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女局长任长霞2004年4月15日凌晨不幸因公殉职。登封干部群众纷纷自发前往吊唁,三天三夜人流不息。4月17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62万人口的登封市竞有14万人自发地涌上街头为她送行。登封十里长街哀声一片,气氛悲壮。许多人紧随灵车,送过一程又一程。消  相似文献   

2.
程翊  韩梅 《军事记者》2007,(9):21-21
2005年6月的一天,南方某城市晚报的封面图片,将深圳罗湖区女公安局长受贿被判15年的消息,错误地配发了河南登封市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同志的照片,导致过失性报道失实,在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胸怀     
任何一名记者,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都可称之为小记者,但是任何一名小记者都在从事一项大事业。不管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记者,还是中央、省市和地方的记者,都不仅仅属于一个独有的媒体,不能只代表哪个单位和部门,更不能代表哪个家庭和个人,其采访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麦克 《今传媒》2004,(3):1-1
在云南建水一个叫官营的小村庄,我结识了四十岁的彭斌。他是个哈尼族汉子,更是个罕见的乡野天才,几乎只是听一遍,他就可以用二胡、吉它或者各种民间乐器,乃至一片树叶演奏出那些陌生的乐曲。第一次见到拖拉机和油罐车,他只看了看老司机的操作过程,直接开着就上路了。  相似文献   

5.
陈耀贤 《今传媒》2004,(4):49-49
2003年12月18日,《羊城晚报》在广东新闻版发表了一条《昨午饶平樟溪发生大山火》的图片报道,一张图片配上不足100字的说明。好多人看后觉得这是一条“小新闻”,但殊不知为了这条“小新闻“,我们两名通讯员和记者却付出了不少艰辛和代价。  相似文献   

6.
在场     
很容易想起那些当你作为一名记者,那在你面前侃侃而谈,接受你的采访的人。他们有话要说,而当他们有话要说,他们遇到了记者;而你作为记者,适时地在场。在场是人生中一种恩惠般的境界。许多事我们因为无法在场,而心生遗憾。而作为记者,我们自然地拥有了在场的优势。你可以倾听,  相似文献   

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突发性的“非典”事件面前,社会各界人士都经受着一次重大的精神考验。单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务工作者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紧随其后的就是用笔、话筒和摄像机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进行“零距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了。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新闻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一样,秉承着崇高的职业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8.
记者随想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2,(12):46-47
1、记者的心态○一个好记者的真正目的是把生活中那些令人震撼的事和人告诉更多的人,把那些一偶的不凡变成能吸引人的眼球、引发人思考的文、图、声、像,而不是把稿子当成达到各种目的“敲门砖”。○记者云游于“崇山峻岭”之间,但又不能企望与任何一座“峰峦”比美争高。我们的职业和使命是描绘“山河”,记录他们的雄浑和灵气,传递人间的悲喜之情,启动人们的心灵之扣,而我们自己承担了这些责任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再不能为功名利禄如蜂蝇若趋。恬淡的心境是一个好记者修炼的境界。不求闻达的洒脱,也是一个好记者所该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怎样采访、写作,能使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可信可敬、生动感人?当整个记者团面对同一事件,进行集体采访,又如何使自己的稿子脱颖而出?最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传媒关于河南省登封市已故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先进事迹的报道,让我们有机会认真审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好久没这么感动了,好久没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认认真真看电视、读报纸了。到6月7日晚上止,关于任长霞的电视我已看了8遍,《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读了三遍,网上的新闻和专题不知浏览了多少次。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任长霞的事迹,就深深地感染了我,近来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读,每看一次,每读一次,都会受到教育,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不已。尽管看了许多,读了许多,以后的电视肯定我还会看,而且还会找来更多的报纸仔仔细细地研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上的评论,多是激愤之言,因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负面现象不满,应时感言,一吐为快。言为心声。读一读这些议论,对于做领导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人来说,也是必要的。但是,近一个月来网上关于任长霞的评论,多是发自内心的赞颂之词,特别值得关注。由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众日报》的重大战役报道,驻站记者参与的机会较少,想出彩更是不易。看到重大题材只能“袖手旁观”,心里着实不是滋味。然而今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相似文献   

13.
余仁 《今传媒》2004,(4):47-47
第一次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的那种喜悦、那种成就感让我永生难忘。说来好笑,第一次发表文章并不是在真正的新闻纸上,而是在银行上班时我们内部办的刊物《青年人》上,至今我依旧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的题目《我的母亲》,有点像命题作文,但是能够从400多份稿件中脱颖而出,还是让我好好骄傲了一回。从那时起,将自己的文章印在新闻纸上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健全自律机制 内化传媒人职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记协联合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将"三个代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列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显然,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新闻界赢得公众普遍信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孤岛 《当代传播》2002,(2):47-47
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奖项要属普利策新闻奖了. 由于职业的需要,笔者从1986年开始接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近年来,为适应新闻改革的尝试需要,又开始耐心地精读,忽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有了品尝新闻作品文本的甜头.  相似文献   

16.
徐杨 《今传媒》2004,(4):60-60
还未走出大学校门就已经感受到记者的艰辛,作为历史的记录者,我深感肩上的重担,且只有主流媒体的记者才能让人们记住一切。  相似文献   

17.
思辨或思辩,先要有思,而后有辨或辩。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记者当得太慵懒,根本就不把“思”放在履行本职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记录和整合材料的文字匠。 “思”,某种意义上讲,是带着警惕性去考虑问题,如果没有警惕性,那就会顺着别人设计的路子去思,很可能走入荒谬途径。山西某地的大规模“渗灌”工程一度被某些报刊宣传得很成功,其实是假的。写这些稿的记者也曾到当地去看过,路边水池成线,喷管成排,煞是壮观。但是,如果思想上对这种假象稍有一丁点怀疑,就会注意到这些池子都是干的,如果用手摇一摇喷管,这些…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索尔兹伯里这个名字应当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之后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这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业绩,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它的中文译本,打动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索尔兹伯里就已经是名记者了。1948年,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前苏联记者期间,他率先报道了乌克兰大饥荒;这一组报道,获得了当年普利策新闻奖。1950年,他奉调回国,在《纽约时报》编辑部当记者。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19.
当记者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职业,时时需要谨慎,保持诚惶诚恐的心态,稍有不慎就会为社会添乱,为读者添烦恼,为单位添官司,为自己添麻烦。记者职业在社会上是无需地位的,有新闻你就采访,深入调查,没有新闻你就研究,挖掘,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着采集花粉酿蜜。如果你把当记者当成就是当大爷,处处有车接车送,有人花天酒地地请客,有人陪着采访,这就不是记者所为了,而是堂堂达官贵人的所做所为了,只能距离新闻真相越来越远,更不会成为优秀的记者。记者需要博学,知识面宽,有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头脑要灵活,时刻保  相似文献   

20.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6):44-45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广播 仍是传媒业主流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广东全省各地级市进行的广播收听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报纸广播仍是传媒业主流。调查显示,广东居民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超过85.4% 的受众经常收看电视, 报纸以51.6% 的比例排第二位, 广播以37.5% 排在第三位。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到了90年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接触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七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