由于文化差异、受众审美视野不同,需要在原生模式上进行本土化改造。《极速前进》凭借其“重竞技,轻娱乐“以及优质的本土化创作,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匹黑马。笔者以《极速前进》为例,以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电视真人秀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内容创新与受众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夜》节目是英国广播公司电视二台的一档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创办于1980年,内容紧跟时事。每周一到周五播出,周一到周四播出时长为50分钟,周五为30分钟,播出时间为晚上10点30分。该节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在英国广播电  相似文献   

18.
电视看似被新媒体所冲击以致失去大量受众,但其实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载体的转移使电视机不再是电视的唯一播出平台.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传统电视节目必须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找到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受众期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视阀下,文化风险在转型期的中国表现越发突出,尤其表现为传统高雅文化的缺失等。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京剧》,因首次对京剧艺术的全景展示、节目内容的人性表达、叙述策略的高超,为受众描绘出京剧艺术的盛世,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文以纪录片《京剧》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解读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因素及影响,旨在为消费社会中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针对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宣传行为,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均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国外受众尤其是美国的受众并不会对诸如国家形象宣传片这类由政府包装的宣传产生出任何的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公关行为至少可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这西种看法均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放的.有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篇》所出现的人物并不能全面地代表中国,甚至有些人并不具有资格出现在国家形象宣传片上.不管是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估,都没有触及国家形象宣传片与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之间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