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想象,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工具。普拉斯的诗《隐喻》展示了诗人娴熟的语言技巧,蕴含丰富的概念隐喻,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心理分析能力。从语义、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分析该诗不足以剖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心理过程。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怀孕是旅程、怀孕是负累、怀孕是张力这三个概念隐喻进行科学的认知分析,意在说明隐喻既是诗人对怀孕的一种认知,也是其阐述观点的特殊工具,更体现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恩古吉的代表作,《一粒麦种》自1967年发表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对后殖民主义感兴趣的批评者们的关注。学者们视作品中穆苟这一人物形象为消极角色,然而,如果将人物置于政治的层面去解读,其形象就与"背叛者"大相径庭。从伦理批评的视角,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理想社会"的理想的政治理念为依拖,重新探讨穆苟的人物形象便可揭示民族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恩古吉连续推出了三部自传性作品,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非洲自传文学传统作出了独特贡献。《战时梦》是该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一生以历史书写为己任的恩古吉在自传创作中延续了这一风格,《战时梦》不仅书写了微观层面上的个人史,同时还展现了中观层面上的家族史和宏观层面上的国族史。三个层面的历史书写共筑了一幅多维的历史画卷。本文从恩古吉的自传三部曲和非洲自传文学传统出发,来审视《战时梦》中书写的个人求学史、家族生存史和国族斗争史,以期通过多维的历史书写,探寻这位作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复杂又矛盾的文学观、艺术观和政治观的成因,以及恩古吉独特的自传书写方式对非洲文学自传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写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说一经出版,深受读者的喜爱,并且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该小说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被译成100多种语言,发行量仅仅次于《圣经》,很多都是从哲学、主题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对小说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一重普遍的现象。传统上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本身是作为添加在语言之上的装饰而存在的,因此隐喻在修辞学中的功能要服从于修辞的总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不但有修辞功能,还具有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以张爱玲《传奇》中出现的隐喻为例,从隐喻功能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诗的语言,诗歌与隐喻密不可分。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主要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对《离骚》进行了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十日谈》研究史上,中外学者都是对其单篇故事的叙事艺术从深层语法结构(如托多罗夫等)或者叙事角度、人称、顺序等方面展开过卓有成效的分析,如果根据雅各布森和索绪尔等人提出的隐喻理论则能发现其整体结构上的真正艺术特色:即其结构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叙事文学少有的隐喻性、诗歌性。  相似文献   

8.
王治梅 《海外英语》2014,(12):148-149
中医典籍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框架,完全独立于英语语言的形式。正确的翻译将影响着中医的传承,科学的从意义、形式、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对应的转换,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评析。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入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红楼梦》隐喻为例,从语言、非语言、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语境对隐喻的理解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大河百川》的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大河百川》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论语>中的隐喻句进行了分析,将它们划分为三类,为解读经典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诗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隐喻化的修饰、美化的语言。隐喻使语言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诗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可以使诗歌的语言达到"陌生化",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理体验,凸显出诗歌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长恨歌》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地保留诗歌隐喻的效果,即实现最佳的隐喻译法,从而使译文更好地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的写作方式,通过隐喻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寓意。本文通过对《红高粱》的语篇层面的分析来研究作者对隐喻的运用,不但可以揭示隐喻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靳沁方 《海外英语》2012,(2):233-234
美国当代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创作的反映美国黑人生活的一系列历史剧"匹兹堡周期"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奖无数,荣获普利策奖和托尼奖的戏剧《篱笆》更是其典范之作,其中所蕴含的象征及隐喻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美国黑人生活现状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天下第一楼》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话剧,其所刻画的“福聚德”堪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剧本将中国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饮食中的“五味”来隐喻人物的悲喜人生,透过“福聚德”的兴衰变迁,折射出个体在时代浪潮里的生存境遇。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让初中生发现了新的创作天地。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天下第一楼》的隐喻叙事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字的魅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在他的处女作《嘉莉妹妹》里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对城市的细节描写是德莱塞对书中主人公的生存境遇所作的社会学隐喻。城市意象的使用为小说中的人物设定了一个社会学的大背景,构成了小说中的"现实"。场景的设置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创造了一个生活的隐喻,使外部世界成了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在小说《发条橙》中虚构了乌托邦式的妄想利用科学技术消除主人公阿历克斯人性之恶的权力社会,探讨善与恶、自由与平等、公共权力与个人、人文社会与科学技术、理性与感性、秩序与混乱等议题,以此影射现实社会。《发条橙》中互相对立的元素构成时代隐喻,在现代社会中以对立且统一的矛盾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这些未解之题使这部小说充满了哲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被后世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围炉夜话》,以其短小精辟,富有哲理的文辞深受推崇。论文试图在认知视角下,对其中出现的隐喻表达进行探究,从而总结概括出其使用隐喻的特点。希望通过这一探究,可以分析出《围炉夜话》如何通过隐喻来阐释其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主题,揭示人生价值内涵,同时为汉语的隐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晚年优秀作品就是《暴风雨》.然而,《暴风雨》正是一隐喻叙事的产物.现如今,人们比较认可隐喻,它可以看作是一修辞方法,把感知到的物体、思想与感情等映射到一个和此事物有本质区别的事物上的过程.在所有的领域中都可以运用隐喻,特别是在现代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莎士比亚作品中,隐喻不只是一修辞手法,还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暴风雨》中始终贯穿有隐喻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使人们在阅读《暴风雨》时将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可以说,《暴风雨》经历上百年依然经久不衰,这是和隐喻叙事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