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素青 《广西教育》2012,(1):51+54-51,5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中的主要群体,他们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使命在于培养既有知识又有道德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以强烈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学校德育要继承传统优秀道德文化,构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但这种继承和构建并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道”和“德”二字在先秦古籍《论语》《老子》《孟子》等中就有表述。所谓“道者,路也”,后来引申为“规范、规矩”;所谓“德者,得也”,从“心”“直”,后被引申为内心“品质”“自我觉悟”。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苟子把“道”“德”二个字合起来使用:“故学至平礼衙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宋代理学家朱赢也有关于“道德”的注解:“无乎不在之谓道,自其所得之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今中外,皆把道德建设,尤其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立国做人之本,只是不同的阶级、不同国家,思想道德观念不同而已。关于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我国宋代《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用人之道就曾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德才兼备者必用,有德无才者可用,有才无德者不用。”道德或者修养是成才必由之路,当然其前提是一个人首先要有远大抱负,但没有良好的道德很难成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北京公众学术演讲时的题目就是“做人当志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由于高尚…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是培养“四有”人才,进而带动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好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公民中的特殊人群 ,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 ,关系到祖国的命运前途 ,因此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是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任务 ,也是认真执行《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高等学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四有”新人必须具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方面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  相似文献   

7.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0):46-46
“道德”一词最早出自于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苟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8.
柯小青 《湖南教育》2004,(12):32-33
在我国,“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等书。荀况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学习到礼,并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了。历史车轮滚滚前进,道德概念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人的道德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道德的延伸和  相似文献   

9.
一、之谓关于文言文中的“之谓”句式,一般解释说它是动词结构,有“叫做”“称作”的意思,经常用在解释性的句子中,起谓语的作用。而中学语文教材对此句式直接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之谓”在古汉语中,并非不可分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礼记·大学》《诚意》一则(以下简称《文选》)开头一段: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文选》对最后一句译解云:大意是把这个叫做自己不亏心。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诸方面下工夫。其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文明礼貌行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并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一、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德与法》)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后,在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课程。“道德”与“法律”二者最显著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规范”。“道德”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具有自觉性的规范,而法律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因此,将两者整合在同一个课程体系之中,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职业道德问题既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又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既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又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钱逊 《中国德育》2006,1(11):45-46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孔子毕生致力于教育。他在回答“为什么不去为政”时说,通过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影响到政治上去,本身就是为政。他把道德教化当作治国的手段和国家的重要职能,这是他对教育本质的根本看法。他认为教育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文化活动,而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大事;治国不能单纯依靠强力管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使百姓“有耻且格”。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具有重大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纲要》、《若干意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道德建设寄希望于不犯错误的“圣人”楷模和“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理想人格。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道德企盼,一旦遇到出乎人们预想中的事件,众人心目中的道德偶像便会迅速瓦解崩溃。因此,改革开放条件下所凸现的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问题,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三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这些论断,实属重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1265-1321)说过:“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道德却能弥补知识的缺陷。”确是至理名言。当今,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市场经济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亦不可忽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得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迅速传播。如此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作为以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为己任的《中华家教》杂志,怀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期的“特别关注”,邀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张春熙撰写了《道德三题》一文,同时配发了一组道德文章,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决议》抓住了根本,并对“四有”的丰富内涵和有序层次作了深刻而周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当深入实施“以德治教”,建设优良校风,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以德治教”中的“德”就是“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德”,也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体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德”。众所周知,道德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实现这个根本任务中,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都是很重要的,其中抓好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把坚持集体主义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集体主义教育。而要正确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集体主义的本质,澄清对集体主义的一些模糊认识。这对正确地坚持集体主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一词是19世纪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提出的,但个人主义思想却早已萌…  相似文献   

20.
强教必强师,强师先立德。“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比较规范地对才与德进行区分,表达出以德为先的倾向,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且鲜明倡导“宁愚勿小”的用人之道,给我们的道德建设以深刻启示。在硬件设施满足基本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技术的话,那么,良好师德师风就是教育战线最姜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