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1月17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回忆“毛泽东支持章士钊重版《逻辑指要》的前前后后”,说建国后,毛泽东突然问章士钊: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章士钊书的序言中有逢迎蒋介石的话,所以“十分为难地答到:《逻  相似文献   

2.
据考证,“畅销书”这一称谓是在美国孕育而生的。1895年,文艺月刊《学者》登载了在美国19个城市中的零售书店中最为畅销的6种最新出版的图书的一览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畅销书目”的出现。1897年,该杂志第一次发表了关于全国“畅销书”的调查情况。1903年每月都推出6种书,而且把这6种书的书目称之为“6种畅销书”。这便是“畅销书”的最初的由来和最早的使用。当时,出版社、书店的智慧的经营者们,从扩大图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书评     
书评之于编辑,是含有双重滋味的事,一则编辑的素养中,要有书评意识,否则他的编辑工作便不能超越与出新。然而另一方面,书评之评,其所直指或影射者,不惟书作者之事,也并相关于编辑。因为一本书的很多方面,终是编辑行为的结果。孔子删《诗》、订《春秋》,是编辑行为,后世经学家所鹜趋的焦点,也多针对于这行为背后的深刻用心上,谓之“微言大义”。这正是书不惟作者之事,也并编辑之事的一个明证。当然孔子之编辑,与现代意义上的“编辑”尚有区别,但根本点却是一致的。从编辑的最高境界上说,现代与古代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4.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河北某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了真实的谎言》,是“本报记者”写的采访感言,说的是她多次巧用谎言采访成功的故事,并宣称“为了大众的知情权,谎言自然也就成了记者的‘通行证’”。据我所知,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类似的采访“花絮”也常见诸报刊。说到底,就是“只看结果,不择手段”,认为只要目的和结果正确,至于采取了什么方式则不重要。记者为挖掘新闻事实,有时在采访中需要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甚至不得不借助偷拍、偷录等“隐性采访”方式。但把说谎作为“通行证”发给记者,作为一种常规采访手段而滥用,或干脆把撒谎说成…  相似文献   

6.
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关注,已有好几篇文章热情地评介过,一些杂志也纷纷刊摘其中的名篇佳作。舒芜先生在《积极的文学结缘者》(代序)称此书“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的读书之话,一切都结合自己读书、求书、访书、得书、失书、爱书、忆书之事来谈。”若说到梁先生,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bibliophile),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藏书家(book-collector)。书在一般的藏书家手中可能沦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资本,仅仅是一种藏品;而在爱书家眼里,书是朋友,读书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绝不会导致对书的崇拜(像佞宋主人黄丕烈那样),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养生的书出了不少,有《求医不如求己》、《曲黎敏养生十二说》、《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不生病的智慧》、《养生的智慧》、《人体自有大药》、《从头到脚说健康》、《活到天年》、《上医治未病》等等,不少书一再加印,占据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显著位置,有的书一年之中竟印了二十几次,很受读者的欢迎。养生书已形成了一个出版热点。  相似文献   

8.
“四人邦”说,十七年的出版工作,只是出名、洋、古,根本不宣传马列。这伙叛徒以为,靠他们编造的谎言,就可以把十七年的出版成就一笔勾销。谎言终究抹煞不了事实。《列宁全集》的出版,就是戮穿“四人邦”谎言的最好事实。《列宁全集》中文版第一卷是一九五三年出版的。到一九五七年,五年中一共出了七卷。但是到一九五八年,大大加快了出版进度。单是这年下半年就出版了九卷,  相似文献   

9.
1世间《书缘》知多少 前些年曾将自己的文章结集,以《书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为名付梓。后来在“孔夫子旧书网”同时发现了两本叫《书缘》的书,感到亲切,便一同买了下来,遂撰《(书缘)三种》一文,发表于湖南《书人》杂志,并贴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后来有湖南“小源塘居士”跟帖说,他收藏了以《书缘》为名的图书和期刊共九册,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信息四则     
台北出版业者诧异——《毛泽东语录》如此热销【台湾消息】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  相似文献   

