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回顾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视角,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实施“三助”岗位聘任管理、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对研究生“三助”制度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思路:在强化研究生“三助”制度经济资助功能的同时,兼顾多样化的制度设计目标,包括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补充大学人力资源、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有许多值得学习学费制度及完善的资助体系是研究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密西根大学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学生、家庭及社会共同分担教育成本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法国研究生教育财政支持机制在拨款、收费和资助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对研究生阶段的拨款包括在整个高教拨款制度之中;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各自具有独立的收费制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面向所有学生的高等教育奖学金及专门针对硕、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项目两种渠道获得资助.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助教的助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一方面是教,是"助教",另一方面是"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教"。当前,研究生助教在"教"与"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单一、师徒制学习方式实施效度较低等,这与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在实施中过于强调功利化目的而弱化其教学发展性功能、助教制度规则不完善、缺乏对研究生助教的相关培训或培训形式化及师徒制学习方式效度发挥的条件性有关。要有效提升研究生助教的"教"与"学",建议强化教学发展性目的,创新研究生助教制度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教师教育,强化其课后反思,有选择、分步骤地尝试让师徒相互合作,同台教学,为研究生助教提供合法边缘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经历了开创、扩张和超越三个阶段。助教既是助理教师,又是教学学徒和信使,自20世纪90年代始,教学学徒的角色更为凸显。助教制度有助于研究生完成学业和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师资压力,有助于研究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促进研究生社会化,尤其有助于促进大学教师职前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助教制度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开展“三助一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三个方面全面梳理总结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制度,即角色定位与选聘制度、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该校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助教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明确研究生助教的功能定位、强化院系在研究生助教培训中的作用、完善研究生助教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搭建信息平台并实现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孙琪 《教育评论》2022,(9):146-153
美国大学中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从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至二战结束,美国主要的几所大学开始设立助教制度,可以认为是助教制度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都出现了急剧增长,这一阶段可以视为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快速扩张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助教制度出现在更多的博士学位授予院校,并细化出培训、评估、激励等措施,可以看作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日趋完善阶段。不同阶段由于受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全面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认为我国应充分借鉴美、英、日的成功经验,推行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健全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理顺收取学费与提供资助的关系,充分发挥助学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所需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大学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社会广泛参与、大学发展有保障、研究生有责任心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本研究生教育领域为提高质量和国际化,进行了引人注目的变革。本文从研究生教育收费、拨款和资助三方面分析指出,研究生教育重点化、强调大学财政自主权、逐步减少日常性经费拨款、加大竞争性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等日本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认为我国应充分借鉴美、英、日的成功经验,推行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健全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理顺收取学费与提供资助的关系,充分发挥助学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所需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大学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社会广泛参与、大学发展有保障、研究生有责任心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助教工作在我国高校已经普及,但多限于对研究生助教的资助,没有纳入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基于我国17个国家级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网站提供的助教培训信息,发现当下助教培训存在时间仓促、定位不清、内容不连续、工具性倾向明显等问题,可能影响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对潜在师资的极大浪费。认为应将研究生助教视作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端,依托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培训;尽早建立研究生对高校、高校工作、高校教师的感性认识;协同助教和主讲教师经历教学过程,提升发现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结构,建立起以研促教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助教制是构筑本科生--助教--任课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桥梁.研究生助教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是研究生助教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学助理通常又称为研究生助教,是指研究生在校攻读高等学位期间,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受聘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辅助工作,如教学准备、作业和考试的评定,实验准备及指导等。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试行办法》后,教学助理制度逐步被我国大学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都包括对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教学、实践实习、学业考核、学位论文等的规定.美国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根本的策略,比如跨学科的辅修计划、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兼具勤工助学性质的助教与助研制度、严格的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度等对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从制度的视角出发,认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稳定性、普适性、适应性的制度属性.指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着资格类质量保障制度和流程类质量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从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三方面出发,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以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成为构建我国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功能、现状及问题,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助教管理制度建设和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情况。针对目前助教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助教理念、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层面对助教制度进行反思,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希冀通过科学、健康、高效的助教管理制度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政策方案,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校对吸引博士研究生投身助教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其中包括学校政策及经费支持、助教管理系统、助教工作的量化考核三方面内容。而这一方案也在我校付诸实施,从教师反映以及学生成绩来看,助教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也有相关的问题需要注意及完善,具体包括助教培训、考核以及管理三方面。而面对我国高校整体研究生助教制度研究起步较晚的状况,该制度的完善还需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日本大学教育中的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历史,从管理制度、培养方法、培训工作等分析了日本的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状与经验。通过对日本与欧美的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比较,分析了日本助教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对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介绍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优点.即助教是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力量、为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为研究生个人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存在的缺点,即助教获取的报酬较低、助教的执教能力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