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从开始他们的理论活动时,就十分重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说人道主义思想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我们不能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对人道主义没有提及为理由,而就否定马克思主义不包含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的劳动人道主义与马克斯·韦伯的价值无涉观点的对比和马克思与亚当·斯密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态度的对比为线索,探讨马克思价值立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特别重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这一学说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而这一学说能够产生,在思想史上有两个作为前提的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一个是对劳动进行一般和特殊的区分。这两个关键环节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这两个关键的思想基础分别由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提出的,但是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由于哲学上的根本局限性,都没有从这些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前进。马克思吸收了这两种思想作为基础,并且在哲学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超越,从而产生劳动二重性学说,这一学说既使得经济学发生根本变革,也蕴含着一种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我们原有的概念、思想受到质疑,经济操作方式受到冲击,在理论研究上,也不断出现新的理念,新的说法,但怀疑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是有悖于客观实际的。实践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非但没有失去其科学价值,反而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对当代经济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舒志定 《教育研究》2020,41(10):23-32
精读马克思关于劳动及其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深刻把握劳动教育内涵与本质的极其重要课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劳动中发现人的存在秘密的重要著作。它提出了劳动是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论断,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把劳动问题还原成人的问题,确定人是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关系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存在,凸显了存在论理解人的问题的思想方式。因此,从存在论原则高度理解劳动及劳动教育可以发现,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科学地阐明了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形成价值的劳动性质、价值形式和价值的本质,揭示了价值规律及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本文据此探讨新科技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李高君 《文教资料》2007,(23):83-85
历史上对待劳动的态度存在种种悖论。马克思通过狭义劳动观、广义劳动观的阐述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劳动的伟大作用。马克思的劳动学说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捍卫劳动者的劳动权、尊重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锰 《文教资料》2008,(21):75-76
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看成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随处可见.本文在论述了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后,提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三、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考察了符合论的历史发展,认为:古典符合论是符合论的萌芽;近代符合论是符合论发展的中心环节;以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性结合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康德真理观对近代符合论进行了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符合论是近代符合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经验符合论的最高发展阶段;现代符合论则继承和发展了唯心经验符合论和怀疑主义符合论。  相似文献   

12.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是从否定符合论真理观入手的,尼采认为真理是对人类生存有用的工具,是增强权力意志的工具。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的真理现有内在的联系并对实用主义真理观有重要的影响,但二者又有显著不同,尼采看到了真理与权力意志的密切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这对培养个人的自强精神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从根本上说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不思进取本质上不同,指出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当时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修德、为政、为学仍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的历史离不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在众多真理理论中,罗素的真理符合论(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理论。不过,罗素的真理理论在其学术生涯中也经历了几次变化和研究侧重的转变,因此,梳理罗素的真理观有助于厘清其真理理论牵涉的若干问题,有助于从罗素关注的基本问题入手认真思考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索符合论真理观的不足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隐喻是概念体系构成的基本方式,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隐喻性思维在认识论上具有的本体论特征。是我们理性思维生长的起源,是构建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证了传统真理观在隐喻解释上的困境。并指出在语境下研究隐喻语义真值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贡献,从坚持和发展实践检验真理,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统一,发现和发展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演变有两个趋向:从研究真理的性质到研究真理的接受标准(条件);从关注效用到关注人类幸福。肯定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主张对话和交流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值得借鉴。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主张主观真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从真理的性质及真理内容与对象的关系看,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从真理内容的客观依据以及对主观思想的超越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发现;从真理内容的主观形成过程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假说;从真理内容形成的主观根据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创造。真理的创造性本质意味着,意识创造是一切创造之源,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真理生产是先进精神生产力之本,亦是先进物质生产力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