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 《文教资料》2011,(32):89-90
元朝时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对澎湖列岛的首次行政区划,它虽然并没有将台湾本岛直接并入其内,却是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意义重大。本文对彭澎湖巡检司的建置背景、建置年代、隶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丁水华 《历史学习》2004,(10):23-23
某地高三调研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元朝时设置的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当时的A.台湾行省B.江浙行省C.福建行省D.广东行省答案是B,江浙行省。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此题及答案欠妥。人教社2003年6月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112页小字中说:“元世祖时首次在澎湖岛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代称台湾为“留求”或“琉球”,澎湖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兼管办理盐税。元朝政府每年在澎湖征收的盐税也少得可怜,只有11锭多,但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在澎湖地区正式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元代澎湖巡检司究竟设置于何…  相似文献   

3.
沈德沛 《中学文科》2005,(1):100-100
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1171年,南宋孝宗乾元7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派兵长驻澎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驻军。元朝时设泉州府,代管台湾,公元1290年元世祖忽必烈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设行政机构对台湾行使行政统治权。  相似文献   

4.
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早在元代,中央政府即设巡检司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但明朝初年,朝廷下令实行海禁,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  相似文献   

5.
1.知识目标: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实。知道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的基本史实。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知识梳理】1.台湾名称的演变。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小琉球、东番(明初)—台湾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孙权派卫温通夷洲。②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朝:元世祖首次在澎湖岛设置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密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最早在澎湖设官置守,学者一般认为是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所记,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检司”。《岛夷志略》成书于至正九年(1349年)。南宋时澎湖在行政上隶属泉州,这为史家所公认,有宋赵汝适撰《诸蕃志》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为证。《诸蕃志》成书于宝庆元年(1225年),史家一般以此为澎湖隶属中国政府管辖之时间下限。宋隆兴元年进士楼钥撰《攻媿集·汪大猷行状》和周必大《周文忠公全集·汪大猷神道碑》(神道碑撰于1201年),此二书有关澎湖宋代置兵立戌的记载最早、最详。《汪大猷行状》记云:  相似文献   

8.
元朝出兵求,曾在朝廷引发了一场争议,而其对求的政策,也几经变化。本文详细辨析元朝廷上的文武之争,并考证元军出兵求的基地汀路尾澳即在澎湖列岛。元末彭湖巡检司官员周草庭及陈信惠的活动,反映了该司所辖彭湖乡兵到过福建沿海,同样,他们也有可能到过台湾西南沿海。  相似文献   

9.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澎湖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建县、府、省之前其行政长期属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管辖。本分为若干节,探讨最早写澎湖诗的时代及作,明代和近代有关澎湖的爱国主义诗篇,以及有关描写澎湖的历史、化之诗。中间或亦考订史乘某些讹误。  相似文献   

11.
一、以史为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3次派人到台湾(当时叫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台湾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辖区。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其土著居民高山族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以来,从此代不乏人且日益频繁。元代至元年间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至清代统一台湾,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和设立台湾府,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13.
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曾隶属泉州府。明末清初大陆多次掀起移民台湾的高潮,泉州人始终在台湾移民中占多数。他们筚路蓝缕,流血流汗开荒拓地,为开发台湾立下丰功伟绩,同时也推动了迁出地——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  相似文献   

15.
试题(一) 一、填空题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公元________年,吴国孙权就派大将__________等到达台湾,台湾当时称_________。隋朝时候,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当时台湾称___________。元朝时在澎湖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当时称台湾为_______。______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了_________;后来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1662年,_________打败了盘踞台湾_____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84年,__________在台湾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867年,一只美国船在台湾海面触滩沉没,________借口船上的水手在台湾被杀,派军  相似文献   

16.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育 ,是历史事实世代传承和人类集体智慧延续光大的主要载体 ,它比其他学科的教育更重视从宏观上理解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 ,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教育的理念及其目标和功能的向度。作为传播文明主渠道之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应义不容辞担当这一责任 ,然而在其编写上却出现了一个大盲点 ,台湾现代史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中几乎是空白。大陆的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能讲出一大堆自古代至近代台湾属于中国的史实 :三国时卫温到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相似文献   

18.
省溪、提溪土司始自元初思州宣慰司下设的两个长官司,至明王朝在永乐十一年(1413)对思州田氏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后在铜仁府下仍设其司。从元朝始设土司到清光绪年间废除止,省溪、提溪土司约有600年历史,其治所范围分别在今贵州省江口县北、西。土司的设置与沿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土司文化遗产,也为今天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在分析思州省溪、提溪土司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元朝卫辉路肇始于蒙金战争时期临时设置的河南路转运司和彰德总帅府。窝阔台汗时期设彰德路,辖卫州、辉州等州县。蒙哥汗时期,卫州作为食邑划入史天泽的真定路总管府。忽必烈即位之初设卫辉总管府。不久,卫辉路先后并入彰德路和怀孟路,至元初期卫辉路的建置才完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