11.
<正>《特别关注》杂志的“书中事”栏目极富特色,为杂志的品位和格调,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特别关注》确立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即“雅事俗说,俗事雅说”。一、编辑智慧的结晶“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这八个字的率先提出,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成功的人,是作家韩少功先生。20世纪90年代,韩少功创办《海南纪实》,定位“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要让“初中以上的人,都能读懂、感兴趣”。后来,韩少功改造《天涯》杂志,设“特别报道”栏目,也沿用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可以说“美丽谎言”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条新闻的原始报料仅仅是个简单的车祸求助。联手编织“美丽谎言”去年的5月27日中午,我们得到了一条被同行弃之不要的新闻线索:一名男子在清晨上班途中因车祸意外死亡,肇事者逃逸,家属希望寻求媒体帮助。咋一听,这不过是件极其普通的车祸逃逸事件,成都每天都会上演数起,…  相似文献   

13.
“道”在字典中有13种解释.可以指道路、方向、方法、伦理常纲等。北京杭间教授撰写《设计道》一书的初衷是因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的研究课题“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和理论”.并以该项目的理论部分为本书蓝本.试图建立起中国式设计艺术理论框架。先哲的智慧是“道无常名”。“设计”的问题在中国似乎一直很难说清楚。但作者还是希望从以下入手。探讨中国设计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是一门博览群书,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的学问。鲁迅先生在他一万多册的藏书中,就有不少是属目录学的书,这是他写作之余“随便翻翻”的书。有一次,他很坦率地说:“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象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沒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他能做成你好象看过许多书”。(《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鲁迅  相似文献   

15.
薛玲  龚锐  杨柳 《新闻三昧》2006,(1):43-45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可以说“美丽谎言”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条新闻的原始报料仅仅是个简单的车祸求助。  相似文献   

16.
近来人们对出版界热衷于出明星书和为明星出书现象颇多议论,有些报纸为此正在展开讨论。不久前,《新民晚报》记者张坚明发表了《积之不厚,发则当缓》一文,对频频出版“明星书”现象进行了分析。 文章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明星、准明星们纷纷加入了笔耕者的行列,在另一方天地中显示了他们原本不为人知的才华,由此而引起的轰动效应可谓盛极一时。 明星写书,叙述幕后甘苦,抒发人生感悟,以“凡人情结”面对普通读者,所叙之事、所抒之情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当在意料之中。然而,作为一种成功的出版现象,对此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闲中书趣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专门核对名实的巨作。在“全梁文卷四七”章次,核对郑文焯《半雨楼丛钞》中“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生之涯”一语的发现,这句话原来并不是出自陶弘景之笔,而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时说过的话:“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生之涯”。 也许文人在世总是不如意的,所以往往在意志隳颓之时,而将精力放在那些虽无补于世却益于自我身心的玩物之上。“古玩”,就是这个意思吧。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自序说:“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将一个“悦”字易为“遣”字,不觉平添了一些凄凉。  相似文献   

18.
高月 《新闻爱好者》2010,(1):152-153
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一书结构体例颇为独特。刘向在《说苑序奏》中明确交代《说苑》是由“除去与《新序》复重者”,把“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而外的材料编撰而成。这说明,《说苑》取材的首要标准是要求有义理可观。《说苑》即是以义理为统辖,搜集那些可以作为依据的传说和故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9.
徐铸成先生的《报海旧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印数十万册,足觇深受欢迎之一斑。可惜书中颇留下一些错文,成为白璧微瑕。而且有一处显系作者本人失记,不干校对同志之事。书中247页《从“西安事变”到“八·一三”》一节里,有这么几段话: 有经验的新闻记者,总把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牢记在脑子里……可是,在旧中国,内忧外患,“多事之秋”,这样的日子实在太  相似文献   

20.
篱边人语     
《负暄琐话》前,有一段“小引”,张中行先生在那里说过,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这是“负暄”,出典,也是远请《列子》来帮忙。话, 或云闲谈,张先生笔下也有分晓,截引,即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写,《琐话》尚不尽意,继之以《续话》,再而三,如今是《负暄三话》也出来了,文章仍旧贯,“写些事过或事微而未能忘情的”。书,读过,要谈想法,也只好不避齐东野语之嫌,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