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韩俊 《华夏星火》2009,(7):46-47
<正>近年来,我国粮食净调出地区进一步减少,自求平衡地区粮食供需缺口逐步扩大,主销区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在目前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西六个省区为净调出省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区域优化布局要以质量和效益、经济平衡、结构优化为目标;要坚持因地制宜、生态系统平衡、市场调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经营的产业化;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粮食商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合理分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研究发现,全国主要的粮食调出区已由197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转移、集中到200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和淮河区,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90年代松辽河区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淮河区则是由于灌溉面积扩大、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其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加剧了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应对策略是充分挖掘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其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自给能力,从而减轻“北粮南运"带来的北方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区域优化布局要以质量和效益、经济平衡、结构优化为目标;要坚持因地制宜、生态系统平衡、市场调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经营的产业化;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粮食商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合理分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7.
河北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生产景气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生  杨栋  赵慧峰 《预测》2002,21(2):77-80
本文阐述了粮食生产气循环指标的设计原则,景气指标即扩散指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河北省的粮食生产景气循环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景气循环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王雅鹏我国是拥有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来国内学者按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粮食可以再增产1000亿斤,实现年产1万亿斤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粮食生产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两大问题,必须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品种结构.解决粮食产销结构失衡的措施一是调整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二是改良早籼稻米质;三是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生产和消费.在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优化品质过程中,应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 ,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北高产粮区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占用八大问题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毕于远 《资源科学》1999,21(2):30-35
文章以大量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土地占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违法占地、超标占地、盲目占地、布局分散、土地闲置、灾害毁地、不合理结构调整占地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李茂  张洪业 《资源科学》2003,25(3):49-56
我国耕地面积自195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5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东南部耕地粮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是由于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下、耕地数量有限、人口稠密和复种指数下降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生产易损性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淳 《资源科学》1999,21(2):77-81
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易损性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认为最主要的3个因素是:灌溉面积、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和粮田复种指数;而农户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化肥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指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抗灾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水资源安全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基于199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新四川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有重点保护围管束植物39科55属67种(包括变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0中,裸子植物7科13属38种,其中I级18中,Ⅱ级49中,从生活型&全球化;水资源;水资源安全;对策;中国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转换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区至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在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相互转换,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水资源的主要特点,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变化。随着和水利用率不断提高,减少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泉水量削减,甚至枯竭,迫使泉灌区边城井灌。这在水资源西藏高原、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耕地利用的若干重大因素及对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耕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多种因素正在对耕地利用施加有利、不利的影响。该文分析了全球环境、社会经济、粮食安全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给耕地利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耕地利用对策的调整思路:1、适当缩减耕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劣质耕地,诱导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向南回移、明显提升耕地环境背景质量,进一步巩固嫩江平原、三江平原、淮北低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地位;2、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主产区土地整理、调动主产区农民从事口粮生产的积极性;3、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诱导各地长期、稳定生产最具优势的品种,从而形成主要农产品的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为了扭转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节流与开源措施,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局面得到了遏制,并于1995年和1996年实现了全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的平衡。然而,由于耕地增在边缘地区,减在东部沿海和内地;增的多为低产地,减的多为良田,所以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并不意味着能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顾定法 《资源科学》1996,18(4):8-14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同时又存在大量浪费水和水污染的现象,再一次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本文结合城市用水特点,提出了城市用水、节水的基本原理。城市理想的用水系统应该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靠节水和污水回用来实现。文中列举大量数据分析城市节水取0城市水资源系统、闭环反馈系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