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我省自2001年秋季开始在武汉市武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到2004年秋季,全省所有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已经全面进入新课程。以2004年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为标志,我省课程改革已经由分区实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说明,我省大面积推广课程改革的阶段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迎接它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改革本国的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心脏的课程成为改革的重点。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成为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众多的综合课程,这标志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在我国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以往理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系到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因此,综合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反思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近十年为时间蓝本,从课程改革阶段的划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影响课程实施的隐性因素和课改中涌现的问题四个方面综述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划分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化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如何保证它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就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周期长和影响因素多,使得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保障体系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环境建设:一是内部环境建设;二是外部环境建设。内部环境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内部所需的条件和机制。外部环境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政策、条件和社会舆论提供的宽松环境。这两大环境的建设对基础教…  相似文献   

5.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2001年以来进行的课程改革是第八次改革。这一次课程改革的背景是:我国改革开放,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决定,教育部于1999年正式启动,并于2001年开始在部分省市的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实验,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面推进。旨在通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各国教育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纷纷掀起中小学课程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设计和推进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基本都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或最高权力机构)主持;政策的设计与推进坚持循序渐进、谋定而后动的原则;政策的设计是满足多种需要的产物;政策文件始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课程决策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创新,但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的设计和推进方式直接相关.发达国家课程改革政策设计和推进的经验,对于我们认真反思近十年的课程实践历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无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对落实“两基”和“两全”起到巨大作用。但是,这一课程体系与课程现代化的标准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课程类型等方面作了较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次改革是建国以来理念最新、力度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了三个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重要政策法规、实践措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演进历程包括恢复发展阶段、全面改革阶段、新课程时期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时期四个阶段。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不断拓展、深化和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持续优化,课程实施由师本走向生本,课程评价由一元走向多元。但是,在课程的综合取向、实践取向和育人为本等方面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澳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总结上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体制转变、社会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特点表现在:课程目标关注全人发展,由政府规定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框架和学生须达到的基本学力要求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和整合,课程实施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以及推动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每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反思本次课程改革,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渴盼是课程改革最强大的动力;课程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政府主导,政府、学校、市民共享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教科书问题依然是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今秋省级实验区的新课程进入由点向面过渡的关键阶段。这次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工作者无不为此而欢呼雀跃,但随之而来的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令农村教学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选编、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课程管理的落实等方面都紧紧抓住了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给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实践等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开始产生,而且目前显现的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广大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了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反思,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理论支撑点及现实基础”、“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对象)”、“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课程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当然,这其中不乏对此次改革的反对之声。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原先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选编、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似乎原先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感到恐怖,压抑着他们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龙山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步于1992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历了一个由语文、数学、生活、艺术、科学、体育各科的课程改革实验转轨;经历了一个由区域性尝试实验到吉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整体实验,再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前行,既有赞美和鲜花,也有困难和险阻.随着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重点突破,课程改革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已经由原本的改革探索逐渐变成一种教育常态,成为政府和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二是课程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仍然是行政。五年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跨越了特色发展与系统反思两个阶段.实现了义务教育与高中两个学段课程改革的衔接,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文件.构建了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力系统和制度保障,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课改典型持续涌现.广大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明显,对教与学的研究持续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提高,应该说,五年的课改在促进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然而,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比如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难题未得到根本性缓解等,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进入“十二五”,要想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既需要观念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也需要体制和立法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毕竞课程改革已经到了真正的攻坚阶段.在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思想和魄力去推动。  相似文献   

16.
以近十年为时间蓝本,从课程改革阶段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影响课程实施的隐性因素和课改中涌现的问题四个方面综述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综述影响课程改革实施的隐性因素,以期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政策工具对课程改革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在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各级政府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命令式工具、制度变革工具、督导检查工具、舆论宣传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学习型工具。此次课程政策工具使用的特征在于:国家的行政力量因素助推了命令式主导的政策工具的选用;命令式、制度性政策和督查、检查工具只能促进引起外在改变;能力建设型工具难以体现针对性。建议课程政策工具的使用要关注教师价值观的改变,关注课程实施层面。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普遍实施。这不仅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对于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挑战。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师院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应对这次挑战,努力搞好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宋建祥 《考试周刊》2014,(68):169-17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应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地面沉降监测"校本课程,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重塑学生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议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实施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