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说明《山海经》所载神话应属于西域昆仑神话范围,进而梳理屈原诗歌所采用的《山海经》神话素材,以此说明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诗歌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域文化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深入影响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2.
屈原处在“中间物”的历史文化地位上,面对着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激烈冲突与交流,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双重的整合与扬弃。处在“中间物”的位置上的屈原.对自我及其人生过程进行的思考.透露出强烈的现实态度和理性意识,显示出反抗精神和自醒意识。它是我们认识屈原心理、精神结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庄子、屈原浪漫主义比较刘瑞武庄子和屈原,同为楚人,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又基本上处于相同时代,同样接受楚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又同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就使二人具有很多相同点。但庄子是哲学家、思想家而兼文学家,屈原则是政治家、思想家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者司马迁。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其家乡即今湖北秭归(古夔国)县。屈原生于公元前339年1月14日,卒于公元前285年5月5日(据聂石樵《屈原论稿》),终年54岁。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年代。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乃至自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相似文献   

5.
屈原作品中时隐时显地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态,即臣妾心态,这种臣妾心态的形成及存在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屈原对于这种臣妾之道的执迷,除了自身个性及其所处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原因之外,也烙有极为深刻的中原传统文化心理印记。  相似文献   

6.
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深为历代批评家所称道,也深为历代人民所赞颂。然而在湖北举行的屈原学术讨论会上却有人献疑说: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从分裂趋向统一,又正是秦国肩负着统一大任的时代,屈原当时竭力维护楚国,反对秦国,是逆历史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歌声消歇以后,诗坛上沉寂了大约二三百年,到了战国后期,即屈原生活的时代,又活跃起来。一种逼异于《诗经》的新诗体诞生了,这就是“楚辞”。它的创始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相似文献   

8.
庄子和屈原,同为楚人,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又基本上处于相同时代,同样接受楚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就使二人具有很多相同点。但二人也存在其不同的特性。庄子是哲学家、思想家兼文学家,屈原则是身为左徒、三闾大夫并作为楚王的近臣和同宗的贵族。由于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又必然造成二者的思想有别、气质迥异,从而带来创作上的不同和差异。因此,比较其相同、相异之处,对正确评价庄子和屈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认为,楚辞研究应注意不同文化区域以及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林庚先生认为楚辞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褚斌杰先生认为,屈原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聂石樵先生认为,研究屈原赋应特别注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屈原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 的比兴手法。费振刚先生认为辞与赋的区别,可以从是否与屈原相关等方面来分析季羡林先生认为,楚辞研究应注意不同文化区域以及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林庚先生认为楚辞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褚斌杰先生认为,屈原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聂石樵先生认为,研究屈原赋应特别注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屈原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 的比兴手法。费振刚先生认为辞与赋的区别,可以从是否与屈原相关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楚辞研究史上,不少文人学者不同程度地用北方中原儒家经典诠释、注解、附会屈原及其作品,认为屈原及其作品是受儒家的影响,片面强调屈骚之理性精神是屈原北学中原文化的结果。这一研讨方法已凝固为一种思维定势,困惑着当代楚辞研究。从潜在于史料文献表象下的华夏血缘谱系审度,南方荆楚文化系统和北方中原文化系统是作为地域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屈原墓在汨罗山上”,然而汨罗山上有12座大型战国楚墓,因为年代久远,墓碑残蚀,到清初已无法确认那一座封土堆是屈原墓,出于对屈原的崇仰和对古墓的保护,民间便渐渐衍生出疑冢之说。通过考古勘探,证实这些封土堆都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与罗子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滇和巴蜀是我国起源较早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中原汉族很早就有着自然的交流.然而,战国秦汉时期两者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论述滇和巴蜀之汉化过程,并分析两者汉化不同特点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羌鐘是战国前期的一件重要彝器,其铭文记述了晋、齐之间的一次战役。文章旨在从字句方面入手解读这段铭文,以期为了解战国前期诸侯争霸中原提供一点史料,也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语言、文字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15.
屈原与荀子生存于战国道德衰微的动乱时代,但他们却能凭“道”自任自重,以修身为要务,本着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坚持理想,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守住了儒家持“道”的人格传统,这是屈、荀表现出的人格一致性,也是战国各区域文化交融并趋向统一的先兆;另一方面,因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其生存的区域文化的悬殊,又导致屈、荀在能力与性格等人格层面的差异,而他们人格的多样性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中华传统文化巍峨大厦由四根大柱支撑:周易文化(易学)、老庄文化(道学)、孔孟文化(儒学)、屈原文化(骚学)。其顶梁大柱则是周易文化。周易文化即先秦巫学——主要是南楚巫学,战国末世以屈原为首的南楚巫学家们的伟大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晚期,秦国虎视眈眈,企图一统天下。作为楚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政治家、外交家,屈原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胸怀美政理想,主张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使楚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政治思想与战国诸家思想在表现的片段性上有类似之处,因此,很多人把他归入某家.通过对屈原的思想与战国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比较辨析来看,屈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就是一切都从如何使楚国富强、人民安生进而统一天下出发.  相似文献   

20.
每年端午节,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考究这两个民间习俗的由来,让我们追溯到屈原说起。屈原,名平,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江汉流域的楚国,今湖北秭归县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急剧变化的战国后期。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和楚王同宗,自幼聪慧好学,“博闻疆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二十多岁就出任“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根据当时的形势,对内他提出了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修明法制,使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乐。对外他提出联齐抗秦等进步主张,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