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加加林飞上太空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试射成功: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后9个月,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今天.“神六”使中国在世界航天“第二集团”中坚定地站在前列。  相似文献   

2.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卫星技术是火箭和电信两门科学的复杂综合体。1945年,美国工程师、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就曾提出过发射通讯卫星的设想,并且描绘了通讯卫星的大致轮廓。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1982年为止,已有2000余颗绕地球轨道或太阳系其他轨道高运行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讯卫星是为通讯传播服务的宇宙轨道飞行系统。第一颗实验性通讯卫星“回声Ⅰ号”(EchoI)是于1960年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发射的。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为无线电信号的大范围传播作过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卫星     
说到卫星,你的头脑中可能马上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你可能从未听说过可以托在手上的卫星。但是,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研制小卫星,在空间飞行的小卫星已达300多颗。其实,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一颗小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九五八年的事了。当时苏联又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民日报》用一整版的几篇文章,介绍了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科学知识。在这一版的中央,有一小方块登着《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书籍》。那几本小册子都是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的。当天下午,科普出版社的同志就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来的电话说:毛主席想买那几本人造地球卫星的书,叫开一张发票。  相似文献   

6.
李云贵  张洪波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F0002-F0002
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被誉为一颗璀璨的“三峡明珠”。宜昌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于1982年1月,经宜昌市编委批准设立,是市政府所属的科技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23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馆内机构设置办公室、档案管理科、业务指导科和声像技术科等4个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向读者报告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使读者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不仅说明事物发展的现状,而且能预示它的未来。下面介绍的路透社专稿《北京“美容革命”方兴未艾》,基本上符合上面所说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妇女到美容店做发型,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据我所知,在西方,除妇女杂志外,通讯社和一般报刊难得报道发型问题,除非:一,新出现的发型有特殊意义,如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巴  相似文献   

8.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并于2月20日17时准确定点于东经103度赤道上空。通信卫星是能够接收和转发无线电信号、起通信中继站作用的人造地球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在距地球35,786公里高的赤道平面内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转方向不仅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而且运转周期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轨道平面又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与地球在“同步”运动。这样,卫星与地  相似文献   

9.
广播具有发布新闻、传播新闻、听众获得新闻“快”的特点。这样就决定了广播记者、编辑嗅觉要特别敏惑,动作要十分敏捷,做到快采、快编、快播出。保证广播新闻的时效性,使广播“怏”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新闻以“新”为特点,那么“新”靠什么来体现呢?它主要是靠记者编辑反映上的“快”来体现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快”就是新闻的生命。在国外,广播记者是十分重视新闻时效性的。据报道:斯大林逝世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消息,就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名记者得到后,在世界上最先播出的。连苏联自己的电台也落了后。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统里根被刺后,美国国内的广播公司这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然给世界的东方增加了一道令人鼓舞的亮丽风景,这条终于觉醒了的古老巨龙用巨大的精气神加入了推动世界发展的洪流当中;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公布的DNA双螺旋结构示意图,为遗传工程开启了先河;1996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等部门用母羊冷冻的乳腺细胞复制出的一只DNA结构与母羊完全相同的小羊“多利”,使遗传基因工程继续取得重大突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年仅27岁的前…  相似文献   

11.
一个乡,八天内要写出五百件文艺作品;一个市,一年内要产生一万万件的群众创作成果,这就叫"放卫星"。"放卫星"是1958年中国大地的"热词",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形势,让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提出自己的跃进计划和生产高指标。随之,媒体也跟进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虚报或夸大宣传的高产新闻。而此前一年,苏联刚刚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媒体便  相似文献   

12.
詹欣 《档案与史学》2013,(11):47-51
中国早往1950年代末就致力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理论探索和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顿人造地球卫星后.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百万年里,能将物件抛掷到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去,还是最近这几十年内的事。1957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同在这个星球的几十亿人翘首相望、惊叹不已。其实,中国人对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热情,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激发起来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正是这种追求突破的探索精神和渴望自由的浪漫情怀的自然流露。到了当代,几亿人经过流血奋斗挣脱了内外反动势力的桎梏,建立了新中国,受到长期压抑的思想忽然间解放,创造的冲动与求变的欲望如喷发的火山般惊天动地、不可遏止…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5,(2):4-5
平安如意的12颗葡萄 在两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乎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相似文献   

15.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目标;1962年——美国首次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1967年1月——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模拟发射时,“阿波罗”1号飞船…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  相似文献   

17.
陈壮  杨静 《湖北档案》2004,(5):11-11
2004年2月27日,湖北省档案局在宜昌市夷陵区召开了全省“三农”档案工作座谈会。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档案局的代表参加会议。省档案局副局长陈樵到会并讲话,武汉市洪山区、宜昌市夷陵区、宜都市、钟祥市档案局等在会上介绍了档案工作为“三农”工作服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64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是新中国建立50年来由政府颁发“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他以百倍的热情讴歌他一生挚爱的祖国,可是,这样一颗文坛巨星却在“文革”中殒落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市报人》2008,(12):20-21
2008年11月23至24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改革开放30年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会议,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诞生地——湖北宜昌市的桃花岭饭店隆重举行。会上表彰了74家被评选为“中国地市报百强”的报社和10名被评为“全国地市报社‘十佳’社长总编辑”的个人;同时举办了地市报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的高峰论坛,12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参加了论坛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