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长阔 《山东教育》2005,(19):62-63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常景象是教育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美,引入“迷人”景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感知:根据…  相似文献   

3.
“日出”美丽,“夕阳”同样如诗、如画。《夕照》一课,作者采用多种描写的手法,衬托出“夕照”美丽迷人的景色。一、观察有序,色彩分明。作者仔细观察夕阳,文章按照“黄昏时分——天空的黑色渐渐漫过来——夕阳完全消失”的时间顺序写夕阳的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4.
《夕阳》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般的手法,描写了日落迷人的神奇之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主,层层落实,读中悟情,教活全文。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主自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最终达到阅读的四层次:我看了——观看夕阳层;我想了——思考夕阳层;我懂了——理解、欣赏夕阳层;我迁移——动笔写夕阳层。…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赏…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  相似文献   

7.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一、抓山道特点,体会山路的艰险,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课文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铺路人,而是准确生动、富有变化地写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峨眉山道———“险”,可通过以下问题加以引导: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体现峨眉山道特点的词语。2.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还原画面。3.小组交流,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道。此问…  相似文献   

8.
《夕照》是“九义”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夕阳西下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观察夕照时的独特感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充分发挥想像力,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感;注意作者在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沈志媚 《江西教育》2004,(15):68-69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简析(一 )教学重点1.了解日落的全过程 ,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积累材料的写作方法。(二 )教学难点1.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2 .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二、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应蕴藏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之中 ,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 ,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秀丽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也使自己融入到这种情感中。同时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和写作。三、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课一开始,我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救车夫…  相似文献   

12.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13.
一、紧扣重点 ,以读为主 ,加强训练阅读教学的改革 ,必须依纲扣本。叶老在谈到阅读教学时强调 :“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 ,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就能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这里强调“读”,就是强调口脑并用 ,声情交融。在具体教学中 ,每上一堂课 ,都要选准重点、难点 ,明确教学具体目标 ,紧扣重点内容 ,使每篇课文成为一个核心 ,一条线索 ,从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如教《繁星》一课时 ,首先要抓住重点段 ,读划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再默读 ,想想产生感受的原因。最后朗读 ,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感情。二、紧扣重点 ,以多…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夕照》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了对夕照的整体感受;接着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日落的全过程,并抓住日落时色彩的变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迷人、鲜明的画面;最后作者在赞美留恋夕照美好景色的同时,对它赋予了新的含义。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积极架设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 :1 学会课文生字 ,能正确读写。2 理解课文 ,感受夕照景象的迷人 ;理解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语言描写的独特魅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语文的情感。背诵课文。4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眼中的夕阳 ,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学生准备 :观察夕照 ,体验夕照景象的美。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反映夕照的图片和精彩语段 ,建立自己的学习仓库。教师准备 :课文挂图。夕照过程的录像或夕照美景的照片。指导学生建立学习仓库。将课文改编成现代诗。根据课文语言内在旋律选择钢琴曲作配乐。第一课时一、看图导…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在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环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有哪几处?画一画,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读自悟之后积极举手,汇报时,他们先围绕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展开了讨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  相似文献   

17.
第四册《雷雨》一、教学难点理解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自然景象的重点句子的意思,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二、难点分析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写,如写雷雨前,乌云低压,空气沉闷,蝉也不叫了;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蝉叫了。抓住了特点,写得逼真具体。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句的意思,有一定难度。三、难点突破根据本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教学时,通过比较、分析和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乌云…  相似文献   

18.
《夕照》一课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课文顺序清晰,语言生动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奏响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学习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并落实到学生的习作中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一、课前观察,自由描写在学习《夕照》之前,不妨先布置学生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将自己观察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初步感受夕照之绮丽,并试着用文字表现这种美。因为带着写作的任务,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比较仔细,所产生的情感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格,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中,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这种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就是这些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  相似文献   

20.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