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 38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算法的过程,掌握3个三位数连加的算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能根据加数的特点,合理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谭笑 《湖南教育》2006,(3):25-27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P92“统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它们在举行运动会呢,你们瞧!(出示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观看一分钟后切断画面。 师:我想看看刚才哪个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杨晓荣  徐锋 《辽宁教育》2005,(7):100-10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44“年、月、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9—51页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相似文献   

11.
王琳  李云霞 《辽宁教育》2008,(1):113-1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11页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有没有压岁钱?压岁钱怎么用的啊?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至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字广角(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试一试”,第68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两等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师出示一组口算题:1.3 9 7;2.4 6 8;3.6 8 2)师:(指着第1道题)3 9 7怎样口算?生:3 912,12 719。==生:9 716,16 319。==生:3 710,10 919。==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算的比较快?为什么?生:第3种算得比较快,因为3 7正好等于10。师:(指着第2道题)4 6 8怎么算?生:先算4 610,再算10 818。==师:(指着第道题)最后一道题,谁来说说怎么算?3生:先算8 210,再算10 616。==【评析:三位数的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推广,它是以20以内的一位数连加为基础的。课始,教师抓住教材前后的这种联系,以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为学生学习三位数连加搭建“脚手架”。…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教材第69页“,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求出平均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还认得我吗?(认得)对呀,昨天我们还在一起举…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评析】这节课给人一种回肠荡气、意味深长的感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数学环节的设置上,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全课的主体结构为“游戏导入(动)——情境探索(静)——操作巩固(动)——情境应用(静)——游戏拓展(动)”。这样的动静搭配,学生学得不累。这里说的“动”与“静”,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