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课后服务政策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演进特征:革新服务功能,突出育人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导向;筑牢服务保障,彰显公平性与普惠性;丰富服务内容,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服务对象范围有限、资源配置失衡、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通过构建课后补救体系、合理配置课后服务资源、优化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等路径推进课后服务政策不断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基本内容;二是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三是实施成功教育与加强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阐述了生命价值观的含义,并提出了中小学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的3条基本线索,同时围绕以科学事实增加生命教育吸引力,以进化规律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以稳态规律促进学生和谐生存的3条基本线索进行了丰富的实例举证。这对于指导一线教师组织生命教育素材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个体价值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价值观教育。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时常戴着面具训导学习者;知性色彩浓厚、人文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困窘乏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有错位之弊;家庭与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上未能拧成一股绳。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是:转变教育者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倡导走向人本与体验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加强家校协作。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成为了英国少数族群教育政策的主流思想。英国少数族群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多元文化教育解读为单纯地提升少数族群儿童的教育成绩,20世纪80年代在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中强调消除种族主义,20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关注深层的社会文化关系中认同的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英国多起骚乱的发生,英国政府宣告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失败,转而提倡国民教育、国家认同和英国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转型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竞争力。研究通过梳理欧盟教育数字化的关键政策及文件,将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转型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化数字资源顶层设计、加强优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落实公民数字权益、注重多边参与协同推进和重视数字信息安全保护等五个主要发展特征。我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欧盟发展经验为实践镜鉴,通过夯实数字底座,建设升级相关基础设施、增强数字合作,系统规划战略发展方向、培养数字素养,构建我国特色转型框架等措施,构建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价值观的整合与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规范性与多元化的理解,提出了研究生教育价值观的两条整合路径,进而从知识功能演进的角度对整合后的研究生教育价值观做了反思,认为无论在理论层次上还是在实践层次上都能推演出研究生教育价值观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外延建设与内涵建设两个重要时期。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政策配套体系不完善、政策本体操作性不强、政策定位不明确、财政投入政策存在偏颇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应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政策本体可操作性、明确政策定位、改善财政投入政策四个方面,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英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政策中制定了价值观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标准 ,在学校教育中也针对学校教规和实践提出了教学、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价值观 ,以及评价学校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方法。本文以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为基础 ,阐释了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价值观问题 ,评析了现代多元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危机 ,探讨了怎样通过教师的努力改善学校中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业成就以及在英国社会的适应能力,一直以来英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都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主,经历了从英语作为外语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再到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变化,其中折射出对移民性少数民族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在强调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背景下,英国强化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制定相关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个性化辅导等措施,这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资优学生成年后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主力,并且资优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有其特殊性,常常存在某些个人缺陷,因此对其基本价值观的构建与培养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基本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意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经验提出了构建和培养资优学生基本价值观理论.并针对当前乌克兰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考虑资优学生在构建与培养基本价值观过程中的特点,提出现代教育应当从传统教育观念的单纯重视认知和实践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情感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合理界定教育督导专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以及教育督导走向专业化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加强教育督导专业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增值评价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思想萌芽、实践应用以及深入发展的演进路径;中国从90年代引介开始,经历反思、小规模研究实践、广泛探索等多个阶段,在理念、技术与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发展好增值评价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理念上,存在增值评价是学生增值还是教育增值的观念争鸣,以及增值评价是简单增量还是考虑背景后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差异原理认识上的差异;技术上,面临通过增值模型获得对增值“净效应”的理想追求,与实际约束性的评价条件难以实现的两难困境;应用上,增值评价还存在评价内容选取与材料(数据)采集、方法技术选择以及结果使用等全流程的应用困境,同时还需解决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教育层次上增值评价均衡发展的难题。面向未来,深化对增值评价发展趋势的认识,理清其未来进路,推进增值评价中国模式的建设进程;深化增值评价理论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专业化发展;深化评价组合功能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科学化发展;深化技术赋能评价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智慧化发展;深化立足实践扎根中国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结合学科知识直接传递或间接渗透价值观,是我国中小学课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正面临价值多元的困境。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必须明确“多”中生“一”的价值观教育取向;其次,需要转变传统方式,重构课堂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全方位实践,对于推动“五育”并举、深化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协同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高校应从三个方面来努力:课内课外协同,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校内校外协同,打造链条式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线下线上协同,探索立体化劳动教育时空体系。通过以上三重维度进行路径构建,能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全方位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戒对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教育惩戒政策经历了由“取缔惩戒”到“恢复惩戒”再到“规范政策”的过程,构建了教师、学校、地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惩戒治理体系。教师层面,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学校层面,注重营造依恋关系;地区层面,全力提供行政支持。纵观英国教育惩戒政策,呈现出重视学生行为品质、师生和谐关系、多方力量参与以及不良行为预防的基本特征,对我国教育惩戒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对于新时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将其作为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始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无论是在目标表述,还是内容和路径选择上,都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基本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逐步呈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协同联动的现象,形成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经验。与此同时,七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价值观教育等各种概念交替使用和教育内容交叉重叠;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维度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特别是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何反映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回应一些西方竞争性价值观的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家庭、社区和政府等社会支持体系与机制还未有效地建立起来等,这些都是未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河南教育》2005,(7):16-17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客。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判断和选择价值理念、价值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和方法。价值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特定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的灌输。从本质上来说,德育更体现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在开放的环境里,如果仅仅是把德育定位在“价值教育”层面上,对学生只是进行某些规范、标准的灌输,必将导致德育实效性的欠缺。德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但并不排斥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既包括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民主、法制、人权和个人主义的共同精神内核,以及传统的绅士文化要素,又吸收了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在实施方式上,既保留了本科生导师制、宗教教育等传统方法,又注重追求价值观教育实施方式的多样化,力求通过二元超越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政策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直接影响教育政策的效果与效益。教育政策伦理不仅体现在教育政策的内容方面,还涉及教育政策的主体,同时,还贯穿于教育政策的程序之中。我国教育政策实践在上述三个方面却难掩伦理缺位的困境与窘状,突出表现为:教育差距不断拉大,教育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公众参与机制不畅。因此,现实教育政策实践需要从加强教育政策伦理理论研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政策程序与强化问责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努力实现教育政策的善治,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