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绪尔提出的有关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相区别的理论,对于语言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全面讨论了历时虚词词典编纂的有关问题,设计了历时虚词词典的基本框架:如何确定收词范围,采用什么方法,等等。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虚词历时描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汉语的历史分期等问题。根据本文的理论编纂出来的历时虚词词典将在整体质量上超过以往传统的词典,填补我国辞书界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历时形态、共时形态、文明机制探讨生态文明的生成机制,并挥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以此为基础,厘定生态文明观,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着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全方面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两种词性,这是“本来”一千多年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地苒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非范畴化学说不仅是对乔氏语言自主性观点的批判,更是一种对范畴化理论的推进和发展。就目前中国的研究现状而言,该理论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严格界定非范畴化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对非范畴化展开多维探讨;推进非范畴化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能理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新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创建了合理整合英语教学的途径:建构立体文化大课堂。在课堂内,建构共时性的、以发挥研究生创新精神为特征、以开发多元智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在课堂外,建立历时性的、开放的、资源共享的文化课堂,从而形成立体的多元英语文化大课堂。  相似文献   

6.
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的复合词最初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 ,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词化的过程 ,正因如此 ,汉语中短语和词的划界才困难重重。共时状态下存在的复合词有着词化程度的差别 ,而历时地考察复合词的形成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 ,则有助于确定共时状态下复合词的词化等级。可以汉语中最具特色的并列式复合词为考察对象 (以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为例 ) ,根据其历时演变中表现出的特性 ,对其共时状态下的词化程度做大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动宾式动词+宾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各位学人对于“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的讨论,本尝试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整体、系统地把握该语法现象,在历时研究方面,考察其历史源流,在共时研究方面,分别考察这种语法形式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可实现性、搭配规律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笔者分别对“耍子”和“玩儿”在汉语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历时考察与分析,并对“耍子”在近代汉语中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玩儿”能取代“耍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玩儿”取代“耍子”的时间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文艺无达诂,但有定法,有规律可循。文艺作品在鉴赏维面上处于史前史与史后史的辨证关系之上,是站在历时性纬度上的作品和站在共时性纬度上的接受者的辩证统一,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对双宾语句进行定义,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里的双宾语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描写;同时进行汉语内部的历时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共时对比,发现:古汉语中表“为动”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基本没有;而表“制作”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却很常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文艺无达诂,但有定法,有规律可循.文艺作品在鉴赏维面上处于史前史与史后史的辨证关系之上,是站在历时性纬度上的作品和站在共时性纬度上的接受者的辩证统一,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发,阐述了他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语言,言语和文字,共时和历时,能指和所指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语法化(实词虚化)、词性引申研究,复合词理据义研究,语法化(词汇化)研究,象似性、词源研究,词典编纂研究等的兴盛,带动了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的共时研究对历时、历史视角的关注。词汇语义的共时与历时、当代与历史的结合研究是目前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郑子瑜先生对中国修辞学及修辞学史的研究,始终贯穿着语境理念。他既重视与考察对象相关联的上下文语境,也注重与修辞现象相关的时空语境,以及话语目的等语境因素。他的语境理念是广博、深远的,所论涉及多边缘学科。注重事物与事物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联,使他的修辞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名著没有最终的定本,文学名著复译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是由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文学名著的自身特征、转译本的缺陷和译者理解的历史局限性等因素决定的。目前的复译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历时性复译和共时性复译。这两种情况下的复译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共时层面上,时间词明日明天在句法组合以及语用表达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认定两者是完全等同的;从历时层面看,两者也呈现出一个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同时这种状况也在方言调查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丁娜娜 《海外英语》2012,(7):238-239
Grammaticalization is not just progressive diachronic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language,but there may be grammaticalization sta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ame synchronic state.Start with the two aspects of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nandao" as the object;grammaticalization,the theoretical basis.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synchronic level,inquiry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iachronic level.And summarize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ath and motiv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nandao".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nandao" is from verbal polarization phrase to speculation tone of adverb to rhetorical tone of adverb.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术语由于自身的发展和人们界定的混乱而使其演变显得很复杂。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以历时性语言学研究概念探讨了“浪漫”一词的演变;以共时性语言学研究概念探讨了“浪漫主义”在浪漫派自身定义中的演变;以能指和所指的语言学研究概念探讨了“浪漫主义”在后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变,从而说明了该术语界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文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章从其内涵的界定入手,综述了20世纪以来语言学视角下的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以及后现代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历时性研究,并对近年来几种常见文本类型进行了引介与阐述,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重视野展开对阅读文本研究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