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智力状态正常,其他成绩一般,但作文水平偏低,写作中困难较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好学生,特别是那些写作困难的问题学生。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走出写作困境呢?一、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及文章学告诉我们:完整的写作包括写作素养和写作心理两大要求。写作心理指的是写作的需求、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其核心是写作动机。何为动机?动机就是一种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动因,他决定着主体的意念、行为,以至情感的趋势和倾向。只有当主体有了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从而调动有关心理因素,形成一种写作的心理机制,并将思维循环反复的定向在某一写作素材上,产生一种不吐不快之感。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写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和文章学的观点看,写作包含着两大要素:一是写作心理,二是写作素养。写作心理,指写作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写作素养,指观察、思维、分析、概括等能力和审题、选材、谋篇、遣词等写作技巧。 写作心理的核心是写作动机。动机,是一种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动因,它决定着主体的意念、行为,以至情感的趋势和倾向。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它能调动有关心理因素,形成写作的心理机制,并将思维循环往复地定向在某一写作论题上。有了写作动机,才能决定‘写’,‘写什么’和‘怎样写’,才能有目的地、积极地、主动地写。那么,怎样使中学生产生写作动机呢?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职中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叹:职中学生写作底子薄,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学生望"文"生畏,怕写,难写。为何出现如此境况?仅仅是由于职中生源差的缘故吗?其实不然,其根本在于我们的写作教学长期未能足够重视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至使得他们在"差"海中备受煎熬,久而久之,便形成惧怕心理。由此可见,满足职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需求,是引领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普专生群体心理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电大普专生的心理特征是什么?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特征与一般普通大学的学生有什么异同?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影响心理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哪几个?这些因素本身又有什么特点? 纵观电大普专生的成长经历,影响他们心理的重要因素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的提出何谓“写作期待”?写作期待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冲动,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想说、想表达、想写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对写作充满欲望而不厌烦,充满向往而不惧怕,充满热情而不冷淡,充满期待而不冷漠的良好心理态势。它是教师把握作文教学的科学方法,遵循写作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自信、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综合形成的理想的心理品质;是让学生从“要我动笔”转变为“我要动笔”的心理桥梁。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要求有难度,写作内容不丰富,训练方法不灵活及写作评价缺少鼓励。要消除小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首先要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教师要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第三,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写作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极深的关系,应用文写作作为重要分支也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所产生形成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发挥作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因素特征,这些心理因素发挥作用为应用文写作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条件。摸清楚写作主体的社会需要、情感态度、注意力等,从主体差异、心理距离与受众心理注意等,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写作无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心理机制,作者才能完成其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的创造性心理机制由什么心理因素组成?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因素呢?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①说的就是  相似文献   

10.
英语写作是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恐惧的写作心理、单一的写作心理、无用的写作心理、理想的写作心理和简单的写作心理,这些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写作效能。因此,构建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策略学习的写作心理模型是修正不正常写作心理状态,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安全的依恋感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孩子安全地度过依恋期,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呢?建议一: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依恋人""依恋人"是指孩子在饥饿和困乏时最想见到且最需要的人。"依恋人"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妈妈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生完孩子后,常会把带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或保姆。虽然,这种"只生不养"的教养方式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伤害,但是,必将成为日后影响孩子发展的隐患。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探讨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写作心理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幸福感、写作心理及健康人格的三份量表对实验班被试和对照班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得出结论,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及写作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健康统合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功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散文“形散神聚”的基本特点,现行的写作学大多离开写作主体的心理视角,从章法和文法这些形式层面子以阐释。本文以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内在依据,具体论述基于写作意图所展开的合乎心理规律的丰富联想是构成散文“形散神聚”的心理因素,正是写作主体这一心理因素的功能作用,才使作品形成与读者审美心理同态对应的具有复合之美的丰满、多棱、立体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荣荣 《现代语文》2009,(2):116-116
一、学生的写作心理 学生写作心理是特指在学校写作教学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写作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其核心是写作动机。动机,是一种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动因,它决定着主体的意念、行为、以至情感的取向。只有当主体有了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忡的认同感,从而调动有关写作心理因素形成写作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又有人说,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我认为:写作过程是在人脑机能的作用下,客体与主体双向运动,“物”、“我”化一的心理运动过程。因此,学生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开始作文?他的作文材料如何获得?如何储存?又如何在需要时重现?作文讯号(命题、给材料、看图等)对他们的刺激可能造成何种反射?他们的作文思维呈现怎样的态势?如此等等,都是很值得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中学生写作的心理流程,作一点微观的透视。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写作的失败,除掉先天性与生俱来的文学表达天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写作资料库的缺乏或困乏,库中无粮,巧媳妇也做不了饭。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心理行为等的发展还不稳定,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些叛逆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月梅 《小学生》2012,(11):90-90
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用英文进行写作,那难度就更加可想而知。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入门写作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顺利跨过英语写作的第一道门槛呢?如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一、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英语写作入门的前提这里的文化差异不仅包括人文地理和民俗风情方面的不同,而且包括了中  相似文献   

19.
何捷 《新课程研究》2013,(10):63-67
儿童写作究竟是否可教?需要教吗?教得好吗?这些问题的争论是近年来写作教学争论的焦点。王荣生教授分析教学缺失的原因为三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无明显的文体特征,可以纳入散文式的自由写作范畴,不需教;"写作教不好"的固有观念影响太深,主观上不想教;写就的文章本身无用,缺少交际功能,教了也白教。叶黎明教授发现了多数教学,着力在写作动机和写作内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国内写作心理研究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是能力取向的观点,即把写作看成是能力的体现;二是过程取向的观点,即把写作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国内以过程为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并有不少的实证研究。这些实证研究的对象都为中、小学生,也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中小学写作心理实证研究的代表与成果。本拟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