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关于日本人人名的读法,普遍的看法是采用训读。但这只是一个模糊且笼统的概念,并且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以具体人名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人人名进行分类和统计,采用实证分析法考察日本人人名的音读、训读和音训混合读法。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是关于人名翻译的研究。翻译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理解。人名的翻译对翻译工作者来说经常面临挑战,本文探讨人名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应当指出,本文并不规定任何特别的翻译规则。研究结果显示,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翻译目标的文化源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和背景才能使人名有最恰当的翻译。基于上述的表述,我们不可否认文化对于人名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芳 《文教资料》2013,(1):18-19
人名是人与人之间用于区别的符号标志,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人名的语义研究也是语言语义研究的一个内容,人名的语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的文化。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名250个,女名250个,共计500个泰国人名的语义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泰国人名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泰国人名中所体现的泰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人名文化的政治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文化作为社会成员彼此辨识区别的一种符号文化,具有极为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特征。本文立足中国人名文化的既往历史形态,围绕古代人名文化与社会政治相互关联的一系列 问题,作了相关的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名题材熟语是指由某一个人物的特称转化为一种通指,变成了社会公共符号,并以相对独立的意义存在于语言体系之中的类名。汉语人名题材熟语大多有所依据,或取之于古代神话人物和民间传说,或取之于历史人物,或取之于戏曲小说人物。人名题材熟语的大量出现,体现了汉民族对人的崇尚的社会理念和重名声、重名望的文化心理,具有揭示特定文化背景和表达特定文化观念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8,(4):117-122
日本政府对人名用汉字的规定始于战后初期,由于相关限制同社会实际脱节,招致了民众的不满甚至诉讼,日本政府不得不对人名用汉字进行多次改订,最终于2010年确立了2136个可用于人名的常用汉字,常用汉字之外,截止2018年陆续确立了863个人名用汉字。战后日本人名用汉字变迁的背后是政府限制汉字政策同民众汉字情节的博弈,汉字的表意优势和信息化的助力使人名用汉字在日本不减反增,愈发重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日本人名用汉字的变迁过程对研究我国的人名用汉字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诗中人名与地名的英译浅探梁瑞清人名和地名的频繁使用是我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点。其中,大多数人名和地名,特别是用作典故的人名和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古诗翻译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理解和处理原诗中的人名和地名,传...  相似文献   

8.
鲍宗伟 《家教指南》2021,(2):124-130
敦煌文献中的大量人名,不但是敦煌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宝库,也是对敦煌写卷断代的重要依据.敦煌人名的形式极其复杂.写卷先后延续,有些人出现在敦煌文献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人物的称谓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写手的文化素养或者用字习惯不同,或异体俗字,或同音替代,或删简省略,同一人的名字往往有若干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称谓与变体,使同一人的材料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看似毫无关系.对同一人的不同称谓与人名变体的认同是推动敦煌人物与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讨论敦煌文献同一人名的异称,钩连考索同一名字的不同变体,共分四个部分:音近相代、人名简省、俗名与法名、人物代称等.  相似文献   

9.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副对联有用人名对人名之妙,柳三变即柳永,是宋代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时人;还有在人名中以数字对数字之妙,以“三”对“九”;除此以外,这一副对联上联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而下联中的“桂子飘香”是张九成的句;再,“成”和“变”也可对,两皆为我国古代乐理名词,可知此联对仗是十分工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名字五花八门,其中有典、有趣的颇多。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颇有意味且又为人所喜用的名字。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古代常用的人名。  相似文献   

11.
现在通用的"公文"这个名称,出现于秦汉之后。但当时仅指适宜作发布的公务文书,作为总称,是后来逐步形成的;古代公文,具有政治权威性、专任性及保密性,有自身的风格;各个时期都有对公文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鱼类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历史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要研究历史时期鱼类资源的情况,首先需要厘清鱼类的名称.本文拟就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鮸鱼在古籍中的名称记载情况进行辨析.鮸鱼并非石首鱼,鮸鱼与鳘鱼是指同一种鱼.鮸鱼名称辨析对工具书的编纂有借鉴意义,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2009,(12):24-25,116
训诂的任务是解释语言。语言记载了文化历史,反映着文化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和文化历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因此研究训诂学,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还涉及到人类社会尤其是文化习俗的各个方面。在解释古代文献语言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多地熟悉古代典制习俗,并作为一种意识贯彻到训诂工作中去,是我们通读古籍和解决一些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训诂的研究成果又为文化习俗的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
鞍山作为地名,其历史溯源在历代史料中都无明确有序的记载和说明. 古西鞍山和东鞍山山地与鞍山的地名由来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历代文献涉及鞍山地名的线索和相关古地图的考证,结合鞍山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古西鞍山山地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历史的探究,另辟蹊径,通过古代鞍山曾用名"安山"和"龙凤山"的分析论证,阐明了"鞍山"作为地名在不同时代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中国古代推类的定义、特点以及逻辑性质?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特点以及学术价值,关于中西逻辑比较,这些问题既是近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2011年在河南开封召开的中国逻辑史全国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与会学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争鸣,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新时期中国逻辑史领域的研究状况。这种状况,为推动中国逻辑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襄阳昭明台为襄阳城内重要的古建筑之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风雨,有圮有葺,名称频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古襄阳的历史轨迹.探索其由来,实为文化襄阳建设的重要支撑,彰显文化襄阳的魅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旧论以为儒家是原始时代“政教合一”的人物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此还需要从“君子”与“庖厨”之关系来进一步了解。从古代“食先祭”的化背景来看,与庖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祭礼或其他相关的巫教仪式。由于最初分工并不发达,所以屠宰动物与主持祭礼是合而为一的,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中奠定了原始儒家“巫师兼宰辅”的政治身份。旧论中把“墨”解释为使用墨绳之木匠,此说颇为荒谬,从对历史献的精神分析看,墨子是一个拥有政治观、宗教观、经济基础和军事能力的集团首领。从墨子一派严格的组织纪律及其弟子对巨子的忠诚来看,我推测这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从古代流行的三统说来看,夏德水.其色尚玄,由此可知墨色正是夏代王朝的象征。这是墨子被迫亡其姓氏之后,而取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自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战国竹简《融师》是近年发现的重要古代文献,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全文共存四简,字体是战国古文,形体奇异,内容深奥,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流行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百越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概念。从武平已出土的文物、地名、语言等方面考证,可以推断武平是闽西汉代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闽西古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证武平的出土文物,既可以探索闽西古越族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对探索南海国的王宫地址提供一些史证。  相似文献   

20.
词谱作为古代词人填词制曲遵循模拟的格律范本,又兼具词选、词品、词论的作用。第一部词选《花间》词在历代词谱中的平均入选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词谱编辑者特别看好《花间集》。《花间》词开辟了词体新天地,调式和唱腔优美动听,异体词较多,这是它倍受词谱编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